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颌骨造釉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造釉细胞瘤,均行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后处理,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特征。结果11例患者中,5例病灶位于下颌磨牙区、4例位于下颌体部、2例位于上颌骨。多房型6例,其中3例呈肥皂泡状、3例呈蜂窝状。骨性房间隔可完整或不完整。单房型5例。5例有不同程度牙根吸收。11例病灶均可见周围骨质呈膨胀变薄。7例病灶可见囊壁周围骨质缺损,无硬化缘;2例穿破邻近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1例侵及上颌窦,5例侵及下颌管。6例病灶呈均一囊性密度,4例呈软组织密度,1例术后10年复发病例呈囊实混杂密度。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可直观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内部结构、周围骨质破坏、牙根吸收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对提高造釉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有重要价值,为制订手术方案和放疗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9例急性期KD患儿(KD组)和31名正常患儿(对照组),采集基底水平左室短轴清晰二维图像并存储,用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计算两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及跨壁扭转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D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价急性期K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为临床早期干预KD患儿心功能损害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了较敏感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取 2015年 1月~ 2017年 1月间本院收治的 15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双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实施检查,并对所有患者实施临床综合诊断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双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双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对输尿管良性狭窄、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肾盂输尿管结石、膀胱癌、肾盂输尿管癌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差异, P> 0.05。结论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估正常人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并与左室三维及传统方法相比较,评价三维测量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的准确性。方法34例正常成人,行经胸左、右心室RT-3DE图像采集,脱机分析右室整体及流出道(RV-outflow)、体部(RV-body)和流入道(RV-inflow)节段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RVEF),左室整体三维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LVEF)。同时用传统M型Teichholtz方法测量LVSV和LVEF;用右室流出道流速曲线速度时间积分(VTI)方法估测RVSV。分析3种方法测得SV的相关性。结果34例正常人三维方法测得的RVSV与三维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高(r=0.86,P〈0.001);与Teichholtz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差(r=0.31,P〈0.001);与右室流出道VTI方法测得的RVSV相关性较差(r=0.46,P〈0.001);二维和流速曲线方法测值均较三维方法偏高(P〈0.05)。右室各节段收缩强度存在差异,节段EF值(%)流入道(62.00±7.20)>流出道(53.08±14.10)>体部(32.00±11.08)(P〈0.05)。右室三维整体收缩功能参数经体表面积标化后,不同性别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V-3DE方法评估正常成人LVSV、RVSV一致性好,相关性较高。正常人右室流入道的收缩活动强度及对整体每搏输出量的贡献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流出道、体部。RT-3DE为研究右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提供了可靠、无创的新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transvaginal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3D-TVS)在宫腔粘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宫腔镜联合3D-TVS诊断为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adhesion,IUA)并经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resectionofadhesion,TCRA)治疗的患者132例,术后3个月行3D-TVS,比较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容积及血流参数的变化,同时行宫腔镜复查,比较两者结果。结果:TCRA后组与术前组比较,宫腔容积、血流指数(flowindex,FI)及血管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flowindex,VF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血管指数(vascularizationindex,VI)虽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TVS评估复发宫腔粘连的灵敏度为85.0%(51/60),特异度为83.3%(60/72),准确率为84.1%(111/132)。结论:3D-TVS便捷有效,评估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可用于术后内膜恢复的评价,手术前后宫腔容积及血流参数的改变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排螺旋 CT 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取 2015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间本 院收治的 150 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双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实施检查,并对所有患者实施临床综合诊断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双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双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技术对输尿管良性狭窄、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肾盂输尿管结石、膀胱癌、肾盂输尿管癌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 比无差异,P > 0.05。