简介:目的探讨癌基因c-FLIP和抑癌基因RECK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特征的关系,了解喉癌的生物学行为,并从细胞和基因水平探讨喉癌手术安全切缘范围。方法分别采用PV9000免疫组化两步法及RT—PCR方法检测38例喉鳞癌组织及距癌组织边缘2mm、5mm、10mm组织中c-FLIP和RECK蛋白的表达及mRNA转录情况,同时取距离癌组织边缘15mm的正常黏膜作为对照。结果(1)c-FLIP和RECK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和肿瘤病理学分级分别成正相关和负相关。(2)c—FLIP在伴颈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而RECK则正好相反。(3)c-FLIP表达情况依癌组织→癌旁2mm→癌旁5mm→癌旁10mm癌旁15mm黏膜顺序递减,而RECK则递增。c-FLIP和RECK在癌组织与癌旁5mm、10mm及正常黏膜组织之间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癌旁2mm处组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c—FLIP和RECK两因子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喉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2)c—FLIP和RECK可能都参与了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喉鳞癌的浸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3)c—FLIP和RECK在喉鳞癌组织中及癌旁不同距离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表明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的范围应该包括距离肿瘤边缘5mm之内的癌旁黏膜组织。
简介: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76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36例,开放性肾上腺肿瘤手术40例.两组在年龄、病种及肿瘤大小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优缺点、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胸膜损伤,术后皮肤感觉异常、平均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开放组.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肾上腺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pediclescrewfixation)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osterioropenpediclescrewfixation)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为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并收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比较性研究。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Pubmed(1966年至2016年3月)、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3期)、Embase(1966年至2016年3月)。人工检索期刊(1990年至2016年3月)The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Spine、EuropeanSpineJournal。2名脊柱外科专业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共计318例,其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58例,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0例。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相比,手术时间短[WMD=-0.67,95%CI(-1.20,-0.14),P=0.01],出血量少[WMD=-2.83,95%CI(-4.15,-1.51),P〈0.0001],术后总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小[WMD=-2.79,95%CI(-3.80,-1.77),P〈0.0001],术后3个月VAS评分小[WMD=-2.33,95%CI(-3.08,-1.58),P〈0.00001],住院时间短[WMD=-1.79,95%CI(-2.48,-1.11),P〈0.00001],而两者术后1周内VAS评分[WMD=-4.02,95%CI(-8.98,0.94),P=0.11]、术后手术节段Cobb’s角[WMD=-0.72,95%CI(-2.32,0.89),P=0.38]、术后手术节段Cobb’s角矫正度丢失[WMD=-0.05,95%CI(-0.40,0.31),P=0.8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RR=0.57,95%CI(0.19,1.67),P=0.30]、椎弓根螺钉位置异常发生率[RR=0.69,95%CI(0.20,2.37),P=0.55]、术后感染发生率[RR=0.34,95%CI(0.04,3.18),P=0.3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
简介: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extrapleuralsolitaryfibroustumor,ESF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4例ESFT病例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35例,恶性9例。ESFT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见梭形细胞呈无模式(patternless)排列,伴有粗大瘢痕样的胶原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D34、Bcl-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100%、93%、79%、67%和6%,Desmin、S-100、CD17、Calretinin及EMA均为阴性。随访33例,3例局部复发,无死亡及远处转移。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ESF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ESFT患者有必要进行术后长期随访。
简介: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腰椎不稳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获随访57例患者,其中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23例,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3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椎间隙高度,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定位错误、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与开放手术组相比,Quadrant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在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VAS评分和ODI评分方面,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及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与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具有相同临床疗效,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手术创伤方面具有优势,近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对卵巢癌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43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行首次卵巢癌细胞减灭+淋巴结清扫术,采用TRAP-PCR-银染法测定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RT—PCR法测定hTERT基因的表达;抗生素一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P)免疫组化法检测hTERT蛋白的表达。术后予顺铂+环磷酰胺(A组)、顺铂+紫杉醇(B组)、顺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C组)全身化疗6.5(6~8)个疗程,选取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残存、血液CA125水平在正常范围者30例(A组13例,B组11例,C组6例)行二次探查术,术中取原病灶周围组织活检,测定其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随访3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43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化疗前端粒酶活性的高低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FIGO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组化疗方案均有下调端粒酶活性的作用,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8.37%、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下调端粒酶hTERT蛋白的表达较明显(P〈0.05)。