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MEDLINE(2012~2015)、EMBASE(2012~2015)和协作网系统评价资料库CDSR,由2人分别对文献进行检索及筛选、对纳入文献行数据提取,利用Revman5.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7篇,英文2篇。结果显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手术时间(MD=19.96,95%CI:16.23~23.70,P〈0.0001)、术中出血量(MD=10.23,95%CI:8.49~11.97,P〈0.0001)、术后疼痛评分(MD=2.01,95%CI:0.75~3.27,P=0.002)、愈合时间(MD=3.74,95%CI:2.06~5.42,P〈0.0001)以及外观满意率(RR=0.70,95%CI:0.50~0.98,P=0.04)均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总并发症发生率(RR=1.84,95%CI:0.95~3.56,P=0.07)和伤口术后发生血肿率(RR=1.67,95%CI:0.87~3.22,P=0.12)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能明显降低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风险(RR=3.44,95%CI:1.24~9.57,P=0.02)。结论与传统的包皮环切术相比,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提高术后外观满意率及降低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 传统包皮环切术 META分析 包皮过长 包茎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与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WebofScience。检索时限为建库时间至2018年2月28日。对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18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FHD对血磷(SMD=-0.50,95%CI:-0.89~-0.12,P=0.01)及甲状旁腺素(SMD=-1.31,95%CI:-2.06~-0.57,P=0.0006)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HDF;2组患者血钙水平均增高,但HFHD血钙水平明显高于HDF(SMD=0.25,95%CI:0.03~0.48,P=0.03)。2组患者在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HD与HDF均能显著的清除血透患者体内的大中小分子毒素,且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但HFHD较HDF对钙磷代谢具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终末期肾病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1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22例,中段结石9例。15例术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没有效果;2例行输尿管镜取石术失败;14例术前未行其他治疗。结石直径12-25mm,平均18.5mm。结杲31例患者取石均成功,手术时间50-130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量20-60mL,平均35mL。术后无漏尿;患者术后1-2d拔除后腹膜腔引流管,术后住院3-6d。随访2-24个月,患者肾、输尿管积水均明显好转,无结石复发和输尿管切开缝合处狭窄。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可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或输尿管镜(URL)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补救措施,对于较大的输尿管结石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后腹腔镜技术 输尿管结石 治疗学
  • 简介:手术是治疗隐匿阴茎的最佳途径,其主要关键技术点包括“松解”“固定”“覆盖”,即彻底松解阴茎Buck筋膜表面的异常纤维条索,在阴茎基底部固定白膜与皮下组织,通过多种途径或皮瓣覆盖脱套后的阴茎体。基于此的隐匿阴茎矫形术式繁多,效果不尽相同。阴茎皮肤整形重新覆盖阴茎体是隐匿阴茎矫形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使临床类型不同的隐匿阴茎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我们构建了阴茎皮肤整形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隐匿阴茎矫形的总体策略,本文就此给予重点阐述并详细解析。

  • 标签: 隐匿阴茎 阴茎皮肤整形 阴茎矫形术 整形手术
  • 简介:发源于肾上皮的肿瘤约占全身实体性肿瘤发病率的3%[1],最常见的为肾细胞癌,约占肾上皮肿瘤的80%-90%,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我国目前男女发病比率为1.83∶1,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3]。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特别是CT的推广应用和健康体查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肾癌患者被早期诊断,多数为局限性肾癌。目前,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微创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但随着局限性肾癌检出率的增高及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laparoscopicneph-ron-sparingsurgery,LNSS)以其术后能最大程度保护肾功能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对人体损伤小等优点可成为治疗肾肿瘤的“金标准”[4],但LNSS对于泌尿外科医师仍是具有挑战性的操作,肿瘤切除范围、肾血管阻断、肾实质和集合系统的关闭及术中如何缩短肾热缺血时间等不仅是手术的难点,也是近年研究的重点。本文就LNSS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技术进展做一全面的综述。

