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及米索对人早孕蜕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血清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取正常早孕、服用米非司酮及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后各20例的蜕膜,应用单克隆抗体链霉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R、PR的表达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使蜕膜组织中ER、PR表达下调,正常早孕组、服米非司酮组及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含量上升,孕酮(P)下降;而对FSH、hCG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大剂量RU486能竞争地结合蜕膜组织孕激素受体,使早孕期高浓度的内源性孕酮与其受体的正常结合受到干扰,从而达到抗早孕的目的。
简介:目的:一次性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56例早孕妇女,孕45d以内(孕囊≤20mm)进行终止妊娠,将其分为吸管组和传统组各28例,吸管组采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传统组采用金属吸管,在人流术中吸管组无痛率82%,显著高于传统组3%,吸管组术中出血量(10±3)ml,显著低于传统组(16±5)ml,吸管组术后出血天数(4±1)d,显著低于传统组(7±1)d,人流术的并发症为0,显著低于传统组14%,完全流产率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异。结果:吸管组在疼痛、出血量、出血天数以及人流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完全流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TY—Y6.0/28—21P”型一次性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在缺乏麻醉条件的基层医院的人流术中,创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酶体亚基LMP-2在稽留流产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LMP-2在201例稽留流产中的48例绒毛和45例脱膜与114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中的56例绒毛和58例蜕膜中的表达。结果LMP-2在稽留流产的绒毛和蜕膜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早孕人工流产的绒毛和蜕膜,二者间的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P-2在稽留流产中绒毛与蜕膜的表达减弱提示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介导的细胞蛋白降解参与调控滋养层细胞的生长过程。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及其异构体(ERβ1、ERβcs)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与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HER-2高表达(卅)51例与无表达(一)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的ERα、ERβ、ERβ1、ERβcx及PR表达水平,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与肿瘤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x^2检验对HER-2(卅)组与(一)组淋巴结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HER-2(卅)及HER-2(一)组内各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HER-2(卅)与(一)两组中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HER-2(卅)组ERα、ERβ1、ERβcx、PR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HER-2(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HER-2(卅)组中,ERβ1与ERα的表达、ERβcx与PR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0),但ERG、ERβ1及ERβx均未显示与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0)。HER-2(一)组中,HEβ1及ERβcx的表达均与ERα、ERβ1、ERβ、PR呈正相关(P〈0.050),但ERα、ERβ、ERβ1及ERβcx均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0)。结论ERβ1和ERβcx可能作为乳腺癌预后良好的指标,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与乳腺癌治疗后的生存关系。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CNB)病理学诊断非恶性乳腺病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1105例CNB诊断非恶性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类变量组间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全部1105例研究对象CNB诊断均为非恶性,其中477例接受了手术切除,9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其余628例定期乳腺超声或/和X线摄影随访,在9~65个月(中位随访36个月)的随访期间无乳腺癌发生。在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中,CNB诊断高危(59例)和良性病变组(418例)分别有7例(11.9%)和2例(0.5%)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高危病变组患乳腺癌的风险是良性病变组的28.0倍(OR=28.0,95%CI:5.7~134.0,P=0.000)。CNB诊断为良性且行手术切除的418例中,临床初诊与CNB诊断不符的患者术后确诊为乳腺癌的比例为3.6%(2/56),高于临床初诊与CNB诊断相符者的0(0/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乳腺病变CNB诊断非恶性病例中,除少数高危病变及临床初诊与病理不符者需手术切除外,大多数良性病变采用定期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可能也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处理方式。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MP-1)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TIMP-1)表达在盆腔器官脱垂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因盆腔器官脱垂行盆底重建手术的患者60例为脱垂组,同期因妇科良性肿瘤行子宫全切术且既往无盆腔器官脱垂或手术史的患者35例为非脱垂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MP-1mRNA及TIMP-1mRNA在两组阴道前壁中表达。结果脱垂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的MMP-1mRNA表达量(0.03±0.01)显著高于非脱垂组(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脱垂组TIMP-1mRNA表达量(0.54±0.07)高于脱垂组(0.4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前壁MMP-1mRNA表达增加与MMP-1/TIMP-1比例失调可能是导致盆腔器官脱垂的原因之一。
