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汇总当前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评价其方法学偏倚及其证据体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CBM、CNKI及WangfangData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6年11月。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估工具AMSTAR评价纳入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方法学评估纳入的系统评价主要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14个系统评价,7篇是中文文献,7篇是英文文献。对原始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估使用riskofbias工具的有9篇,使用改良Jadad量表的有4篇,1篇使用改良牛津量表。AMSTAR工具评价结果显示,影响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的11个条目中,条目1“是否提供了前期方案”,条目3“是否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条目4“发表状态是否已考虑在纳入标准中”和条目10“是否评估了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存在的方法学偏倚最大。GRADE系统方法学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了证据质量评估,均为低级别或者极低级别。结论当前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但其证据质量级别较低,临床实际中应用该证据时应当慎重。

  • 标签: 针灸 原发性高血压 系统评价再评价
  • 简介:确定是否有心律失常及其潜在的机制,2或3导联动态心电圈虽然弥补了静息12导联心电图记录时间短、不能动态观察心律失常的缺点。但是其获得心电信息量不足.不能揭示房性、室性异位节律的位置。侵入性电生理检查,应用于儿童时,常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可能限制心律失常的诱发。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于反复发作性晕厥、心悸及其它心律失常的检测更有帮助。

  • 标签: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儿童 12导联心电图 反复发作性晕厥 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动态评估信息系统在中医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信息化动态评估系统包括入院评估、住院评估评价、护理风险动态评估记录、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告知4个模块。由首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评估,护士长对护士的首诊评估进行评价。护士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情况及签字。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使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

  • 标签: 护理风险 护理评估 信息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3种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对32例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颈内动脉内膜切除2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13例,以及支架血管成形术17例.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对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治疗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显著性降低,但存在灌注明显延迟.术后与术前对比显示,所有患者灌注延迟的区域明显减少,其中分水岭区恢复正常,但大脑中动脉分布区仍存在灌注延迟.结论通过灌注磁共振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3种外科治疗方法前、后单侧前循环供血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 标签: 灌注磁共振 颈动脉系统狭窄 颈动脉系统闭塞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体内纤溶系统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CHD心绞痛患者体内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照。结果→CHD心绞痛患者体内PAI-1、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而t-P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其中UA患者体内PAI-1、FIB水平明显高于SA患者,而t-PA水平明显低于SA患者;心绞痛发作者PAI-1、FIB水平明显高于无心绞痛发作者,而t-PA水平明显低于无心绞痛发作者。结论CHD心绞痛患者体内存在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尤其是在UA患者或心绞痛发作者体内更加明显,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可能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纤溶系统 正常对照 患者 体内 临床意义
  • 简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具有很强遗传异质性的疾病。交感神经反应性增强与高血压的形成密切相关。交感神经系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交感神经系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交感神经系统 基因 高血压
  • 简介:查房病例二查房时间:2004年10月12日患者男,66岁,因"左侧肢体活动无力5h"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入院时体格检查:血压150/80mmHg,心率80次/min.左侧上下肢肌力Ⅰ级,右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左鼻唇沟稍浅,口角右偏,伸舌偏左,双侧病理征阴性.头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图1).

  • 标签: 急性血栓形成 颈动脉系统 左侧 治疗方案 动脉瘤 下肢肌力
  • 简介:诊断试验系统评价包括基于诊断干预性试验研究的系统评价和基于诊断准确性试验的系统评价。本文将讲述如何运用GRADE对诊断试验系统评价证据体进行分级、如何有效运用GRADEproGDT在线工具对GRADE分级结果进行呈现,并对GRADE分级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 标签: GRADE 诊断试验 系统评价 证据分级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在缺血性肾损害时肾脏局部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Westerblooting法分别检测NO缺乏性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血浆和肾脏的AngⅡ含量和AT1R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性肾损害时大鼠肾组织的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组织的AT1R蛋白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浆中的An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NO缺乏性缺血性肾损害时存在AngⅡ及其AT1R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它们可参与肾脏损害的过程.

