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彩超联合促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共8个月时间内的78例疑似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病史及家族史及有关症状等。将患者随机分为相等数目的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26人。其中甲组患者在术前采用彩超诊断,乙组患者在术前采用促甲状腺激素诊断,丙组患者在术前采用高频彩超联合促甲状腺激素诊断。术后对三组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甲组和丙组共52例患者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对乙组和丙组共52例患者进行促甲状腺激素检测。通过高频彩超检查,52名患者的肿瘤部位在左侧有29例(55.77%),在右侧有23例(44.23%);多发性肿瘤有14例(26.92%),单发性肿瘤有38例(73.08%)。其中甲组采用高频彩超诊断甲状腺癌13例(50.00%),未能确诊为7例(26.92%),误诊为恶性病变为6例(23.07%)。其中乙组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检测甲状腺癌15例(60.00%),未能确诊为7例(26.92%),误诊为恶性病变为4例(15.38%)。其中丙组采用高频彩超检查联合促甲状腺激素检测诊断甲状腺癌23例(88.46%),未能确诊为2例(7.69%),误诊为恶性病变为1例(3.85%)。甲组诊断准确率为50.00%,乙组诊断准确率为60.00%,丙组诊断准确率为88.46%。丙组采用高频彩超检查联合促甲状腺激素检测对于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最高,甲组和乙组次之。结论采用高频彩超联合TRH方法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高于只采用高频彩超诊断方法和只采用促甲状腺激素诊断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采用高频彩超联合促甲状腺激素方法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检查,随后给予超声造影检查,最后采用病理确诊,观察其超声形态学特征。结果恶性肿块的一般特征为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或在造影后呈蟹爪状、放射状,肿块体积测值在造影后增大;内部回声不均,部分有粗细不等呈簇状的钙化灶;造影后呈高增强,回声不均可伴有充盈缺损;肿块血流丰富杂乱。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28例;恶性诊断准确率为89.29%,良性诊断准确率为95.65%。结论高频彩超及超声造影应用于乳腺恶性肿块诊断中均具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而恶性肿块超声形态学对其肿块性质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儿先天性斜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高频超声确诊为先天性斜颈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已行超声检查68例先天性斜颈患儿,其中左侧40例(70%,48/68),右侧18例(30%,20/68)。68例患儿中有50例超声检查探及肿块,其中单发肿块40例(80%,40/50),多发肿块8例(20%,8/50)。有2例临床上出现斜颈症状,可行超声检查肿物探及无明显异常。正常婴幼儿的胸锁乳突肌超声图像表现特点横切面呈椭圆形或圆形,线状强回声在中间可见,而先天性斜颈患儿超声图像表现特点患侧胸锁乳突肌中部、下部均有增厚,肌纤维增粗,团状回声增强,当存在增强的团状回声时,其肌纤维排列紊乱、中断,与正常胸锁乳突肌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及特有的特征性。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先天性斜颈最为简便且无创、精准的方法,作为目前诊断婴幼儿先天性斜颈首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诊断的乳腺肿块患者112例(187个乳腺肿块)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其中良性肿块99个,恶性肿块88个,判断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和超声征象特征。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肿块准确率为88.89%(88/99),恶性肿块准确率92.05%(81/88);恶性肿瘤病灶形态不规则率、后方回声不衰减率、微钙化率、频率形态速生速降率及血流分级Ⅱ~Ⅲ级占比均高于良性肿瘤,P<0.05。结论针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而言,早期鉴别诊断尤为关键,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征象特征鲜明,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3例初步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另将23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并结合超声检查声像图的情况来分析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出现了显著的淋巴结肿大情况,无论是长轴直径、短轴直径还是两者的比值均符合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与脐周区域,与对照组数据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可以成为一种关键的辅助检查手段,在今后相关疾病的诊断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共接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对照组26例患儿接受常频机械通气呼吸机治疗,试验组患儿则接受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PH、PCO、PO、FiO四项指标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上机花费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经过合理的治疗以及悉心护理后,全部存活出院,但在上机治疗1d后PCO、PO、FiO三项指标水平上对照组患儿明显不及试验组;且对照组患儿上机治疗时间为(127.5±32.10)h,试验组患儿上机治疗时间为(89.3±13.34)h;另外,在住院时间以及上机花费上,对照组也明显高于试验组,以上各项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的呼吸衰竭,可以使患儿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节省治疗、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气胸行高频振荡通气(HFOV)、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2例气胸新生儿,随机分为CMV治疗的对照组以及HFOV治疗的试验组。对比2组气胸新生儿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改善情况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颅内出血、病死率情况。结果治疗12h、24h、48hPaO2、PaCO2、OI水平对比,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组间不良预后对比,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气胸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经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肛周脓肿、肛瘘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的90例肛周脓肿或是肛瘘患者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应用经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并将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于肛周脓肿患者,经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对单发肛周脓肿的检出率为100.0%,多发肛周脓肿的检出率为100.0%,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肛瘘患者,经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对单发性肛瘘的检出率为93.33%,复杂性肛瘘的检出率为72.00%,总的检出率为85.71%,均略低于病理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肛周脓肿、肛瘘患者中,应用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1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以随机法分为高频电波刀治疗的对照组、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治疗的观察组。