简介:乳腺癌是危及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约3%,其中京、津、沪等经济发达地区,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准确的临床分期尤其是腋窝转移淋巴结分级对评估患者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发现有腋窝淋巴结侵犯的乳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相对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下降40%[2]。以前临床上评价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主要依靠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致使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均接受了腋窝淋巴结清扫。自从20世纪90年代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首次应用于乳腺癌手术以来,SLNB逐渐改变了上述状况,使得SLNB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避免接受ALND,SLNB现已成为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ALND的主要依据[3]。近年来,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部分SLNB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即使不接受ALND,其预后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4],这引起了学者对SLNB阳性乳腺癌患者是否一定要行ALND问题的思考。笔者就近年来有关SLNB指导腋窝淋巴结切除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SLNB在未来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简介:目的分析青岛地区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L1基因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序列变异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提取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61例宫颈癌组织和181例宫颈脱落细胞DNA,采用PCR技术筛选HPV16阳性标本,进而对其L1基因全长进行扩增、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变异。结果慢性宫颈炎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宫颈癌组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30.0%(12/40)、41.1%(58/141)和65.6%(40/6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96例成功扩增出HPV16L1基因,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组扩增率分别为25.0%(10/40)、37.6%(53/141)和54.1%(33/61)。HPV16型L1基因共发现13处变异,宫颈癌组织均发生C6240G、A6432G、6902insATC、6954delGAT及G7061A(无义)5处突变,另一突变热点为A6178C,但其在慢性宫颈炎、CIN、宫颈癌组的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岛地区HPV16L1基因的多态性具有地域性,可能导致病毒地方株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改变,但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无明显关系。
简介: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5-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住院行术前检查提示腋窝淋巴结阴性的10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均为52例),分别采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试验组)或者核素联合亚甲蓝(对照组)作为淋巴示踪剂对患者进行SLNB,术中根据冰冻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种方法在乳腺癌SLNB中检出率的差别。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两组患者间前哨淋巴结(SLN)和转移性SLN检出率及检出数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试验组52例患者中,皮肤淋巴管荧光显影者49例(94.2%,49/52),SLN荧光显影者52例(100%,52/52),SLN检出率为100%(52/52),而对照组的检出率为96.2%(50/52)。试验组转移性SLN检出率为32.7%(17/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8/52)(χ-2=4.27,P=0.039)。试验组共检出SLN190枚,中位数为3(2-4)枚,对照组共检出SLN158枚,中位数为2(1-4)枚,两组患者SLN检出数目相似(Z=-1.58,P=0.113)。试验组共检出转移性SLN26枚,中位数为0(0-1)枚,而对照组共检出转移性SLN9枚,中位数为0(0-0)枚,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P=0.032)。结论在乳腺癌SLNB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法示踪,其SLN检出率与核素联合亚甲蓝双标法相当,且能提高转移性SLN的检出率,并可协助术者精准定位SLN的位置,降低手术难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eteinases-2,MMP-2)与基质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eteinases-2,TIMP-2)在正常足月妊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2012~2014年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住院期间诊断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正常足月妊娠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两组产妇胎盘MMP-2与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产妇TI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P-2水平与免疫组化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MP-2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胎盘组织内呈低表达,导致胎盘组织内滋养细胞的浸润能力明显下降,与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是胎盘发生病理改变的基础。
简介:目的探讨miR-2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宫颈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和宫颈癌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rizol法提取宫颈样本组织总mRNA,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miR-21在各组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及CIN3组中miR-21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miR-21在宫颈癌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组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1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级中存在异常表达,提示其与宫颈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P-糖蛋白(P—gP)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84例原发性乳腺癌中56例术前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组和28例术前辅助化疗组的肿瘤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同时比较了28例术前辅助化疗组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三者的表达阳性率。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乳腺癌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表达与各病理因素无关(P〉0.050);28例术前化疗组化疗前组织中的GST-π、P-gP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与56例未化疗组标本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和P值分别为0.45,0.504;0.41,0.532;1.20,0.273),但与化疗后组织中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X^2值和P值分别为4.57,0.033;3.90,0.048;4.98,0.026),GST-π和P-gP的表达较化疗前明显增多,但TOPO-Ⅱ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化疗影响了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GST-π、P—gP、TOPO-Ⅱ的蛋白表达。