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精准曲张静脉断流术(ESVD)在治疗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连续纳入我院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行二级预防的患者35例,均采用ESVD治疗,1~2周内复查胃镜,必要时再次行ESVD治疗,随访半年,对治疗效果、并发症、转归进行总结。结果(1)共34例成功行ESVD,一次ESVD治疗后静脉曲张总改善率(显效+有效)为25例(71.4%),其中静脉曲张完全消失8例(22.8%),术后共25例患者进行二次ESVD治疗,静脉曲张总改善率为20例(80.0%),其中静脉曲张完全消失为7例(28.0%)。(2)术后并发出血1例(2.9%),发热21例(60.0%),胸痛16例(45.7%),术后排胶溃疡28例(80%),未出现异位栓塞及死亡病例。(3)随访半年,随访成功32例(91.4%),其中27例(84.3%)患者无再出血,5例(15.7%)患者发生再出血,1例(3.1%)患者死亡,半年生存率为96.9%。结论ESVD治疗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腹腔镜脾切除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LSED)治疗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PVST)发生的作用。方法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所有患者均行LSED治疗,按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常规抗凝治疗,另56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随访两组患者两周,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门静脉血流状况、凝血功能、PVST以及并发症发生隋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BIL、ALB、INR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门静脉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门静脉直径分别为(20.83±1.15)cm/s、(15.12±1.19cm/s)和(15.86±3.12)mm,均大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4.36±0.74)cm/s、(10.28±0.71)cm/s和(14.27±2.96)mm,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APTT、PT、FIB和TT分别为(25.72±3.64)s、(14.96±2.26)s、(3.51±0.86)g/L和(20.11±3.65)s,均长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23.37±3.52)s、(13.87±2.14)s、(2.62±0.73)g/L和(18.14±3.23)s,均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VST发生率分别为7.14%和42.86%,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相差(P〉0.05)。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预防LSED术后门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同时降低各种并发症,安全性高。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2014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7例,解释开腹手术者30,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者47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l99)。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89.7±14.6)min】,较开腹组的【(114.6±15.8)min]缩短,术中出血量为【(83.4±14.1)ml]较开腹组的【(127.4±16.1)ml]减少,首次进食时间为【(2.2±0.5)d】和住院时间为【(6.3±1.3)d】,均较开腹组的【(4.3±1.1)d】和【(10.2±1.5)d】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血清AFP、CEA、CA199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较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检测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便于对术后疗效的监管。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与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病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麻醉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神经阻滞完善,肌松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围术期护理措施对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感染率的价值。方法将189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观察组95例,在两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两组均连续观察21d,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术后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0%(P〈0.05)。结论将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目的研究PDOX联合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VX-2胃癌并幽门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40只健康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VX一2肿瘤细胞悬液建立鼠VX-2胃癌并幽门梗阻模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疔治疔.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PDOX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大鼠各区域腹膜癌指数情况,腹水量、荷瘤质量以及生存期,脏器受累情况。结果研究组大鼠各区域腹膜癌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鼠腹水量与荷瘤质量分别为(8.21±2.75)mL、(14.52±4.49)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9±3.40)mL、(23.11±7.11)g,而研究组生存期为(54.23±18.05)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8±12.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鼠肺受累、盆腔受累以及肠壁受累占比分别为30.0%、25.0%、2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60.0%、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OX联合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VX-2胃癌并幽门梗阻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延长大鼠生存期,且有利于降低器官受累情况,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病人临床表现特点及适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5~2000年收治的年龄70岁以上238例胃癌病人的临床及手术资料。结果老年胃癌发病较隐匿,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消瘦、食欲下降、贫血等。多数病人合并有重要器官的慢性病变。手术证实大多数为中晚期胃癌,手术切除166例,切除率为69.7%,其中根治性切除107例,64.5%;姑息性切除59例,35.5%。切除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32.6%,根治性切除达53.7%。姑息性切除平均生存期10.8个月。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8%。结论老年胃癌由于发病隐匿多为晚期,应提高早期诊断率。要做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积极的术后处理,大多能耐受手术。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食管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16例。观察组(57例)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59例)采用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Karnofsky得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FEV1%)及血气分期指标(PaO2、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Karnofsky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肺部感染、胃排空困难并发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有较好临床效果,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保护肺功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比较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与物理钳夹联合超声刀行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肝叶切除治疗的139例PLC患者,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67),在7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在67例对照组使用物理钳夹联合超声刀行肝叶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1.5±4.8)min、(317.9±68.2)ml、(161.3±41.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6±5.7)min、(435.9±51.6)ml、(186.7±40.4)min,P<0.05】;术后1w,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237.8±85.6)U/L和(133.4±47.4)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1±102.5)U/L和(186.8±55.9)U/L,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胆漏发生率为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P<0.05)。结论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用于PLC患者肝叶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特点,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明显提高。
简介:目的比较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LC)与急诊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的9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应用SLC治疗52例,应用急诊Lc治疗40例。在行SLC时,先行在B超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抽出胆汁,同时予以抗感染治疗。在炎症控制后3月,再人院行Lc,在行急诊Lc时,于发病72h内行急诊LC术,手术中依照常规方法留置腹腔引流管,手术结束后进行抗感染治疗。结果两组均成功顺利完成手术。SLC治疗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0.2±7.0)min、(24.1±3.3)h和(5.6±1.3)d,中转开腹和胆道损伤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5.8%)和0例(0.O%),而急诊Lc治疗组则分别为(58.7±8.1)min(P=0.784)、(26.2±5.8)h(P=0.047)和(8.1±1.9)d(P=-0.029),中转开腹和胆道损伤发生例数分别为8例(20.0%,P=0.018)和7例(17.5%,P=0.039);SIC组术后发生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SLC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效果好,更安全,应尽量减少行急诊LC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
简介:背景:内镜超声(EUS)已成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对胃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的鉴别十分困难,目前有学者尝试利用Photoshop软件鉴别容易误诊的疾病。目的:探讨Photoshop软件对胃间质瘤与胃平滑肌瘤EUS图像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的118例胃间质瘤和42例胃平滑肌瘤的EUS图像,利用Photoshop软件分别测定两组病灶的灰度平均值(代表回声强度)和灰度标准偏差平均值(代表回声均匀度),分析其鉴别价值。结果:胃间质瘤组和胃平滑肌瘤组EUS图像灰度平均值分别为71.94和4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EUS图像灰度标准偏差分别为16.63和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US下,胃间质瘤的回声强度高于胃平滑肌瘤,而胃平滑肌瘤的回声更均匀,EUS联合Photoshop软件通过分析EUS图像的灰度平均值和灰度标准偏差有助于鉴别胃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