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羊水栓塞患者并发症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羊水栓塞产妇,采取抽签方式将6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护理后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羊水栓塞患者心理状况,减少并发症,对产妇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34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9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为对照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对比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占97.0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81.6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后,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97.76%,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84.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节护理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的实施效果显著,患儿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有效降低临床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的4月~2017年的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感染控制时间和抗生素应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症肺炎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苏州市木渎镇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中医体质分类情况。方法通过2017年在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卫生院进行的老年人体检,收集660名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的信息,分析中医体质分类情况。结果该人群中平和质占47.9%,偏颇质中痰湿质占20.3%,湿热质占10.9%,气虚质占8.8%,阴虚质占5.8%,血瘀质占4.8%,气郁质占0.6%,阳虚质占0.9%。女性人群中前三位依次是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男性人群中前三位依次是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结论该镇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以平和质为主,男女性别的中医体质有略微差别。应当更加重视平和质糖尿病人的筛查,针对偏颇质患者进行相应的中医调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在胸腰段脊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脊柱后突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并总结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脊柱后突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本组32例患者,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时间95.29±7.18min,术中出血量100~300mL,平均出血量129.58±21.64mL,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可有效提高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6年2月本院外科收治的8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研究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手术,研究组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排气、排便和住院时间,以及切口粘连、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为(45.52±6.63)min,术中出血量为(38.41±6.4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0.87±7.82)min、(77.38±7.66)ml;对照组手术切口为(8.17±0.35)cm,明显大于研究组的(4.63±0.42)cm;研究组住院时间为(3.78±0.57)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12±0.69)d;研究组并发症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手术,可减少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出血量、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技术低,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且创伤小,适合甲状腺结节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科陪护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最近一年内收治的感染患者90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90例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常规+预见性护理模式。相同护理周期后,对两组患者交叉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24%;实验组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人数比对照组少15人。(P<0.02)讨论医院感染科的护理工作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管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护理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在医院其他科室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至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儿采用氯胺酮进行诱导麻醉,试验组(50例)患儿则运用七氟烷做诱导麻醉,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并比较两组患儿取得的麻醉整体效果。结果试验组在诱导时间、血压、拔管时间、心率及苏醒时间取得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讨论七氟烷的小儿诱导和维持麻醉效果较氯胺酮更加理想,安全性较高,是一种临床理想的麻醉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7月98例急诊手术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急诊手术护理满意度;麻醉之前生理指标;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指标。结果优质护理组急诊手术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质护理组麻醉之前生理指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优质护理组心理状态指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效果确切,有助于维持患者生理稳定,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负性情绪对手术的不良影响,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对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78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87%,较对照组的79.49%更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44%,较对照组的82.05%更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结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措施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临床推广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CT、hs-CRP及SAA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者224例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感染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非感染组,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循环血液样本,分析血液检测结果。结果感染组检测血WBC、Neu、PCT、hs-CRP、ESR、D-D、FIB、SA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0.05);感染组检测血LY、RBC、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PCT、hs-CRP及SAA检测有助于提高感染性疾病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TV)形成因素和治疗方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下肢骨科创伤手术患者88例,根据术后患者有无发生DTV进行分组,未发生DTV为对照组,发生DTV为治疗组,每组各44例。分析并记录所有患者疾病自身因素和手术因素对DTV形成的影响。治疗组轻症患者采取综合药物干预,重症患者实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手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发现,骨折术后患者发生DTV与患者自身所患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有关(P<0.05),手术耗时长、制动时间长也是诱发术后DTV形成的重要因素(P<0.05),DTV治疗中,手术治疗效果高于药物治疗(P<0.05)。结论患者本身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是诱发骨折术后发生DTV形成的重要因素,另外DTV发生还与骨折手术时间长、制动时间长有关。发生DTV后采取手术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能提高溶栓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把检验质量提高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进行检验的500例血液样本资料,分析误差率、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并且提出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结果500例血液样本资料中有35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占7%;漏诊率为4.4%,误诊率为2.6%;导致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不合理,其次分别为送检不及时、溶血、试管选择不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其他原因。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较多,每一环节如果不加强质量控制均会导致误差。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培养和监督并且加强对受检人员的宣教工作,从而把检验质量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