监测其表达对乳腺癌化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配合“润婷”牌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孕周6~10周,按照自愿使用何种手术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1小时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200mg,1小时后使用“润婷”牌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则使用传统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术中患者疼痛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疼痛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早孕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配合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创伤小、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B7同源体1(B7-H1,即程序性死亡配体1)和白细胞介素2(I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75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乳腺癌患者4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31例。收集其乳腺肿物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类组织中B7-H1和IL-2的表达情况。B7-H1、IL-2阳性表达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并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B7-H1、IL-2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7-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79.6%(35/44)比22.6%(7/31),χ2=23.951,P=0.001],而I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31.8%(14/44)比71.0%(22/31),χ2=11.168,P=0.001]。在44例乳腺癌患者中,肿瘤直径〉2cm、组织学分级较高、有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以及TNM分期ⅢA~Ⅳ期者,其B7-H1的表达较高(χ2=4.589、7.717、4.475、15.725、22.211,P=0.032、0.014、0.034、0.000、0.000),但是,肿瘤直径〉2cm、有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ⅢA~Ⅳ期者IL-2的表达却较低(χ2=12.049、14.850、6.147,P=0.001、0.000、0.013)。结论B7-H1、IL-2与乳腺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两者存在联合参考价值,并有望成为指导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新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p16^INK4A、p53、Ki-67及雌激素受体(ER)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SP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尖锐湿疣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16^INK4A、p53、Ki-67及ER蛋白的表达。结果p16^INK4A、p53、Ki-67及ER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6.4%、86.4%及4.6%;在CINⅢ中为92.5%、75.0%、100%、20.0%;在CINⅡ中为90.5%、64.3%、100%及23.9%;在CINⅠ中为71.8%、43.6%、100%、79.5%;在尖锐湿疣组中为39.0%、43.9%、26.9%、61.0%。p16^INK4A在宫颈鳞癌、CINⅢ、Ⅱ组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尖锐湿疣组仅为弱阳性表达。Ki-67在宫颈鳞癌、CINⅢ组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宫颈鳞癌、CINⅢ、Ⅱ、Ⅰ、尖锐湿疣中p16^INK4A、p53、Ki-67、ER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p16^INK4A、p53蛋白高表达与宫颈鳞癌、CI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INK4A、p53、Ki-67阳性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R的阳性率与其呈负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炭和亚甲蓝分别联合核素示踪法在腔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诊断为乳腺癌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其中采用纳米炭联合核素示踪前哨淋巴结组(简称纳米炭组)40例,采用亚甲蓝联合核素示踪前哨淋巴结组(简称亚甲蓝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前哨淋巴结检出率、阳性率及各种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数目用xˉ±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纳米炭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40/40),亚甲蓝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7.5%(39/40);两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分别为纳米炭组(3.4±1.5)枚和亚甲蓝组(3.2±1.5)枚;前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纳米炭组32.5%(13/40)和亚甲蓝组25.6%(10/39,本组有1例未检测出SLN)。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N阳性率:χ2=0.450,P=0.502;平均SLN检出数:t=0.984,P=0.326)。纳米炭组非前哨淋巴结检出116枚,平均为(3.2±1.1)枚(2~5枚),其中黑染57枚,染色率49.1%,亚甲蓝组非前哨淋巴结检出97枚,平均(2.8±1.1)枚(1~5枚),蓝染26枚,染色率26.8%,两组非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检出数目及染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P=0.009和χ2=11.079,P=0.001)。术后腋下积液发生情况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结论纳米炭和亚甲蓝分别联合核素示踪法在腔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临床应用中均能到达良好的示踪效果,检出率高,手术创伤小,术后瘢痕小、并发症少,纳米炭有助于检出更多的非前哨淋巴结,可能更适合作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示踪剂。
简介:目的探讨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在早产孕妇外周血、脐血及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subclinicalchorioamnionitis,HCA)的关系。方法选择早产临产孕妇46例,根据产后胎膜病理结果是否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分为感染组(n=21)与未感染组(n=25)。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脐血中S100A12水平;逆转录RT-PCR法检测胎膜组织中S100A12mRNA表达水平。结果感染组孕妇外周血、脐血、胎膜组织中S100A12水平[(173.30±18.92)、(105.71±8.72)、(1.38±0.37)]与未感染组[(138.26±11.02)、(88.26±7.00)、(1.07±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孕妇外周血中S100A12水平与脐血及胎膜组织中S100A12水平均呈正相关(r=0.861,0.883;P〈0.05);感染组新生儿感染发病率(86%,18/21)高于未感染组(56%,14/25)(P〈0.05)。结论孕妇外周血、脐血、胎膜组织中S100A12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感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