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睾丸扭转病例临床资料,探讨Arda评分方法在睾丸扭转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作者收治34例拟诊睾丸扭转病例,共34枚睾丸,左侧29例,右侧5例。年龄2天至14岁。起病时间2小时至4天。根据Arda三级评分系统,按活检切口有无出血及出血出现的时间分为三级。Ⅰ级:出血明显而迅速;Ⅱ级:10min内有出血;Ⅲ级:10min内无出血。对评分低者予保留睾丸,评分高者与家属沟通后决定是否切除坏死睾丸。对于睾丸扭转者常规行对侧睾丸固定手术。术后随访1~5个月。随访方法为超声检查。结果34例均接受急诊手术探查,术中证实33例睾丸扭转,1例睾丸附件扭转。扭转270°~720°。Arda评分Ⅲ级19例,其中行睾丸切除者14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睾丸均梗死,5例家属要求保留睾丸未予切除。Arda评分Ⅱ级11例,均予保留睾丸。Arda评分Ⅰ级3例,均保留睾丸。1例睾丸附件扭转予睾丸附件切除。术后23例获得随访,其中切除睾丸组10例,保留睾丸组13例。保留睾丸组中术后随访睾丸萎缩者10例,睾丸正常者3例。结论睾丸扭转病情急,睾丸坏死率高,临床工作中需及时处置。Arda评分对于预测睾丸预后有指导意义。评分达到3分者睾丸预后不佳,无保留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喉罩(LMA)通气道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并发症。方法选择ASAI~Ⅲ级,年龄3个月~6岁的患儿120例。手术涉及骨科、泌尿外科以及普外科非胃肠道的择期手术。按体重分为Ⅰ组(5~10k),Ⅱ组(10~20k)和Ⅲ组(20~30k),每组40例。所有患儿在插入LMA后,保留自主呼吸,然后给予外周神经阻滞、骶管阻滞、脊髓麻醉或局部麻醉。记录围术期生命体征和相关并发症,包括LMA置入过程中发生体动,气道反应活跃,憋气、呛咳、喉痉挛以及多次操作;通气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低氧(SpO2〈95%)和PETCO2升高(〉45mmHg);手术过程中LMA移位以及拔除LMA后低氧、舌下坠或喉痉挛等。结果插入LMA时体动、气道反应活跃以及多次操作等情况在各组中均有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中一过性低氧(12.5%)以及PETCO2升高(37.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中发生LMA移位(10%),另两组中无发生。拔除LMA后,舌下坠、气道梗阻等情况均高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低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除LMA后共有5例发现血迹,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kg以下患儿使用LMA时并发症相对较多.在麻醉方法的选择与麻醉处理过程中应十分谨慎。
简介:目的评价HC可视喉镜在儿童会厌囊肿手术气管插管中的临床价值与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行会厌囊肿手术的儿童,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HC可视喉镜组(S组)和直接喉镜组(D组),每组30例,由同一名麻醉医师完成插管。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和一次成功率,插管前、插管时和插管后2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喉镜下Cormark—Lehane评级。术毕检查口腔内有无损伤、出血或水肿。结果与D组相比,S组Cormark-Lehane分级中Ⅰ和Ⅱ级的例数显著增多(P〈0.05),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插管前和插管后2mm,患儿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D组的HR和MAP明显高于S组(P〈0.05)。结论在儿童会厌囊肿手术中,HC可视喉镜插管成功率高,插管反应轻,插管时间缩短,安全性好。
简介:基于严格设计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直接比较(directcomparison)或称为头对头比较(headtoheadcomparison)的系统评价,已被公认为是评价干预措施疗效的最高级别证据,称之为传统系统评价.但是,如果想进行一个系统评价,目的是比较两种干预措施AvsB的效果,但目前的RCTs没有两者的直接比较研究,却都有同干预措施C的比较(即AvsC和BvsC),此时,可以将C作为公共比较组,借助间接比较方法得出AvsB的效果,或者虽然有直接比较研究证据,但这些研究数量较少或质量较低,此时也可以用间接比较证据进行补充.
