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尖瓣腱索断裂的临床特征、发病规律、治疗方法及术后康复情况。方法对188例经手术治疗的特发性尖瓣腱索断裂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叶腱索断裂49例,后叶腱索断裂129例,前后叶腱索断裂10例。腱索部分断裂172例,完全断裂16例。72例患者术前伴有心房颤动,26例术后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5例患者术前伴有阵发性心房扑动,术后及随访期间均为窦性心律。结论特发性尖瓣腱索断裂后叶发病率高于前叶,前后叶腱索均断裂较少见,术前左心房内径大小与心房颤动术后能否自动转复密切相关,特发性尖瓣腱索断裂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腱索断裂 二尖瓣关闭不全 瓣膜置换 瓣膜成形 心房颤动
  • 简介:1.所投论文须为尚未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杂志刊出或尚未被其他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收录的摘要。2.凡报送的论文要求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1000字以内)各一份,英文摘要的格式及具体要求请参考大会论文摘要投稿须知。

  • 标签: 学术会议 征文要求 消化内镜 英文摘要 华人 论文摘要
  • 简介: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增多,相应的血管性痴呆逐年上升,它带给社会、家庭沉重负担。我科经过对36例血管性痴呆症患者的追踪观察,发现维三七桂利嗪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有良好疗效。

  • 标签: 疾呆 血管性 桂利嗪 治疗
  • 简介:20t0年8月6日~8日,“吉林省第届国际甲状腺外科论坛暨第一届《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编委会次会议”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与《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联合主办。来自14省37市共计270余人参会,其中外宾5人,省外专家63人,是一次全国性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 标签: 国际会展中心 内分泌外科 甲状腺外科 编委会 吉林省 会议
  • 简介:目的探讨谷参肠安胶囊在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由于长期使用抗菌素和/或激素。导致菌群失调及重感染方面的效果。方法对63例90例次肺心病住院病人中的10例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生长及5例痰培养虽无白色念珠菌生长而有鹅口疮的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应用谷参肠安辅助治疗菌群失调及严重感染的疗效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0例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生长的肺心病患者肺部感染9—14天,平均12天得到控制。表现为痰量减少稀薄,肺部干湿罗音明显减少;5例鹅口疮患者在5—9天,平均7天基本治愈;其中7例伴腹泻者,用药3天后腹泻次数逐渐减少至成形便。对曾有菌群失调及重感染史的15例中的8例再入院才者均预防性给予谷参肠安口服。仅1例在5次住院时发生腹泻及鹅口疮。除此之外,还能明显改善患者食欲、减轻腹胀,增加食量。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由于病程长,常反复长期使用抗菌素。抗菌素抑制了肠道中厌氧菌生长,菌群平衡被破坏,加之肺心病由于心衰、呼衰,致使胃肠道淤血、水肿、缺O2,肝淤血肿大,胃肠蠕动差,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肠道屏障功能被削弱。如合并使用激素,机体免疫力功能被抑制,特别是细胞免疫,白色念珠菌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导致重感染。谷参肠安胶囊是目前专用于保护肠粘膜结构并增强和调节肠道功能,直接作用于肠道细胞,使其活力增加,上市已四五年的药物。此药无副作用,特别适合于高龄肺心病患者多次住院。曾有菌群失调及重感染史的再入院病人的预防用药,对已发生菌群失调及重感染的肺心病患者除加用抗真菌药物外,给予谷参肠安口服有一定的辅治治疗效果。

  • 标签: 菌群失调 二重感染 谷参肠安胶囊 慢性肺心病 药物治疗
  • 简介:<正>我十分荣幸地作为一名正式学员参加了这个学习班,下面是我的几点学习收获和体会:1.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科学部主任Dr.DonalEnarson和日本防痨协会会长Dr.TadaoShimao,对结核病发病机理、传播方式、全球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控制措施及效果的论述,了解了结核病病理学、结核病的历史、全球结核病

  • 标签: 结核病控制项目 西太区 工作人员 培训班 影响因素 流行趋势
  • 简介:目的:探讨三氧化砷(As2O3)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中Notch1基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检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A3和Molt-4中Notch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选取Notch1mRNA表达量较高的Molt-4细胞,分别经浓度0、2、4μmol/LAs2O3处理细胞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Notch1mRNA表达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Notch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s2O3能下调Molt-4细胞中Notch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Bax蛋白比例,并促进凋亡蛋白胱天蛋白酶3的活化,2μmol/LAs2O3处理后,随作用时间延长,Molt-4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高(r=0.989,P〈0.05)。Molt-4细胞分别经2μmol/L和4μmol/LAs2O3处理72h后,流式结果显示,随As2O3浓度升高,Molt-4细胞凋亡率升高(r=1.000,P〈0.05)。As2O3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Molt-4细胞凋亡。结论:As2O3通过抑制Molt-4细胞株Notch1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凋亡。

  • 标签: NOTCH 1基因 三氧化二砷 MOLT-4细胞
  • 简介: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胃癌诊治研究中心、《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届胃肠肿瘤高峰论坛暨胃癌高级培训班定于2009年12月4~713在广州市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著名专家作专题研讨和现场手术演示,欢迎国内医师踊跃参加。参会者可获国家继续医学教育I类学分10分。

