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密封圈老化的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进行效果监测。方法将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按三点式分别放入更换密封圈前的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27锅次进行灭菌效果监测,按同样方法将更换密封圈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27锅次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并将两组实验进行比较。结果更换密封圈前灭菌器的灭菌合格率达80%,更换密封圈后灭菌器的灭菌合格率为100%。结论及时更换密封圈,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才能保证灭菌效果合格。

  • 标签: 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 柜门密封 灭菌效果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创面患者应用紫草的疗效。方法将92例溃疡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紫草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紫草治疗组的病例创面愈合明显加快,愈合时间缩短。结论紫草具有明显的消肿止痛、减少创面渗出液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 标签: 紫草油 溃疡创面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痛应用于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护理管理,使术后疼痛得到了有效缓解。方法选取硬膜外麻或静脉麻醉手术的患者,术后采用一次性止痛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并发症、副作用及患者对术后活动量的耐受情况。结果术后使用一次性镇痛镇痛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少。结论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准确及时护理,可提高一次性镇痛术后镇痛效果。

  • 标签: 手术后 护理 疼痛 镇痛 镇痛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道癌、贲门癌术后置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时,使用Infinity输注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有效促进和维护完整的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方法将60例食道、贲门癌根治术后留置鼻饲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Infinity输注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重力输注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消化道并发症及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有5例出现鼻饲管堵塞,有8例出现腹痛、腹泻,有3例术后7天无肛门排气。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胃肠功能也恢复较好,无1例由于管道堵塞而影响肠内营养。

  • 标签: 食道 贲门癌 Infinity输注泵 并发症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说明静脉注射报警信号的脆弱性,提出在现阶段实施静脉注射的护理措施,增强静脉注射过程的安全性。方法分析静脉注射的概念和过程,参考美国宾夕法尼亚州PatientSafetyReportingSystem的数据记录,找出存在医疗隐患的环节及其表现,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明确了现阶段我国医疗单位静脉注射报警所存在的问题,说明了静脉注射过程中的渗透和溢出所造成的后果,并由此提出了降低渗透和溢出危害的做法,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能力水平。结论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静脉注射的报警还不能完全做到及时准确,护理人员应遵循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原则,不能完全依赖信号报警。

  • 标签: 护理人员 静脉注射 报警 护理 静脉注射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地塞米松混合局部注射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皮肤血管瘤后,进行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采用平阳霉素、碘、地塞米松混合局部注射,然后根据瘤体变化,间隔15~20天重复注射,注药量根据病变体缩小情况递减,一般2-3次治愈。结果120例患者中,治愈58例(48.4%),显效50例(41.6%),无效12例(10%),总有效率90%。48例毛细血管瘤患者中,治愈18例(37.5%),显效25例(52.1%),无效5例(10.4%),总有效率89.6%;30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治愈20例(66.7%),显效7例(23.3%),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42例混合型患者中,治愈20例(47.6%),显效18例(42.8%),无效4例(9.6%),总有效率90.4%。不同类型皮肤血管瘤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平阳霉素、碘、地塞米松混合局部注射皮肤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平阳霉素 混合局部注射 皮肤血管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输注用于小儿烧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观察46例小儿烧伤后切、削痂和肉芽创面植皮手术病人麻醉前、诱导、插管、术中及拔管时血压及心率变化,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结果麻醉过程平稳,血压波动小,心率变化较明显,术后苏醒快。结论微量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镇痛作用强,控可性好,术后苏醒快,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小儿烧伤 泵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胰岛素连续皮下输注(CSII)和静脉连续胰岛素输注(CVII)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56例DKA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和CVII组各28例。比较两种方法在控制血糖、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及血PH值恢复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根据带治疗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明显下降,尿酮体均能恢复正常,CSII组优于CV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II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能更快、更安全地控制高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是胰岛素治疗DKA的关键。

  • 标签: 胰岛素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静脉连续输注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使用胰岛素治疗中的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CGMS检查,同时每日行8个时间点的SMBG,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准确性。结果(1)CGMS血糖值与相应的SMBG检测结果之间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0.83);(2)CGMS显示患者日间血糖的高峰值出现在三餐后,早餐及晚餐后3小时是血糖高峰最集中的时间段;同时夜间血糖也呈现波动性变化,以凌晨2时至4时最低,4时至6时呈升高趋势。结论与SMBG相比,CGMS能较准确地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并且能更全面地反映患者血糖水平的波动特征,同时可减少每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 标签: 胰岛素泵 动态血糖监测(CGMS) 手指血糖监测(SMBG)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及费用的差别。方法将80例围手术期T2DM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组(CSII组)42例,甘精胰岛素治疗组(G组)38例。比较各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及费用的差别。结果CSII组和G组在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别,而G组在费用方面明显低于CSII组。结论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在T2DM患者围手术期均能安全、有效、快速、平稳降低血糖,且甘精胰岛素费用较低。

  • 标签: 胰岛素泵 甘精胰岛素 2型糖尿病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