简介:目的:分析混合式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3月~2023年4月为限,对我院儿科接收的52名实习医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26)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实验组(n=26)采用混合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比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综合能力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项考核成绩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规培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新生儿麻醉中的差异,评价瑞芬太尼应用于新生儿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新生儿手术40例,行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R)组及芬太尼(F)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及术中最高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满意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观察术中及术后有无麻醉并发症出现.结果①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血压心率无显著差异,术中血压心率平稳.②R组患儿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满意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F组.③R组及F组在麻醉诱导期分别有1例及5例出现肌肉僵直.结论与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相比,瑞芬太尼应用于新生儿麻醉在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反应上无明显差别,但苏醒质量更优,并发症少.
简介:目的介绍经脐入路开腹术这一微创、美观、经济的手术方法,并与传统开腹术和腹腔镜手术进行比较.方法沿肚脐右侧环形皱襞作半环形切口,最大不超过270°,经腹直肌或中线剪开腹膜,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脐部切口;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22例患儿共行23项手术;手术时间40~170rmin,无1例需扩大皮肤切口或转为传统开腹术.结果除1例新生儿小肠闭锁出现吻合口瘘外,无其他并发症;术后5~7d痊愈出院,随访3月~2年,切口愈合后美观,无脐疝发生.结论经脐入路安全、简便、美观、微创,适用于多种腹部疾病.今后在扩大手术范围和手术年龄方面仍有前景.
简介:目的评价骨盆固定术在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患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神经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3组,第1组:骨盆倾斜度>15°,行骨盆固定术;第2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术;第3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术.采用脊柱后路松解加骨盆固定手术,骨盆固定术采用髂骨钉固定.结果3组患儿术后Cobb's角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Cobb's角的矫正丢失度没有明显差异.3组术后骨盆倾斜度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末次随访时比较,第2组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不需加行骨盆固定术也能保持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需加行骨盆固定术才能获得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
简介:目的应用SRY基因直接测序检测技术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外生殖器模糊的幼儿及青春期儿童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方法分析20例外生殖器模糊的患儿染色体核型,用PCR技术扩增其SRY基因,进行基因测序,分析是否存在SRY基因及SRY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情况。结果20例患儿中SRY基因阳性的有17例,阴性3例。直接测序结果显示所有SRY基因阳性患者该基因均未发生突变。染色体核型分析中检出4例特殊核型为:46,XY,del(Y)(q12)/45,X、46,XY,add(Y)(p11)、46,XY,r(9)及46,XY,9qh+。结论SRY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儿童性发育疾病的分型,具有快速检测的优越性,与常规G显带相结合分析有助于儿童性发育疾病的初步诊断。
简介: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小儿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对49例患儿的62个因机械外伤、烫伤或感染等所导致的深度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VSD技术进行前期清创治疗,待创面的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予以植皮等方法修复。结果49例患儿62个创面使用VSD治疗7~15d后,创面肉芽组织均能生长良好,植皮成活率在90%左右。未发现贫血、脓毒血症、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结论VSD技术应用于小儿大面积感染创面的修复,能够有效快速去除创面坏死组织,控制感染,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病程,减少换药痛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对Ⅰ型食管闭锁患儿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本院应用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辅助治疗的6例Ⅰ型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出生后行胃造瘘手术并完善食管造影及支气管镜检查诊断Ⅰ型食管闭锁,检查3月龄以上患儿上、下食管盲端相距仍大于4个椎体间隙,分别于上、下两盲端食管内行张力延长。结果6例患儿分别给予36d、42d、69d、28d、55d、64d食管内张力延长后顺利完成胸腔镜下食管端端吻合,术后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17d愈合,全部患儿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1年11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行1~5次食管扩张。结论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在Ⅰ型食管闭锁的治疗中疗效确切,能避免食管吻合前胸腔内手术操作,达到依靠本身食管完成食管端端吻合的目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