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X线表现,提高乳腺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中肿块影28例,微小钙化14例,局限浸润7例,结构紊乱5例、乳管造影乳管不规则、管腔截断、显影间断2例,皮肤局限性增厚9例,乳头下陷及漏斗征7例,血管增多增粗15例,大导管征7例、腋下淋巴结13例。结论:钼靶乳腺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的最主要方法。肿块和微小钙化是乳腺主要X线征象,局限浸润、结构紊乱为不典型征象。对乳头溢液者行导管造影,结合间接征象,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 标签: 乳腺癌 诊断 X线摄影
  • 简介:晚期乳腺的治疗目的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一线治疗获益的复发转移乳腺患者,通过使用高效、低毒、给药方便的药物进行维持治疗,尽可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从而缓解症灶、延缓进展,延长总生存时间.本文从维持治疗的概念、理论、治疗模式及药物研究方面综述晚期乳腺维持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晚期乳腺癌 维持治疗 节拍化疗
  • 简介:男性乳腺是发生在男性中一种少见且特殊的恶性肿瘤,在全部乳腺中占比小于1%。由于生理因素等差异,男性乳腺发病率远低于女性乳癌。由于男性对自身患乳腺风险的意识不高,导致男性乳腺患者不能及时诊断而常延误病情。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男性乳腺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作一概述,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生及患者对男性乳腺的了解和重视。

  • 标签: 乳腺肿瘤 男性 诊断 肿瘤治疗方案 预后 综述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内分泌治疗药物他莫昔芬和来曲唑对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53例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乳腺患者随机分为他莫昔芬组(接受他莫昔芬治疗)22例和来曲唑组(接受来曲唑治疗)3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外周血MDSC的相对数和绝对数;应用体外培养体系分析并比较两组MDSC对T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结果内分泌治疗前,他莫昔芬组与来曲唑组患者的MDSC相对数、绝对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来曲唑组患者的MDSC相对数、绝对数分别为(3.09±1.91)%、(1.73±0.35)×10^6/ml,均明显低于他莫昔芬组的(9.65±3.50)%、(2.92±1.18)×10^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来曲唑组患者的外周血经MDSC处理后CD3^+T细胞的增殖水平为(65.93±17.48)%,明显高于他莫昔芬组的(30.25±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他莫昔芬比较,乳腺患者术后接受来曲唑治疗,可降低MDSC的数量并抑制其功能。

  • 标签: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髓系抑制性细胞
  • 简介:乳腺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抑癌基因在其发生与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与调控细胞周期密切相关。本文基于此对几个重要的的乳腺抑癌基因作一综述,介绍了它们在细胞周期中的调控机制,对乳腺的发生及治疗的影响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乳腺肿瘤 抑癌基因 细胞周期
  • 简介:骨骼是乳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应根据具体病情制订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减少或避免骨相关事件,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其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放射治疗、骨改良药物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手术治疗、镇痛和其他支持治疗等。本文就乳腺骨转移的综合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骨转移 综合治疗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长约18~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具有转录后基因调控的功能,参与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迁移等多种生物学进程。现今乳腺已成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其发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通过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miRNAs是一类潜在的强有力的评估乳腺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本文主要对miRNAs这一类新的肿瘤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在乳腺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MIRNAS 乳腺癌 作用机制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59岁。因“颈部淋巴结转移癌3个月”于2015年7月29日就诊我院。患者2015年4月发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于外院行颈部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癌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浸润,可见腺管样排列,细胞大小较一致,细胞质丰富,细胞核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可见(图1);免疫组化:CK(+)、EMA(+)、CAM5.2(+)、CK7(+)。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子宫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乳腺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类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均明显升高。乳腺不仅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而且影响其外表及心理健康。掌握女性乳腺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人们早期预防乳腺的发生。诸多研究已表明,年龄、月经状况、婚育状况、体内激素水平、乳腺疾病史、遗传和家族史、饮食、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等均与乳腺的发生密切相关,但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上述危险因素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有无新的发现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作者将对近年来的乳腺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危险因素 早期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过表达凋亡抑制基因c-FLIPS重组腺病毒对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凋亡抑制c-FLIPs的重组腺病毒Ad5c-FLIPs,感染腺癌细胞Calu-3。Real-timePCR检测感染前后c-FLIPs、CaSpaSe-8,CaSpase-1。和Bcl-2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Ad5c-FLIPs后人肺腺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c-FLIPs重组腺病毒Ad5c-FLIPs,real-timePCR检测凋亡抑制基因c-FLIPs在Calu-3细胞株高表达,过表达c-FLIPs基因,凋亡相关基因Capae-8、CaSpae-1。和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MTT法检测感染前后细胞增殖情况发现,过表达c-FLIPs基因可诱导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经PI染色后的Calu-3细胞株,对照组和腺病毒感染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5.17±9.68)%和(10.97±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凋亡抑制基因c-FLIPS可明显诱导腺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凋亡。