对比2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手术残留、复发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彩超与低频彩超联用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50例经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经高频彩超及低频彩超诊断,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低频彩超、高频彩超、高频联合低频彩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00%、90.00%、98.00%,低频彩超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高频彩超及高频联合低频彩超,高频彩超诊断符合率又明显低于高频联合低频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超声测量,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阑尾壁厚、阑尾横径明显小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又明显小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三种类型阑尾炎阑尾壁厚、阑尾横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单独采用高频彩超或低频彩超诊断相比,高频彩超与低频彩超联用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对比。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以来接诊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选取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被选取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患儿,观察组中患儿男23例,女17例,胎龄为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40.2±2.7)周,体重为3.30—4.21kg之间,平均体重为(3.21±0.03)kg;对照组人数同样为40例,其中男孩有21例,女孩有19例,胎龄也同样在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8±2.6)周,体重为3.43—4.30kg,平均体重为(3.14±0.06)kg,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将两组患儿同时治疗,但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工作人员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加以分析比价。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低的Pa02治疗前后对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高的PaC02、Fi02与OI治疗前后的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而言下降明显,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尽管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效果相比之下更为理想,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胎粪吸人综合征能快速改善肺复张,肺部氧合,减少气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频联合低频彩超诊断非典型性急性阑尾炎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术后经病理证实为非典型性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前采用高频、低频彩超检查诊断,对比高频联合低频彩超以及单一高频、低频诊断非典型性急性阑尾炎符合率。结果高频联合低频诊断符合率为96.3%高于单一高频诊断符合率为50.0%和单一低频符合诊断符合率41.7%,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非典型性急性阑尾炎,超声图像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频联合低频超声诊断非典型性急性阑尾炎符合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病理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UE)与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细针穿刺确诊为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128人,纳入检查的颈部淋巴结数目为214枚,分别用高频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判断以上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判断两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高频超声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2.2%,特异度90.0%,准确度85.5%;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度为96.3%;特异度93.8%,准确度94.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方面评价效果好,且弹性超声的敏感度及准确度均高于高频超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进行了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病患的术后采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了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的病患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病患,给予对照组病患常规的护理,研究组病患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病患的术后出血情况以及一年之后的结肠息肉的再发率。结果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研究组病患的术后出血情况以及一年后的结肠息肉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进行了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病患的术后采用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病患的术后出血量以及一年后的结肠息肉的再发率,有着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彩超诊断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5例,将其高频彩超诊断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被检测出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90.9%,其中有斑块形成38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50例,位于颈动脉分叉处30例,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9例,位于颈外动脉起始部7例,位于颈总动脉主干4例。结论高频彩超对诊断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损害情况进行准确的反应,从而能够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