  • 标签: 高级培训班 高峰论坛 胃肠肿瘤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征文通知 胃癌
  • 简介:<正>对60例未能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HbAic>7.1%)患者随机分3组治疗:A组20例用甲双胍0.5g,每日3次口服;B组20例用诺和龙片1.0mg每日3次口服;C组20例同时用上两种药物,疗程3个月。结果:A、B、C三组血糖控制良好分别6、7和14例,控制一般为10、10和5例,控制不良为4、3

  • 标签: 诺和龙 双胍 二甲 降糖效果 双肌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尿酸水平升高是否能导致中国人群型糖尿病的发生。方法青岛港健康研究建立于1999至2000年.共15208例18岁以上港口职工参加。本研究来自于青岛港健康研究2000—2001年体检数据,13665例非糖尿病患者人选,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体格及生化检查。对所有研究对象按照血浆尿酸水平高低分为4组,进行了平均5.29年随访,观察型糖尿病的发生情况。结果:754例调查对象发展成为型糖尿病。在男性,校正年龄因素的影响后。血浆尿酸水平最高组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最低组的1.47倍(1.19-1.82,〈0.001),在女性,该值为2.56(1.42-4.62,P〈0.001).进一步校正吸烟,饮酒,家庭糖尿病史及肾小球滤过率后,得到与上述值接近的结果。但进一步校正基线血糖,血脂、血压及腰围等代谢综合征的组成危险因子后,血浆尿酸水平最高组与最低组比较,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0.82(0.65-1.03,P=0.089)及1.49(0.8-2.77,P=0.210)。结论血浆尿酸水平升高并非中国人群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 标签: 血浆尿酸 二型糖尿病
  • 作者: 张晓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8-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2期
  • 机构: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丰台 100072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达格列净与甲双胍联合方式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4月到2021年10月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1-92的顺序进行数字随机编号,单号的患者作为参考组,采用甲双胍进行治疗,双号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达格列净与甲双胍联合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指数水平这四个方面。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这四项水平差异不大,同一指标下进行两组数据对比,没有发现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这四项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同一指标下进行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单一用药,采用达格列净与甲双胍联合的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控制其体重,降糖和降脂效果均十分突出,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达格列净;二甲双胍;联合用药;血糖血脂;体质指数;效果价值
  • 简介:目的采用颈静脉-股动脉部分转流的体外循环(CPB)模式,观察以聚乙醇-牛血红蛋白(PEG-bHb)代替预充液中的胶体溶液预充进行的体外循环中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13只小尾寒羊,根据CPB预充液成分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组,n=7)在体外循环前经颈静脉放自体血(15%)后,在体外循环晶体预充液中加入等量PEG-bHb,在CPB转流结束后,将保存的羊自体血输入体内;对照组(C组,n=6)应用常规体外循环预充(706羟乙基淀粉和乳酸林格氏液)方案。分别在CPB前(T1)、CPB开始30min(T2)、CPB结束后1h(T3)、4h(T4)、8h(T5)、24(T6)、48h(T7)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浕)浓度。结果组内与术前相比,所有细胞因子均呈现上升趋势;组间比较,两组各时点炎性因子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EG-bHb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液替代品,不会增加体外循环炎性因子的产生,可安全应用于体外循环预充。

  • 标签: 体外循环 炎性因子 PEG-bHb 牛血红蛋白 聚乙二醇 预充液
  •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一、流行病学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是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全球近4000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AIDS患者中约有36%合并结核杆菌感染。结核病是AIDS患者的重要死因,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13%的AIDS患者最终死于结核病。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简介:“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第届全国年会”将于2009年7月25日至26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召开。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是肾脏科医师的全国性组织,面向广大基层。肾脏病科医师、全科医师及社区医师,以维护。肾脏病科医师合法权益、提供业务培训、扩大学术交流为宗旨,本着培训、规范、提高的目的,紧紧围绕临床肾脏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内科医师 肾脏科 年会 业务培训 会展中心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常规超声特征、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超声科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89例共89个癌结节,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49例共49个癌结节与无淋巴结转移组40例共40个癌结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维超声特征、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定量参数有无差异。结果①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间,癌结节大小(T=-4.235)、是否与被膜接触(χ^2=12.269)、钙化类型(χ^2=8.901)、回声质地(χ^2=4.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间峰值强度(T=2.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癌结节大小、是否与被膜接触、伴微钙化、回声不均匀及超声造影峰值强度有关。

  • 标签: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二维超声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比较维(2D)与三维(3D)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所得出的相关参数,探讨3D-QCA在分叉病变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入选176例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使用Medis分叉病变软件对所有病变分别进行2D-QCA与3D-QCA分析。得到的参数包括:最小管腔直径,管腔狭窄程度,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程度,病变长度,主支和分支远端分叉角度。比较相关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结果对于主支血管,3D-QCA直径及面积狭窄率小于2D-QCA(63.6±11.5vs71.6±17.5;81.2±11.8vs88.9±12.8,P<0.05);而对于分支血管,3D-QCA直径及面积狭窄率大于2D-QCA(42.0±15.6vs30.2±20.3;54.2±18.2vs47.2±25.2,P<0.05)。3D-QCA所测病变长度均大于2D-QCA。另外,3D-QCA分析出的分叉角度明显小于2D-QCA(50.1±13.5vs53.9±20.0,P=0.006)。各参数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一致性欠佳。结论2D-QCA与3D-QCA在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所得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一致性欠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和发掘3D-QCA在分叉病变分析中的优势。

  • 标签: 二维重建 三维重建 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