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方向与常用诊断措施,CTP全脑灌注成像的效用作出研究。方法:研究在我院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具体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8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32例,均实行CTP全脑灌注成像,依据检查结果,将所有研究人员划分为良好组(80例)、不良组(52例),将各组患者过程中的梗死核心区灌注参数与脑卒中评分进行评估。结果:良好组在过程中rMTT、rTmax低于不良组,rCBV、rCBF高于不良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良好组在过程中对脑卒中的阶段性改善成效及患者的总体预后评价,均高于不良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CTP全脑灌注成像可有效对缺血性脑卒中准确评估,从而确保后续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可以被广泛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后期及产褥期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posteriorencephalopathysyndrome,RPES)的MRI诊断价值及与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妊娠期间或产后出现癫痫、头痛、视物模糊,MRV误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的RP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4例MRV显示静脉窦不连续或充盈缺损。MRI显示双侧顶叶4例、双侧枕叶4例、双侧额叶2例、双侧颞叶1例,多发对称分布异常信号,病变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SWI均未见出血灶。4例于发病后2~4周复查MRI或CT显示异常病灶消失。结论:常规MRI及MRV能够为早期、正确地诊断RPES提供帮助,应用DWI、SWI序列同时结合其他误诊因素鉴别诊断不困难。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脑出血患者59例,分别在人组时、人组后7d、14d、28d应用CT灌注测量血肿周围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参数数值,计算脑出血侧(患侧)与其健侧镜像部位各参数的比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后rCBF、rCBV7d时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MTT与TTP7d时达高峰,随后逐渐缩短,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持续的低灌注状态,且这种低灌注状态随时间改变呈波动性的变化规律。
简介:目的:探讨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诊断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的价值。方法:收集115例经MRI证实的急性及亚急性期单侧幕上新发脑梗死作为实验组,均除外小脑及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变;选择同期无颅内疾病且无神经系统临床症状的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在症状稳定期行320排CT全脑灌注扫描,运用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4个参数评估全脑灌注改变。结果:实验组诊断出45例CCD,且4个参数图谱发现CCD的比率为MMT>TTP>CBF>CBV。对照组两侧小脑半球灌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可有效诊断脑梗死后CCD,且MTT对于发现CCD最敏感。
简介: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探讨偏头痛风火候患者的自发神经元活动特征.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30例偏头痛风火候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其行静息态fMRI扫描.数据处理方法:①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寻找差异脑区;②功能连接分析,选择ReHo分析所得的差异脑区为种子点,进行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分析.结果:①偏头痛组和对照组ReHo值差异脑区为左侧小脑、左侧额叶直回、右侧上外额叶、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左侧边缘叶.②与对照组相比,各ROI与全脑功能连接情况为偏头痛风火候患者左侧小脑与左侧颞上回、左侧顶下小叶、右侧岛叶功能连接减弱(均P〈0.05);左侧眶叶直回与右侧梭状回功能连接减弱(均P〈0.05);右侧上外额叶与右侧小脑山坡、左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额眶皮质、右侧运动前区功能连接增强(均P〈0.05);右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左侧中央前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右侧颞下回、右侧下脚后区功能连接增强(均P〈0.05).左侧边缘叶与全脑功能连接无差异.结论:偏头痛风火候患者头痛发作间期脑功能异常有助于理解风火候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体筛查我院消化内科在2018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就诊的胃溃疡出血患者110例,抓阄法将患者分为一般组和治疗组,组均55例。一般组给予四联疗法干预,治疗组联合消化内镜干预,探究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一般组患者创面再出血7例(12.73%)、复发胃溃疡4例(7.27%)高于治疗组创面再出血2例(3.64%)、复发胃溃疡1例(1.82%),一般组幽门螺杆菌(HP)根治43例(78.18%)低于治疗组HP根治52例(94.55%);一般组的总治疗有效率78.18%低于治疗组的96.36%(P<0.05)。结论 在治疗胃溃疡出血病症时,应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治疗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有利,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中的急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50例,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急救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出血量及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采取急救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利用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测量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血流量(CBF),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方法:收集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示高信号证实为急性、亚急性脑卒中19例,其中急性脑卒中(发病〈3d)6例,亚急性脑卒中(发病〈2周)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ASL及MRA检查,经图像后处理得到CBF图,选取ROI测量灌注异常区的CBF值,根据镜面对应原理测出对侧相应区域的CBF值,在DWI上勾画梗死灶的形状并测量其面积大小,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血管MRA作出诊断。结果:19例脑卒中病灶侧和健侧平均CBF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7例ASL示病灶范围大于DWI上的范围。结论:3D-ASL不仅能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定性、定位诊断,还能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有望成为脑血管病的常规定量检查方法,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测和诊断。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评价家兔急性脑出血针刺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兔25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模型对照组10只,针刺治疗组10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复制急性脑出血动物模型,针刺治疗组造模成功后每隔24h针刺一次,分别于造模后2h、3d和7d行PWI检查,观察血肿周围及对侧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变化,并记录相应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兔脑出血模型建立后2h即可观察到脑灌注损伤改变,针刺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血肿周围及对侧血流灌注的改善更加明显,即不同时间点MTT较模型对照组缩短、rCBF较模型对照组增加,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均〉1,P〈O.01)。结论:PWI能够客观评价针刺干预家兔急性脑出血后血肿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研究针刺治疗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机制的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简介:目的:通过家兔颅脑动态CT时间-密度曲线分析,了解针刺后急性脑梗死家兔血脑屏障的改变,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机制.方法:采用家兔自体血栓栓塞,建立急性脑梗死家兔模型,电针刺激督脉经穴"百会"、"水沟"治疗,观察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家兔脑组织血管内血流灌注和血管内血流充盈时间的影响.结果:电针能明显增加缺血区脑组织的血灌流量,降低缺血区血管内血流充盈时间.电针刺激后各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家兔血脑屏障具有明显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能有效改善脑部血灌流量、改变了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状况、减少脑梗死发作后引起的脑水肿、从而减少对血脑屏障的破坏作用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双低剂量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A在慢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以及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脑血流灌注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拟诊为缺血性脑病并经MRA/CTA证实为单侧MCA狭窄患者38例,对照组为脑动脉正常者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20排CT双低剂量方案行全脑灌注检查,同时行头颅MRI检查;测量ROI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时间(DLY)。采用Kendall’stau_b秩和检验评价脑动脉狭窄程度、脑血流灌注情况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①患侧MCA狭窄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的程度无相关性(P=0.313)、与患侧灌注减低程度无相关性(P=0.848);②患侧灌注异常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程度呈正相关(P=0.000);③MCA轻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中出现梗死的单双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33,P=0.003)。结论:患侧MCA狭窄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程度、脑灌注血流量降低程度无相关性。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ultrasonography,TVS)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绝经后出血患者行TVS检查,重点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形态及血供情况,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VS能有效地诊断子宫萎缩性内膜、内膜增生、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非器质性萎缩性子宫内膜厚度最薄<5mm,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与萎缩性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血流最丰富,RI最低<0.4,萎缩性子宫内膜无彩色血流.结论:TVS能有效地鉴别诊断绝经后出血宫内膜病变,可作为其首选的常规检查及子宫内膜癌的最佳筛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