  • 标签: 局限性肾癌 腹腔镜手术 保留肾单位 手术治疗 术后生活质量 实体性肿瘤
  • 简介:目的评价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尿液脱落细胞对诊断上尿路上皮癌(upperurinarytracturothelialcarcinoma,UUT—UC)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可疑uuT—U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尿液标本行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分析,再将22例临床病理确诊为UuT—UC患者的结果与4例临床病理为良性泌尿系疾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结果进行比较。FIsH检测使用荧光标记DNA探针混合物与细胞核上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和p16基因(9p21)位点进行杂交,并分别计算其在UUT—U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的畸变率。结果FISH和细胞学检测UUT—UC总的敏感度分别为90.9%(20/22)和59.1%(13/22),FISH敏感度较高(P〈0.05);特异度分别为100%(24/24)和95.8%(23/2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uT—UC的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和p16基因(9p21)位点的畸变率分别为90.9%(20/22)、86.4%(19/22)、63.6%(14/22)和68.2V00(15/22)。结论FISH技术对诊断uuT~UC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敏感度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测,而特异度则与之相近。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方法,该技术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上尿路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学
  • 简介: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条件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迅速升高[1]。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radicalprostatectomy,LRP)是治疗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手段,但该手术难度较大、操作复杂,且术中出血、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较多。

  • 标签: 居民生活条件 男性发病率 膜部尿道 性功能障碍 膀胱颈 GLEASON
  • 简介: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分析3、7、17号染色体及9p21位点异常与尿路上皮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估其用于尿路上皮细胞癌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泌尿外科经膀胱镜活检确诊为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患者116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正常体检者9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FISH检测,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统计分析3、7和17号染色体及9p21位点的畸变率与尿路上皮肿瘤分级的相关性。结果①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中,FISH和细胞学诊断尿路上皮细胞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1.0%和37.9%;对照组中,FISH和细胞学诊断尿路上皮细胞癌的特异度分别为90.2%和93.4%。②各染色体及区带呈较高的畸变发生率,3、7、17号染色体畸变阳性率分别为94.3%、95.6%和88.5%;9号染色体p21位点畸变阳性率为63.2%。③FISH的灵敏性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升高而增高。结论FISH技术能明显改进尿路上皮细胞癌的诊断,对于尿路上皮细胞癌的诊断及复发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尿路上皮细胞癌 诊断
  • 简介:尿路上皮癌是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在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尿路上皮覆盖部位,以膀胱癌最为多见,最常表现的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为泌尿系肿瘤的传统检查方法之一,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是近年来新兴的细胞分子学技术,可以从基因层面检查出肿瘤病变,本研究通过比较血尿患者的尿液FISH检查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探讨其在血尿患者尿路上皮癌筛查研究中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尿路上皮肿瘤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临床应用 无痛性肉眼血尿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运用肝脏游离技术治疗肾癌合并肝后下腔静脉瘤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2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16例肾癌合并肝后下腔静脉瘤栓患者,15例经腹运用肝脏游离技术显露下腔静脉,完整切除瘤栓和根治性肾切除.结果手术中无一例发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30~320min,术中失血约200~1000ml,所有瘤栓均被完全切除,术中无栓塞发生.结论经腹运用肝脏游离技术可以充分显露肝后的下腔静脉,对于肝后下腔静脉瘤栓以及部分膈上下腔静脉瘤栓可以运用肝脏游离技术经腹完全切除,避免经胸手术和心肺分流.

  • 标签: 肾癌 下腔静脉瘤栓 肝脏游离技术 根治性肾切除
  • 简介:目的总结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技术治疗孤立肾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孤立肾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3例均为女性,1例输尿管癌,其对侧肾萎缩无功能;1例肾盂癌,曾因对侧输尿管癌接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例为移植肾肾盂癌。3例患者均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3例患者均存活,其中1例无复发,1例因对侧萎缩肾一侧发生输尿管癌而再次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术后无复发,1例因移植肾肾盂癌伴膀胱癌复发接受肾输尿管及膀胱切除术。结论对于解剖性或功能性孤立肾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技术是一种可选择方法,但术后应密切随访。