结论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定量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three-dimensionalpowerDopplerultrasonography,3D-PDU)球体模式记录局部胎盘与整个胎盘血管指数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为了解胎盘血流灌注提供一种方法。方法:对154例11~14周单胎妊娠胎盘进行3D-PDU检查,应用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irtualorgancomputeraidedanalysis,VOCAL)球体模式和手动模式分别记录4处球形感兴趣区及整个胎盘血管化指数(vascularizationindex,VI)、血流指数(flowindex,F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flowindex,VFI),分析4处球形感兴趣区平均与整个胎盘相应指数的相关性与一致性。结果:球体模式获得局部胎盘(VI:38.60±14.31;FI:29.49±6.17;VFI:12.53±6.34)与手动模式获得整个胎盘(VI:38.93±13.86;FI:31.79±5.49;VFI:12.90±6.50)的血管指数均显著相关[r分别为0.978(P〈0.001)、0.677(P〈0.001)、0.963(P〈0.001)];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FI和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球体血管计算模式可作为评价整个胎盘血流灌注的有效替代。
简介:目的:采用四维盆底超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症状和体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78例行妇产科超声检查的妇女,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及妇产科医师询问病史获得患者生育史和临床检查资料。采用四维盆底超声量化脱垂,将入选妇女分成4组,观察脱垂症状、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脱垂定量体系(pelvicorganprolapsequantification,POP-Q)评分,以及超声前、中、后盆腔的脱垂表现。结果:产妇发生POP的概率(POP-Q评估膀胱脱垂15.6%、子宫脱垂11.1%、直肠膨出20.0%;超声检测依次为6.7%、8.9%和13.3%)和剖宫产妇女患POP的概率较低(POP-Q评估依次为24.1%、6.4%、24.0%;超声检测依次为13.0%、8.5%、25.9%)。使用过产钳者患POP的概率较高(POP-Q评估依次为59.6%、50.8%和63.2%;超声检测依次为45.6%、52.6%和42.1%)。与剖宫产组脱垂症状比较,调整后的比值比在正常经阴道分娩和产钳组分别为2.4(95%CI:1.30~4.59)和3.2(95%CI:1.65~6.12)。结论:经阴道分娩与POP发生相关。四维盆底超声有操作简便、可重复及无辐射等优势,可作为POP的首选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四维盆底超声在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8例初产妇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学的方式根据产妇分娩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为44例。A组为剖宫产组,B组为分娩组。88例患者在住院之后均进行四维盆底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在应用四维盆底超声的效果。结果 A组(剖宫产组)Green分型中的Ⅱ和Ⅲ型与B组(分娩组)相比较低(P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三维纹理(three-dimensionaltexture,3D-texture)特征结合临床参数构建预测模型,术前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98例术后早期复发HCC患者,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MRI影像征象、3D-texture,经数据去冗余、Lasso回归行主要特征提取,使用监督学习算法进行建模,并将模型用于预测83例前瞻性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结果:动脉期(arterialphase,AP)和门静脉期(portalvenousphase,PVP)分别提取出6和2个纹理特征进行建模,AP-3D-texture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及测试集中的预测效能如下:预测准确性(accuracy,ACC)分别为0.735、0.735和0.65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759、0.769和0.669。PVP-3D-texture模型在3个数据集中预测效能如下:训练集中ACC为0.721,AUC为0.591;验证集中ACC为0.367,AUC为0.498;测试集中ACC为0.402,AUC为0.560。AP-3D-texture结合临床参数后在3个数据集中的预测效能如下:训练集中ACC为0.838,AUC为0.876;验证集中ACC为0.833,AUC为0.864;测试集中ACC为0.663,AUC为0.656。结论:AP-3D-texture可以作为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的标记,与临床参数结合后预测效能进一步提高,但是在测试集中效能偏低,可能与训练集样本量偏少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腔内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评估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手术并随访的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后患者42例,应用腔内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双侧卵巢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包括窦卵泡计数(antralfolliclecount,AFC)、卵巢体积(ovarianvolume,OV)、血管化指数(vascularisationindex,VI)、血流指数(flowindex,F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sationflowindex,VFI)、卵巢间质动脉血流分级,并将手术侧卵巢与对侧卵巢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手术侧卵巢的AFC、OV、VI、FI、VFI、卵巢间质动脉血流分级均较对侧显著下降(P〈0.05)。结论: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手术侧卵巢的储备功能下降。腔内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是评估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