化疗后hTERT蛋白的表达较化疗前明显下调(P〈0.05),但患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具有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作用,顺铂+紫杉醇化疗后端粒酶活性下调明显,但未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可能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有关。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干涉性开放单臂多中心试验设计评价海兰G-F20(欣维可)注射治疗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合格受试者237例,接受连续3次隔周关节腔内注射2ml海兰G-F20。在给药后第8周、第12周、第26周,对受试者进行膝关节检查并对WesternOntarioandMcMasterUniversities(WOMAC),患者对目标膝关节的整体评价(patientglobalassessment,PTGA)、研究者对患者疾病的整体评价(clinicalobserverglobalassessment,COGA)问卷调查进行评估。结果注射海兰G-F20后,232例受试者在第8周、12周、第26周时目标膝关节行走痛评分均值较基线期都显著降低。其中给药后第26周时,主要观察指标目标膝关节行走痛(WOMACA1)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33.0±17.71(x-±s),(P〈0.0001)。与基线期比较,降低幅度达59%。此外,第26周时受试者目标膝关节的疼痛程度(WOMACA)、僵硬程度(WOMACB)和关节功能(WOMACC)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121.5±77.2、36.6±39.8、358.4±270.5(P〈0.0001)。受试者PTGA和COGA在第8周、第12周和第26周时的分布相对于其在基线期时的分布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受试者自评或研究者评价受试者的总体状况随试验进行不断改善。共66例(27.8%)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AE),其中9例(3.8%)受试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AE。整个试验期间,无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无死亡病例。结论使用海兰G-F20,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都得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其中关节行走痛的改善程度具有临床意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海兰G-F20治疗的临床副作用少,严重程度低,患者耐受性好。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术前不同洗肠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2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C、D等4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25%硫酸镁(A组)、磷酸钠盐口服溶液(B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C组)和乳果糖口服溶液(D组)等4种药物口服洗肠,比较各组肠道清洁程度、肠功能恢复时间、药物口感、患者接受度和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4种药物的肠道清洁程度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药物口感和接受度显著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头晕、乏力、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药物在肠道清洁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方面有较好的效果,PET-ELS和乳果糖具有口感良好、不良反应少和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在肝癌术前肠道准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塞来昔布治疗胃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胃镜活检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78例(男41例,女37例,男女比例1.11:1)。随机分为两组:塞来昔布组(接受塞来昔布0.2,1次/d,po)和空白对照组(不接受特异性治疗),疗程均为6mo。治疗前,治疗3mo及疗程结束各行胃镜检查1次。活检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ox-2的表达。治疗过程中记录胃黏膜损害、肾功能损害、血清脂蛋白水平变化及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治疗3mo时,塞来昔布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胃黏膜萎缩程度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塞来昔布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胃黏膜萎缩程度有所减轻,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塞来昔布组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未发现急性胃黏膜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水平及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塞来昔布可以明显抑制胃黏膜cox-2蛋白的表达,提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逆转作用。应用塞来昔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性良好。
简介: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癌相关基因ESR1遗传多态性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以50例壮族、50例汉族PLC患者,37例壮族、37例汉族高危人群,30例壮族、30例汉族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选取ESR1基因SNPrs9340772位点作为遗传标志,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ESR1基因多态性及其基因突变的分布频率。结果肝癌组、高危人群及正常人群ESR1基因的SNPrs9340772位点均未发生突变,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1基因SNPrs9340772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关。
简介:目的腹腔镜辅助手术和多重管理方案(即加速康复程序,EnhancedRecoveryProgram,ERP)极大地改变了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并改善了临床治疗结局。然而,腹腔镜手术尚未成为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标准,大量有着良好开腹手术技术的外科医生仍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究竟传统开腹手术辅助ERP能否与腹腔镜辅助的微创治疗匹敌?这一问题还存在争议。EnROL(EnhancedRecoveryOpenversusLaparoscopic)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解答上述问题。资料和方法该研究为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可择期手术的成年结直肠癌患者(年龄≥18岁),按1∶1随机分配至腹腔镜组或开腹组,两组均应用快速康复多重管理程序(ERP)进行围手术期管理。通过纳入中心、肿瘤部位(结肠或直肠)、年龄组(〈66/66~75/〉75岁)再进行分层分析。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个月的机体疲劳感(使用多维疲劳量表MFI-20评价),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其他不适情况及身体机能(简表SF-36)。术后7天或更早出院之前,受试患者和结局评估人员都不知晓治疗情况。手术质量及病理评估由中心负责人员进行盲评。该研究在英国临床伦理委员会南部牛津中心B注册,注册号为No.07/H0605/150。结果研究从2008年7月开始,至2012年4月结束,共在英国的12个中心纳入204例病人(其中腹腔镜组103人,开放结合ERP组101人)。腹腔组的切除范围[(6.8±3.7)vs.(18.4±7.5)cm]以及术中出血量[(115±152)vs.(257±290)ml]较开腹组减少,但手术时间[(182±69)vs.(135±54)min]相对延长,总体手术相关损伤评分[(31.2±6.0)vs.(31.8±6.0)]没有明显差别。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的机体疲劳感评分无显著差异[MFI-20(12.28,95%CI:11.3~13.1)vs.(12.05,95%CI:11.2~13.1);P=0.93]。然而,腹腔镜组的中位
简介: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CT和MRI已经成为当前脑肿瘤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常规的形态学诊断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和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functionalMRI,BOLD—fMRI)等新技术的出现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脑肿瘤的功能信息,为常规CT和MRI检查方法提供了重要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