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正常的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电图病理性Q波形成,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1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中,4例患者有自发性冠状动脉痉挛,表现为冠状动脉造影时严重狭窄但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狭窄消失.1例女性患者既往有下肢动脉栓塞病史,经血液系统进一步检查证实为蛋白C缺乏症.1例患者为粒细胞增多症,3例患者为血小板增多症.另有1例患者有肺癌病史,考虑可能与肺癌相关的高凝状态有关.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但罪犯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占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为1.85%(17/918).此类患者平均年龄为44.2岁,男性为主,占88.2%(15/17),吸烟比例高达82.4%(14/17),其中吸烟患者中男性达92.9%(13/14),与非冠状动脉正常的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但罪犯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54.4%±9.6%vs.45.8%±8.8%,P<0.01).另外,造影正常组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而造影异常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7%(60/9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正常患者以男性为主,多有吸烟史,同时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者较多见,但大部分心功能状态良好,住院期间未见严重主要心血管事件.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2000年1月-2010年9月的病例资料,共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动脉内溶栓576例,其中男416例,女160例,平均年龄(55±10)岁.对前、后循环病变的治疗时间窗分别为(5.1±1.8)、(9.1±2.2)h,尿激酶剂量分别为(82±21)、(104±15)万U.结果①颈内动脉系统闭塞389例,病例再通率为61.7%,辅助球囊扩张或支架置人68例,溶栓术后2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改善率为66.1%,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13.3%;②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01例,再通率为64.3%,辅助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30例,溶栓术后2周mRS改善率为43.6%,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5.0%;③脑血管造影阴性86例,占总病例的14.9%.结论颅内外动脉闭塞经溶栓后,再通率、mRS改善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显示,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注射 动脉内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的经验,评价该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2000年1月-2010年9月,行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的9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疗效、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①所有患者均在动脉溶栓后行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达100%,术后血管再通率达100%;②围手术期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内血肿9例,动脉夹层8例,急性/亚急性再闭塞4例,前、后循环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患者术前NIHSS评分为16.1±3.8,术后90dNIHSS评分为6.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90d预后良好者有60例,预后中等者有18例,预后差者有20例,其中死亡12例.后循环患者预后差的比例高于前循环患者(46.7%对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循环患者的病死率高于前循环患者(26.7%对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行的,可以提高早期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卒中 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品管圈在降低外来器械包装环节质量缺陷发生率的应用。方法由7人组成品管圈,分析外来器械包装流程最易发生缺陷的环节,找出原因,制定相应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后外来器械的包装缺陷由原来的平均1.1次下降至0.44次,目标达成率为88%。结论将品管圈运用在降低外来器械包装环节质量缺陷发生率上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对提高外来器械包装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标签: 品管圈 外来器械 包装 应用
  • 简介:CIN的发病机制不完全与对比剂应用相关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强调:“CIN的发病机制包括肾脏因素和对比剂因素,因此合理的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水平至关重要。”诱发CIN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原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及使用对比剂的剂量过大,而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则包括心力衰竭、低血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肾毒性药物、高龄及贫血等。正确地评估患者CIN发生风险,合理控制对比剂用量可降低CIN发生率。

  • 标签: CIN PCI 发病数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治疗 循证
  • 简介:目的验证国内研发的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应用中的非劣效性。方法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选择Hunt-Hess0~Ⅲ级的非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134例,其中使用Jasper弹簧圈(试验组)64例,使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和Sapphire弹簧圈(对照组)70例。评估手术操作过程中,弹簧圈的临床性能(输送系统推送、定位、释放和回撤等操作的方便性与可靠性)及置入的成功率;术后1、6个月行改良Rankin评分;对术后即刻和6个月的造影结果进行评定;观察不良事件发生、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的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共使用345枚Jasper弹簧圈,置入成功率为99.3%(344/345)。对照组为100%(304/304),两组弹簧圈的置入成功率和临床性能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弹簧圈脱落、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血管穿孔等并发症。②改良Rankin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闭塞率为(95.4±6.4)%,不完全闭塞6例(9.4%),完全闭塞58例(90.6%);对照组术后动脉瘤闭塞率为(94.8±5.5)%,不完全闭塞5例(7.1%),完全闭塞65例(9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术后6个月获得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闭塞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与目前国外同类成熟产品相同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临床试验 弹簧圈
  • 简介:《心脑血管病防治》: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及时规范的诊治至关重要。为缩短胸痛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胸痛中心的建立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措施。但有些人误将胸痛简单理解为心绞痛,于是也将胸痛中心的建设简单等同于院内心脏急救的绿色通道的建设。方教授,这种观念对吗?方唯一教授:这种观念肯定不对!胸痛是指颈与胸廓下缘之间疼痛,疼痛性质可呈多种。

  • 标签: 胸痛中心 胸科医院 救治水平 非创伤性 上海 急性
  • 简介: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预防破裂出血。新一代血流导向支架Surpass可用于重塑载瘤动脉和闭塞动脉瘤。荷兰Radboud大学Nijmegen医学中心的DeVries等对这一新型血流导向支架的疗效进行了研究。共纳入37例患者,年龄为32—79岁,共有49个未破裂动脉瘤。术中Surpass血流导向支架均放置在载瘤动脉并跨越动脉瘤瘤颈。随访6个月。37例患者中仅对1例患者置人了单枚Surpass支架,操作成功率为100%。其中35个非分叶状动脉瘤的瘤颈被完全覆盖,14个分叶状动脉瘤的瘤颈仅部分覆盖。

