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三叉神经痛是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目前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至今尚无一种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乙醇,甘油,阿霉素,亚甲兰等),经皮射频热凝术,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及手术治疗(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神经周围支撕脱术,冷冻疗法等)。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治疗 病因 发病饥理 药物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巴曲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先用K-H液心脏灌注35min,全心缺血25min后,再灌注30min。再灌注期间K-H液中分别加入巴曲霉0.02Bu/ml,0.01Bu/ml和0.005Bu/ml。应用Maclab生理监护系统通过Macintosh微机记录分析心脏功能参数。结果:巴曲霉0.02Bu/ml能显著降低LVEDP和LVSP(P<0.01)。再灌注末心脏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虽然再灌注期间巴曲霉0.01Bu/ml和0.005Bu/ml也有改善心脏功能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霉0.02Bu/ml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脏的功能,SOD活性升高和MDA生成减少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巴曲霉 心脏功能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 简介:臂丛神经由颈5-8及胸1脊神经前支组成,出椎间孔后在横突面被纤维束膜和椎间筋膜紧密固定,在腋窝处又被腋窝筋膜紧密固定,由此在不适宜的体位下,可以导致臂丛神经过度被压和牵拉而引起损伤,临床表现为上肢发麻、针刺感和位置感丧失,重者可致上肢运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 标签: 全麻手术 臂丛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发病原因 药物治疗
  • 简介: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由外周神经或脊髓损伤、疾病所引起,并往往持续到原发损伤愈合后数月甚至数年,与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伤害性疼痛和炎性疼痛不同,普通镇痛药物往往效果欠佳,而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应又与疾病的病因学有关,某些药物对三叉神经后遗痛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幻肢痛却无效,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单一药物所有类型神经性疾病疾病都有效,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镇痛药物 治疗靶点 神经性疾病 脊髓损伤 神经后遗痛
  • 简介:不定陈诉综合征(unidentifiedclinicalsyndrome,UCS)是一种具有头痛、心悸、失眠、胃肠功能障碍、倦怠、易疲劳等不固定症状而又缺乏相应器质性病变的疾病,病人往往辗转医院各科治疗,诊断病名不断增加,但治疗终归不奏效,甚至造成医源性加重.我院疼痛门诊在2004年1月-2005年2月期间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ganglionblork,SGB)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病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 不定陈诉综合征 clinical syndrome 胃肠功能障碍 器质性病变
  • 简介:目的:将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单靶点和三靶点注射法与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单靶点和三靶点注射法阻滞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90例上肢择期手术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21ml单靶点注射组(单靶组).7ml三靶点注射组(三靶组),21mi传统解剖定位组(传统组),局麻药为0.375%罗哌卡因和10%利多卡因的混合液记录各组的操作时间、麻醉镇痛持续时间、以及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分布区痛觉消失的时间,评价各神经支配区域的痛觉阻滞程度(完全、部分、缺乏阻滞)和切皮时麻醉效果(优秀、良好、无效),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单靶组和传统组的操作时间较三靶组短(P〈0.05),单靶组和传统组的尺神经痛觉消失时间较三靶组长(P〈0.05)与传统组相比单靶组和传统组麻醉效果的优秀率较高(P〈0.05)麻醉镇痛持续的时间延长(P〈O05)尺神经、正中神经的阻滞完全率较高(P〈0.05)而桡神经阻滞完全幸的比较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单靶组和三靶组均无并发症传统组剌破血管4例,轻度局麻药中毒1例。结论:与传统解剖定位法相比,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单靶点和三靶点注射法麻醉效果较好、镇痛持续时间较长及并发症较少。三靶点注射法的操作时间较单靶点注射法长,但对尺神经的阻滞较快且较完全。

  • 标签: 超声检查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安全便利的麻醉方法。方法:小儿腹股沟部手术40例.随机分成二组.1组20例以氯胺酮肌注后行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Ⅱ组20例以氯胺酮胍注后行骶管阻滞麻醉。监测Bp、P.R.SpO2变化,及术毕清醒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结果:平均年龄、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较好地完成手术。两组生命体征.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切皮时Ⅱ组有4例出现肢体躁动;处理疝囊及牵拉精索时Ⅰ组中有4例出现肢体躁动;Ⅱ组有4例经多次穿刺成功.1例局部血舯。结论:作者认为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操作简单,穿刺引起的并发症及危险性少,麻醉效果与骶麻相似,可作为小儿腹股淘部手术的麻醉方法之一,特别是骶管阻滞困难时。

  • 标签: 神经阻滞 骶麻 腹股沟区 小儿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手术术毕前施行肋间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3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A组)及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脉镇痛组(B组),各为15例。A组术后利用静脉输注泵,按2.5ml/h持续泵入芬太尼复和液(芬太尼15μg/ml+咪唑安定0.3mg/ml)。B组于开胸前用0.5%布比卡因阻滞切口上下5个肋间神经,并于术后利用静脉输注泵按2.5ml/h持续泵入芬太尼复合液(芬太尼10μg/ml+咪唑安定0.3mg/ml)。定时点用视觉模凝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测定HR、MAP、血气PaO2及PaCO2;测定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FEV1)。结果:A组病人术后3h及6h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病人术后3h、6h的FVC和FEV1显著高于A组(P<0.01及P<0.05)。A组病人入监护室即刻的PaO2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开胸前施行肋间神经阻滞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并明显发送通气功能。

  • 标签: 肋间神经阻滞 胸腔手术 术后镇痛 布比卡因 芬太尼 咪唑安定
  • 简介:目的:试用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施行臂丛神经阻滞,评估其麻醉效能。方法:选择120例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用2%盐酸氯普鲁卡因,对照组用1.5%盐酸利多卡因。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操作,针刺产生异感后一次性注药26ml(含肾上腺素1:200000)。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呼吸循环的变化和副反应等。结果:①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痛觉恢复起始时间在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运动恢复起始时间实验组快于对照组,但P>0.05;②需要哌异合剂加强镇痛者,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例和22例(P>005);③两组呼吸循环变化无明显差异;④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起效快、神经阻滞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属中短效局麻药,能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标签: 对照组 盐酸氯普鲁卡因 痛觉 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起效时间
  • 简介:一直以来,慢性疼痛困扰着许多人,并且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最近,研究人员通过对动物的研究弄清了神经细胞上的受体是如何调控慢性炎性痛的。这些发现将有助于研制出用于治疗这种慢性疼痛的新药。

  • 标签: 炎性痛 受体 慢性疼痛 治疗 神经元 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