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辩证治疗在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40例68眼,设为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另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近视黄斑出血23例32眼,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视力为0.48±0.12,优于对照组的0.36±0.08(P<0.05);观察组黄斑出血范围以及眼底出血吸收时间依次为0.52±0.28PD和25.35±2.28天,均优于对照组的0.79±0.24PD和29.73±2.14天(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出现再次出血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4%(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效果显著,可大大减少患者治疗时间,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 标签: 中医辩证治疗 高度近视 黄斑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统计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患者术后的前房深度及视力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并与时间呈相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展开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可促进其前房深度的恢复及视力的提高,且更加安全可靠。

  • 标签: 高度近视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的磨镶手术(LASIK)前高度近视的眼底病变临床处理与分析。方法搜集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的磨镶手术前高度近视患者213例(426只眼),全部患者都实施散瞳眼底的检查,比进行记录。结果在426只眼之中,有9只眼发生干性视网膜的裂孔,其中,3只眼出现玻璃体的牵引、1只眼发生视网膜的脱离、5只眼发生严重视网膜的变性;78只眼发生视网膜的变性,其中有8只眼是格子样的变性、58只眼是霜样变性、1只眼是囊性病变、5只眼是视网膜的裂孔、2只眼是视网膜的脱离、4只眼是玻璃体的牵引。结论把散瞳查眼底当作准分子的激光术前普通检查很有必要,如果存在严重的视网膜变性与视网膜裂孔,需要进行眼底激光的加固治疗,如果黄斑病变的患者一般不采取准分子的激光手术治疗。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术 高度近视 眼底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植入Bigbag晶体植人术的护理。方法术前测量角膜曲率、眼轴长、人工晶体度数,术前术后有效的健康教育,术后观察手术并发症、保持玻璃体的稳定性。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共11眼,≥0.3者共17眼,〈O.3者5眼。术后无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能增加玻璃体的稳定性,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近视/并发症 白内障/并发症 晶体植入 眼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mplantablecontactlens,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患者的术前、术后眼前节参数、拱高及角膜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40例(74眼)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1周,1月,3月随访观察,使用iTrace像差仪测量角膜曲率K1、K2值,角膜像差参数角膜总像差(CTA)、角膜高阶像差(CHOA)、角膜低阶像差(CLOA)。使用Pentacam眼前节全景分析仪测量前房角宽度(300~900方位)(ICA)的变化。使用眼前节OCT检查测量前房深度(ACD)的变化、ICL拱高的变化。结果ICL植入术后1周,1月,3月患者的角膜曲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L植入术后1周,1月,3月患者的角膜波前像差参数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CL植入术后1周,1月,3月患者的前房角宽度较术前明显变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CL植入术后1周,1月,3月患者的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CL植入术后1周,1月,3月患者的ICL拱高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植入术使高度近视患者眼前节参数发生改变,改善了患者的视觉质量,ICL拱高位置也比较稳定。

  • 标签: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眼前节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8例高度近视眼患者,均采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屈光度均在患者术之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时再次检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跟术前相比,术后24个月内的最佳矫正视力与屈光度状态明显较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的各时间段屈光度与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植入式隐形眼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正常人40例(80眼)和高度近视50例(94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近视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以视盘为中心扫描,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测量,计算鼻,颞、上、下四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度近视组患者的鼻、上、下三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变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变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随着度数的加深而变薄。鼻、上、下三象限符合这一变化规律,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则随着度数增加而变厚,这一特点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平均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该科住院患者150例(≥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O%),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支架置入术前2周内及置入术后3个月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量表(MMSE)、连线测验(TMTa、TMTb)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成功的置入颈动脉支架。与术前相比,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内无新发脑梗死。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能是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改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颈动脉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减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宫颈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应用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9月15日—2017年09月15日于我院治疗的宫颈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5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常规组25例患者进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疗法,观察组25例患者行LEEP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分析之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治疗之中应用LEEP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的保障患者近期确切疗效,手术期间并未出现严重不可逆损伤,值得推广。

  • 标签: LEEP术 宫颈上皮 治疗效果 瘤样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高度近视在不同年龄段的具体进展规律及各阶段屈光度和眼轴相关性的发展轨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按年龄将高度近视患者176例(352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四组1组≤14岁32眼(9.1%);2组15~30岁(包括30岁)96眼(27.3%);3组31~50岁(包括50岁)164眼(46.6%);4组>50岁60眼(17.0%),分别测量四组患者屈光度、眼轴及其各屈光间质成分长度。结果2组比1组近视屈光度加深(-5.94±1.63)D(t=-3.651,P=0.001),眼轴延长(3.25±0.70)mm(t=4.662,P<0.001),而2组与3组、3组与4组的屈光度、眼轴都没有明显差异。各年龄阶段高度近视眼屈光度都主要与眼轴相关(r=0.649)且两者比例较稳定,总体来说眼轴每延长1mm,近视度约增加1.73D。结论高度近视眼在30岁前都处在迅速进展期,30岁以后发展趋于稳定,且高度近视屈光度始终主要与眼轴相关。

  • 标签: 高度近视 进展 屈光度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Hyper-CVAD方案加MA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Hyper-CVAD方案,比较、评定两组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2%和85.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腔黏膜炎、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毒副反应的发生方面,观察组发生率分别为4.8%、9.5%、19.0%、14.3%、14.3%,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33.3%、38.1%、52.4%、47.6%、42.9%,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Hyper-CVAD方案的疗效良好,在毒性反应方面,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更为显著,明显优于常规的Hyper-CVAD方案,用于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可获得满意结果。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改良Hyper-CVAD 毒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