  • 标签: 输尿管镜 激光 尿路上皮癌
  • 简介:目的总结并分析初发血尿的病因,同时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在诊断尿路上皮癌(UC)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进一步评估FISH用于筛查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入院诊断为“血尿待查”患者的最终出院诊断结果,同时记录其中每例患者的检查诊治经过。计算比较FISH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500例初次诊断血尿待查患者中最终诊断为尿路上皮癌130例、泌尿系结石30例、泌尿系感染135例、前列腺癌12例、前列腺增生(BPH)相关出血66例、乳糜血尿23例、特发性血尿60例、其他44例。有218例诊疗过程中同时采用了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FISH敏感性明显优于脱落细胞学(75.4%vs.33.9%,P〈0.001),两者特异性无明显差异(96%vs.99%,P=0.837)。对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诊断,FISH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敏感性分别为80.4%和34.8%(P〈0.001)。结论血尿待查病因复杂多样,需要临床医生扎实的基础和临床理论知识及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FISH对于尿路上皮癌尤其是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尿 病因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尿脱落细胞检查 尿路上皮癌
  • 简介:目的评价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血尿患者膀胱尿路上皮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从尿液脱落细胞中早期诊断膀胱癌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择20例健康正常人,通过FISH技术检测9号染色体p16位点、3号染色体、7号染色体及17号染色体变异情况,建立阈值。100例血尿患者留取晨尿,分别进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FISH技术检查。统计分析FISH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探针检测p16基因完全缺失阈值为3.9%,部分缺失为5.4%,扩增为3.2%;3号染色体缺失阈值为4.0%,扩增为3.5%;7号染色体缺失阈值为4。0%,扩增为2.8%;17号染色体缺失阈值为5.8%,扩增为3.4%。以至少两种探针检测结果超过阈值或一种探针检测结果至少存在两种异常为诊断阳性。FISH技术在血尿患者膀胱尿路上皮癌筛查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6%和i00%,尿脱落细胞学检测分别为46.8%和100%。结论FISH技术无创快速,对血尿患者膀胱尿路上皮癌筛查的敏感度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脱落细胞学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RNA激活(RNAactivation,RNAa)技术上调E-cadherin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人膀胱癌5637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方法将与E-cadherin基因启动子DNA序列互补的双链RNA分子(dsEcad)转染入5637细胞中,采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检测E-cadherin的表达;用Transwell小室法及划痕法检测RNAa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blot检测β-catenin蛋白在细胞内的重新分布结果。结果dsEcad转染5637细胞72h后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RNAa有效;5637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也明显下降。β-catenin在胞核及细胞质的水平明显下降并重新再分布至细胞膜上。结论RNAa技术激活E-cadherin基因表达并抑制细胞侵袭、转移等恶性行为,可作为膀胱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膀胱肿瘤 RNA激活技术 E-CADHERIN 侵袭
  • 简介: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美国和欧洲稳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一、第二位,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二位。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1988~1992年、1993~1997年和1998~2002年这3个时间段中国部分城市和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分别为1.96/10万、3.09/10万、4.36/10万,不同地区也有着明显的差别,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 标签: 前列腺癌 蛋白质组学技术 血清标志物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 应用 癌发病率
  • 简介:目的评价MRI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zation,FISH)和FISH、膀胱镜检查在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为完善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6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6、9、12和18个月随访均行FISH、FISH联合MRI检查及膀胱镜加活组织检查。结果60例入围患者的监测,单纯采用FISH检查,阳性33例,疑似肿瘤复发占55.0%;MRI加FISH检查,阳性累计36例,疑似肿瘤复发占60.0%。所有疑似病例均采用膀胱镜加活组织检查,最终确认肿瘤复发患者35例,占全部患者的58.3%,其中单纯采用FISH检查发现肿瘤复发27例,占肿瘤复发患者的77.1%;而采用MRI联合FISH检查发现肿瘤复发累计达32例,占肿瘤复发患者的91.4%。结论MRI联合FISH对膀胱肿瘤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用FISH检测,MRI联合FISH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早期诊断和监测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复发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评估膀胱超声弹性振动成像技术(UBV)和尿动力学检查(UDS)测量膀胱顺应性的相关性。方珐本研究共入组4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对所有患者同时进行UDS和UBV检查,分别记录不同膀胱灌注体积下的逼尿肌压力(Pdet)和膀胱壁力学参数,并比较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群速度平方和弹性模量作为UBV测量得到的膀胱壁力学参数分别与UDS测量的Pdet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中位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5%CI:0.74~0.94)和0.84(95%CI:0.66~0.92),群速度平方和弹性模量与Pdet的相关指数显著高于0.5。结论UBV可密切监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UDS检查过程中不同膀胱容量下的膀胱壁力学参数改变,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评估技术用于膀胱顺应性的检测。

  • 标签: 膀胱顺应性 膀胱超声弹性振动成像 尿动力学检查 神经源性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