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温灸棒疗法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皮下注射硬结的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热毛巾湿敷注射部位,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温灸棒疗法对注射部位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硬结的预防效果、注射时疼痛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预防皮下硬结的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7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注射时疼痛有效率,观察组67.56%、对照组3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灸棒疗法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皮下注射硬结效果好,并能有效减轻注射时患者的疼痛感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无痛肠镜黏膜下注射肠息肉电切术的效果。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心理状态改善显著(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无痛肠镜黏膜下注射肠息肉电切术患者良好积极心理状态的稳定保持,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胰岛素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5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指标优于参照组。两组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优于参照组。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皮下泵输注治疗,比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具有更加明显临床治疗优势,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减少患者低血糖现象的出现,让患者血糖情况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探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扩张的护理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此 1 年时间段内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共计 20 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 10 例,采用综合护理)与对照组( 10 例,采用常规护理)。分析比对两组护理后效果情况。 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更高,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对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减少心内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心内科接受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患者共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的方式,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凝药物,但其皮下注射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循证护理在降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期间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基于循证护理的方法,包括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定位卡和规范化注射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注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疼痛、瘀伤、出血等。结果:实验组患者采用基于循证护理的方法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循证护理在降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定位卡和规范化注射流程,以及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金黄膏涂擦对胃肠恶性肿瘤术后上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所致局部出血、硬结及疼痛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上臂外侧预防血栓发生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采用金黄膏涂擦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喜辽妥软膏涂擦治疗。设定10天为一个观察疗程,通过对照分析法,实验组涂擦院内制剂金黄膏每天1次,用弹力绷带包裹,对照组以相同方法涂擦喜辽妥软膏,观察注射部位连续10天中局部皮肤恢复情况;分别评价涂擦第0天、第5天、第10天局部疼痛程度,于涂擦第0天、第5天、第10天对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及硬结的直径进行测量并记录,并统计两种方法的治疗费用。结果:实验组总治愈率64%,对照组总治愈率4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