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行吡柔比星化疗乳腺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吡柔比星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接受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加右丙亚胺静脉滴注,右丙亚胺的配制浓度为吡柔比星的10倍;对照组常规接受TAC方案加安慰剂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间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差异、左室射血分数从第4周开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随访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消化道反应、脱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丙亚胺能提高行含吡柔比星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心脏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
简介:目的REAL2研究中使用奥沙利铂的EOF方案由于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获得了广泛关注,但中国胃癌患者对REAL2研究中的三药联合EOF方案耐受性较差,本研究使用了改良的EOF方案,将氟尿嘧啶(5-Fu)由原来的静脉输注21天改为5天,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Fu/LV、表柔吡星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胃癌患者,初治19例,复治11例。表柔吡星50mg/m^2静脉注射d1,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小时d1,5-Fu375~425mg/(m^2·d)d1~5静脉持续输注120小时,每3周重复,每化疗2个疗程评价1次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总缓解率43.33%,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初治病例缓解率52.63%(10/19),略高于REAL2研究中标准EOF方案的42.4%缓解率,复治病例缓解率27.33%(3/11)。KPS评分提高10分以上者10例(33.33%)。在治疗中,主要的Ⅲ~Ⅳ度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3.3%(10/30),血小板减少10%(3/30),贫血13.33%(4/30),恶心呕吐23.33%(7/30).RE.A12研究中标准EOF方案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29.9%,与本研究类似,标准EOF方案中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4.3%,贫血6.5%,恶心呕吐13.8%,略低于本研究,但在本研究中没有观察到Ⅲ~Ⅳ度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栓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而REAL2研究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栓栓塞均为8.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Fu及表柔吡星的改良E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以很好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CYP2D6基因多态性对乳腺癌患者盐酸表柔比星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125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常规酚-氯仿法行全血基因组DNA提取,采用TaqManMGBRT-PCR法进行CYP2D6基因多态性检测,利用分析软件确定各个样本的基因分型结果(C/C:野生型,C/T:突变杂合子,T/T:突变型).结果125例乳腺癌患者中,野生型46例(36.8%),突变杂合子55例(44.0%),突变型24例(19.2%).不同CYP2D6*10基因突变型患者的盐酸表柔比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组患者的盐酸表柔比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C+C/T组.T/T、C/C和C/T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T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短于T/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直径为2~5cm、淋巴结转移个数≥4、孕激素受体(+++)、CYP2D6(C/T)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静脉滴注盐酸表柔比星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缩短有相关性.
简介: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本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54.5岁;按AO/OTA分型:C1型26例,C2型17例,C3型3例。比较本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并采用Green—o’Brien的腕关节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按Green—o’Brien的腕关节评分标准:优31例,良10例,可5例,差0例。本组钉道感染3例,固定松动2例,腕关节僵硬3例。结论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简介:目的评价放疗联合方克顺铂同步或序贯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2例〉70a的老年食管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同步放化疗组(31例):放疗d1即同时开始化疗;序贯放化疗组31例:入组后先予化疗2个周期,再单独予放疗,放疗结束后再化疗2~3个周期,放疗采用6~Coy常规分割放疗,1.8~2.0Gy/次,5次/wk,总剂量64~68Gy/6~7wk完成。结果同步组和序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6%、83.9%,1a、3a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7.4%与67.7%和48.4%与3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P=0.065)。同步组和序贯组的1a、3a生存率分别为74.2%与64.5%和45.1%与3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P=0.073)。同步组的血液学毒性、放射性食管炎以及放射性肺炎均高于序贯组,多数为1以级。结论老年晚期食管癌病人同步治疗组较序贯治疗组的疗效提高,生存期延长,毒副作用增加,但病人可以耐受。
简介:目的比较电钻驱动法和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在腰椎椎弓根(lumbarpediclescrew,LPS)螺钉置入中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技术治疗的腰椎结构性脊柱侧凸患者157例,其中男48例,女109例;年龄9~19岁,平均(14.6±5.8)岁。其中采用克氏针加叩击法技术置钉85例(徒手组),电钻驱动法置钉72例(电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CT扫描,记录螺钉穿透骨皮质的数目、位置和距离,以比较两组置钉精确性及凸侧与凹侧置钉精确性的差异。结果两组共置入LPS螺钉1118枚,总皮质穿破率为9.3%。徒手组共置入642枚螺钉,其中64枚穿破皮质(穿破率10.0%);电钻组共置入476枚螺钉,其中40枚发生皮质穿破(穿破率8.4%)。两组皮质穿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钻组凸侧穿破率9.7%(23/236),凹侧7.1%(17/240),徒手组凸侧穿破率8.8%(28/317),凹侧11.1%(36/325),两种方法凸、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应用电钻驱动辅助行LPS螺钉置入与传统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相比,同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