  • 标签: 肾损害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NO 高血压 肾组织
  • 简介:本篇文章主要介绍观察性系统评价中三个升级因素在证据质量分级过程中的运用和通过一个实例将结果呈现在GRADEproGDT在线工具中,并解释在结果录入部分可能遇到的问题。

  • 标签: GRADE 观察性研究 证据分级 系统评价
  • 简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已成为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但该治疗方法仅限于发病3h以内的患者,且有较高的颅内出血发生率,治疗时间窗很窄,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指导下的动脉溶栓治疗,能够确定是否存在可逆性缺血脑组织,使溶栓治疗适应证选择更科学,显著延长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提高血管再通率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研究表明,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DSA)所反映的脑血管闭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血管再通和血流灌注情况等诸多因素均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急性脑缺血患者全面、客观的血管造影分级对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预测血管再通率及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现就目前常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DSA分级标准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静脉内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全脑血管造影 治疗疗效 脑动脉闭塞 评估系统
  • 简介:背景与目的:尽管高瘦素水平已被证实与血管危险因素相关,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瘦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因此,我们通过荟萃分析来评估这个问题。方法:我们检索了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截止至2016年1月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通过OR、RR和相应的95%CI报道,2个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

  • 标签: 瘦素水平 荟萃分析 血管疾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 血管危险因素 EMBASE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3例和持续性心房颤动6例)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术前准备、标测及消融方法、手术结果、术后治疗和随访.结果消融终点为Lagso标测的所有肺静脉均达到完全电学隔离,若消融结束后心房颤动仍未终止,即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39例患者共完成78条环形消融线,肺静脉完全电学隔离率为93.6%(73/78).手术操作时间为(245±56)min、X线曝光时间为(46±15)min.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33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心房颤动复发,6例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其中3例心房颤动复发患者接受再次导管消融后无发作.射频消融术后总成功率为84.6%(33/39).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降压药与降压药联合叶酸预防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复发的差异。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Embase、ScienceDirect、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中心资料数据库中所有比较降压药与降压药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的研究进行Jadad质量评分,其结果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病例总数1614例,治疗组838例,对照组776例。Meta分析表明,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叶酸联合降压药与单用降压药相比,预防脑卒中发生/复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9,95%C10.21-0.40,P〈0.01)。对于研究起点无脑卒中的H型高血压患者,叶酸联合降压药与单用降压药相比在预防脑卒中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4,95%C10.24-0.49,P〈0.01)。对于研究起点有脑卒中的H型高血压患者,叶酸联合降压药与单用降压药相比在预防脑卒中复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O.16,95%C/0.08~0.33,P〈O.01)。结论叶酸联合降压药能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与复发率。

  • 标签: H型高血压 叶酸 脑卒中 系统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RTO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无差异[(118±36)min比(119±52)min,P>0.05],但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min比(17±6)m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4±2)次比(9±3)次,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6±73)s比(402±84)s,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术 CARTO系统 电解剖标测
  • 简介:目的观察120急救转运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及其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CI的STEMI患者60例,根据入院方式分为120转运组36例和自行入院组24例,观察2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MC-to-B)时间、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D-to-B达标率(D-to-B〈90min)、平均住院天数、PCI术后1周及6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与自行入院组比较,120转运组D-to-B和首诊FMC-to-B时间显著缩短[90minvs115min,P=0.002;(95±50)minvs(139±73)min,P=0.046],D-to-B达标率更高(61.1%vs29.2%,P=0.015)。120转运组术后6个月LVEF显著高于自行入院组。结论120急救转运系统可显著缩短STEMI患者的救治延迟,改善STEMI患者心功能和临床预后,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救 救护车 心肌再灌注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希氏束附近间隔部心动过速(septaltachycardia,ST)的价值。方法21例ST患者,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2例、间隔部房室旁道(SAP)4例、房间隔下部房性心动过速(AT)5例,应用该系统,建立三维电解剖图,标识希氏束及放电部位,并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消融时实时观察导管位置、方向。结果21例均消融成功;试放电部位、有效靶点与希氏束之间的距离分别为(8.9±3.5)mm、(8.7±3.3)mm;AVNRT12例有效放电过程中均出现间歇性结性心律,1例AT心动过速终止后偶见结性逸搏;无房室传导阻滞(AVB)并发症;随访3~16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应用Carto系统指导RFA治疗ST,可清楚显示靶点与希氏束之间的距离,实时观察导管的位置及方向;通过标识有效放电部位,避免出现无效放电,降低发生AVB的危险性。

  • 标签: CARTO系统 射频消融 间隔部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做出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不论在是舒适度和心理指标还是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中都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了儿童康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