  • 标签: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单中心研究 支架 导向 血流 治疗
  • 简介:心电图诊断的规范、统一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本期我们特别刊出今年3月17日发表的由权威专家起草和审核了AHA/ACC/HRS的科学声明《心电图标准与解析建议》中的“心电图诊断术语的规范”部分,必将对心电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是我国心电图走向全球进程中极重要的步骤。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解读和执行。从本期开始,我刊将立即执行这一标准,望广大读者响应。

  • 标签: 心电图诊断 诊断术语 标准化 HRS ACC AHA
  • 简介:心血管疾病的零级和一级预防是关键,“只治不防,只会越治越忙”。如何让老百姓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了解正确的医疗保健知识,做好大众的健康管理,除了要依靠院内个性的治疗和宣教以外,我们的临床医生还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科普写作工作,使其成为临床医学工作的“助手”和有效补充。

  • 标签: 医学工作 科普工作 常态 一级预防 临床医生 心血管疾病
  • 简介:1研究背景1967年,Yasargil等首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1],以颅外-颅内动脉旁路移植术(extracranial-intracranialarterybypass,EIAB)为代表的血运重建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手段曾风靡一时。198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前瞻性、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论--EIAB并不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2]。短时间内,EIAB治疗脑缺血的病例数急剧减少,但部分学者始终未放弃对此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由于精确定量评价脑血流动力学方法的出现,对1985年的临床试验结论进行重新评价的呼声不断,北美国家和日本已经开始了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工作[3-4]。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血管旁路移植术 随机对照方案
  • 简介:心脏导管室是对患者进行心脏疾病检查、诊断、治疗的重要场所,术中患者随时可发生病情变化需立即抢救,所以做好一切药物应急准备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导管室药品配置管理不合理常影响导管介人治疗的进程,降低抢救成功率。因此,合理规范管理导管室药品是给予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及时用药的重要前提。

  • 标签: 药品规范化管理 导管室 心脏 抢救成功率 医疗安全 疾病检查
  • 简介:1病例患者,男性,77岁,主因“呼吸困难10d”,于2016-2-7入住我院呼吸科。患者10d前受凉后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心慌、胸闷、喘气,夜间上述症状加重,于当地社区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无好转;查体:血压144/110mmHg,(1mmHg=0.133kPa),心率9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前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奔马律,双下肢水肿。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余年,高血压病史3年,长期口服利血平,血压控制尚可。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病史2年,胆囊结石术后6年。吸烟史30余年,30支/d,已戒烟20年。2-8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束支传导阻滞,脑钠肽(BNP):2587.9pg/ml;高敏肌钙蛋白I(cTnI):166.9pg/ml。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右下肺感染。心脏彩超示:左房内径36mm,左心室内径61mm,室间隔10mm,左室后壁11mm,左室壁运动幅度普遍明显减低,以下壁明显,左室壁中部至心尖部内膜普遍凸起,凸起部与室壁心肌部比例为1.8:1.1;EF值25%。结论:左心扩大,左室收缩功能显著减低,二尖瓣中重度返流(请结合临床考虑心肌致密不全)见图1。最终诊断:①成人孤立性心肌致密不全心功能衰竭心功能4级②肺部感染③高血压病④阵发性房颤。入院予以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于2-15转入心内科治疗,予以利尿、改善心肌重构、抗血小板聚集、降压、改善循环等治疗后,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 标签: 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 成人 高血压病史 抗感染治疗 阵发性心房纤颤 左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1引言近几年来,我国医院数字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不少医院从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方向发展,并逐步建成了临床医生工作站、PACS和LIS等具有临床性质的信息系统。但作为常规检查的心电图(ECG),其数字建设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在全面运行医院信息系统、FULL—PACS、LIS、CIS和数据仓库等基础上,与北京嘉和公司合作率先建成了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第一个全院性ECG管理系统,

  • 标签: 管理信息系统 ECG 心电图 自动化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高血压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效果,探讨高血压规范管理的推广模式。方法按照经济、文化、卫生等基本情况从海安县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6个镇,每个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5个行政村,并按照诊断标准开展高血压病人筛查。按照病人入选标准,规范管理组共入选2000名高血压病人,对照组入选1000名;规范管理组按照方案要求开展2年的分层分级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当地常规处理。用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和评价管理效果。结果2年后除失访和退出研究的患者,规范管理组完成管理1945人(失访率2.75%),对照组967人(失访率3.30%)。规范管理组的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率、非药物治疗率及两者均有的比率显著提高(由管理前的20.02%、5.01%和3.65%分别提高到管理后的85.04%、68.59%和60.23%),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提高。规范管理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管理前的4.10%提高到管理后的61.03%,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原来的4.13%提高到31.02%,控制率虽有显著提高,但仅为规范管理组的50%左右。规范管理组的高血压病人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改善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率管理前后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变化不大,管理组与对照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规范管理适宜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尤其在改善患者的危险因素上效果显著。

  • 标签: 高血压 规范化管理 效果评价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应用个体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高血压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延续护理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一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一年后两组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评分、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都有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28(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75.86%),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症患者采取个体延续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个体化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