  • 标签: 凋亡抑制基因c-FLIPs 人肺腺癌细胞 细胞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在通过siRNA(smallinterference,RNA)干扰技术沉默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entriticcells,DC)的Smad3,阻断TGF-β1/Smad3传导通路,并在外源性TGF-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1,TGF-β1)的作用下对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影响。方法:针对设计Smad3特异性siRNA利用RNAIMAX转入DC细胞并用Westen-blot法检测Smad3的沉默效果。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m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hmIL-4),刺激DC成熟。利用反复冻融的方法提取乳腺细胞MCF-7的全抗原。实验分组: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Negtive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和TGF-β1-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流式检测各组DC成熟表型的变化,ELISA检测各组DC上清IL-12的水平,CCK-8法检测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瘤活性。结果:TGF-β1-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表面成熟标志CD80、CD83、CD86、HLA-DR(P〈0.05)及IL-12分泌水平(P〈0.05)明显高于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和TGF-β1-NegtivesiRNA-Smad3-冻融抗原(Ag)-DC组。且TGF-βI-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瘤活性较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Negtive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明显增强。结论:通过沉默DC的Smad3的方法,阻断TGF-β1/Smad3传导通路,能逆转TGF-β1对DC分化发育和递呈乳腺相关抗原的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TGF-Β1 SMAD3 肿瘤疫苗
  • 简介:目的观察AZD2281对乳腺MDA-MB-231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法观察不同浓度AZD2281(2.5、5、10nmol/L)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48、72h后对细胞增殖、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检测经AZD2281处理该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ZD2281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ZD2281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h后,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并促进其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AZD2281作用MDA-MB-231细胞24h后,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而凋亡促进蛋白caspase-3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升。结论AZD2281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caspase-3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实现的。

  • 标签: 乳腺癌 AZD2281 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乳腺是一危及妇女健康的主要疾患,手术一直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人类对乳腺认识进一步加深,对生活质量追求的逐步提高,以及随着诊断仪器的不断完善,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应用,围手术期辅助、综合治疗手段的进一步合理和有效,早期乳腺的发现率会逐步升高,传统的、破坏性手术-根治性或改良根治术会将逐步减少,代之以乳腺的保乳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乳腺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查健康教育,更好地预防乳腺。方法对10254名妇女进行了乳腺普查:填写调查表、乳腺临床检查、钼靶X线检查、超声检查、普查知识健康教育。结果年龄、乳腺家族史、月经史、生育哺乳史、饮食习惯等和乳腺发生有关。通过健康教育,第二次普查体检妇女中查出1例早期乳腺。结论开展乳腺病知识的健康教育、40岁以上和有乳腺家族史的女性定期进行乳腺普查有利于乳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普查 高危因素 乳房保健 健康教育
  • 简介:三阴性乳腺(TN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占所有乳腺的15%-20%,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征,肿瘤异质性较高,临床上具有复发率高、转移早和预后差等特点。化疗是TNBC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但总体预后仍较差。随着TNBC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靶向药物研究及临床试验陆续开展,目前取得了一些积极的临床试验结果。中医药治疗作为传统的医疗手段,对于晚期乳腺也发挥着重要的支持扶正作用。本文就TNBC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分子靶向治疗 靶点 化疗 中医药治疗
  • 简介:1前言乳腺的内分泌治疗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其治疗策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的开发应用,使乳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13渐受到重视,成为更科学合理地对乳腺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乳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乳腺辅助治疗的新概念,

  • 标签: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 芳香化酶抑制剂 个体化治疗 辅助治疗 第三代
  • 简介:目的探讨湿疹样乳腺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因素,提高对湿疹样乳腺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在韩国首尔峨山医院进修进时收集的85例湿疹样乳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入组85例患者,女性83例,男性2例。乳腺有湿疹样表现79例(92.9%),伴乳腺肿块52例(61.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占本组85例的31.8%及伴乳腺肿块病例的51.9%),均为伴有乳腺肿块的病例。5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30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术。单纯乳头及乳晕湿疹样乳腺11例(12.9%),均为无乳腺肿块的病例,其余74例(87.1%)均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本组5年生存率为82.1%,其中无乳腺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93.9%,合并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75.0%(P〈0.05),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年率为96.6%,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51.9%(P〈0.01)。结论湿疹样乳腺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但易误诊,病灶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伴乳腺肿块者应选择乳癌改良根治术,无乳腺肿块者可选择乳腺单纯切除术,预后与乳腺肿块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湿疹样乳腺癌 特殊乳腺癌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20例乳腺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皮下积液患者,12例行穿刺引流,8例敞开引流,70%(14/20)病例1周愈合,20%(4/20)病例2周愈合。结论防治皮下积液关键是术中结扎淋巴管,出现积液后行穿刺和引流、胸外加压包扎等治疗后可出现较好效果。

  • 标签: 乳腺癌 皮下积液 治疗
  • 简介:化生性乳腺(metaplasticbreastcarcinoma,MBC)是一种罕见的预后较差的具有明显异源性成分的乳腺类型。其特点为肿块平均直径较大,较少淋巴结受侵,组织学分级较高,并且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较低。本文就近年来化生性乳腺在临床、病理、免疫组化、遗传学、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特点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化生性癌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