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NSTE-ACS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早期组(n=30)、延迟组(n=30)。早期组患者于发病24~48h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延迟组患者于48h后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DD)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术前、术后30d,2组患者LVEF、LVDD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80d,早期组患者LVEF显著大于延迟组患者(P<0.05),LVDD显著小于延迟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NSTE-ACS患者而言,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延迟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在胸腰段脊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脊柱后突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并总结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脊柱后突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本组32例患者,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时间95.29±7.18min,术中出血量100~300mL,平均出血量129.58±21.64mL,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可有效提高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患者中选取了21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行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手术后两周、末次随访同手术之前作对比,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两周同末次随访做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评价患者治疗效果,一般3例、良好9例,优质9例。结论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8例,按照所给予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颈前路组和颈后组,各49例,颈前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后组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PCL)。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DI)。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NDI指数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颈前组术后6个月NDI指数显著优于颈后组,术后2年NDI指数显著劣于颈后组(P<0.05)。结论ACDF和PCL治疗MCSM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ACDF在初期颈椎功能改善方面要优于PCL,PCL在近期颈椎功能改善方面要优于ACDF。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血管乳腺外科确诊为乳腺癌58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即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化疗期各项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较差于实验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同时对化疗期不良事件风险率进行控制,具有显著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电图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给予所有患者均采取心电图检查,分析探究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情况。结果61.29%为有缺血性T波有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缺血性T波有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37.74%(P<0.05)。在本研究84例患者中,无胸痛型29例,典型性心绞痛44例,非典型心绞痛11例。经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测得出,76.19%合并心律失常,8.33%短阵性房速,7.14%房性早搏,9.52%房颤,23.81%室性早搏,5.95%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5.48%短阵性室速。结论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可在短时间内诊断出患者的情况,加之该检查手段具有操作简单等优势,可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临床体征的掌握,为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诊治的6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和研究组(n=34,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和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临床效果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实时引导在肥胖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行腰段硬膜外麻醉的肥胖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进针、阻力消失法等方法确定硬膜外间隙穿刺,观察组患者使用超声实时引导的方法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腰痛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次数为(1.16±0.38*)次,少于对照组患者的(3.13±1.12)次,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为(2.85±0.47)min,少于对照组患者的(7.36±1.22)min,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腰痛的几率为8.7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09%(P<0.05)。结论在肥胖患者行腰段硬膜外麻醉的过程中,通过超声实时引导的方式确定硬膜外间隙穿刺麻醉,能够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减少患者术后发生腰痛的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ECG)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但心电图(ECG)显示ST段抬高的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心电图演变过程,并统计患者ST段抬高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采用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增强CT等相关性检查明确在非急性心肌梗死中导致心电图ST段抬高的其他因素。结果本组5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变异性心绞痛14(26.4%)、心肌病11例(20.8%)、左室室壁瘤9例(17.0%)、左束支传导阻滞8例(15.1%)、急性心包炎8例(15.1%)肺栓塞3例(5.7%),在心电图方面随着疾病的不同出现各自的特征表现。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主要特征在于ST段抬高,但导致此心电图征象的并不仅仅是急性心肌梗死唯一疾病因素,还包括变异性心绞痛、心肌病、左室室壁瘤、左室支传导阻滞、急性心包炎、肺栓塞等,此类非急性心肌梗死病因均可导致患者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的演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根据患者ST段压低程度,分为研究组(ST段压低≧0.1mv)和对照组(ST段压低<0.1mv)。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数据(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功能分级)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61±8.54%,52.12±9.36%,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发生后,对预测不良心脏事件有临床价值,提示患者心功能越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医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其中42例患者给予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淋巴结清扫术,命名为研究组;44例患者要在淋巴结清扫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命名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应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与研究组接近;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接近,淋巴结清扫个数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χ2=8.561,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χ2=7.514,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感觉障碍发生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当中,综合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接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而言,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治疗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7年2月9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失血情况、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伤椎各项康复指标(高度、Cobb角、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创伤失血情况、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伤椎各项康复指标(高度、Cobb角、疼痛)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伤椎各项康复指标(高度、Cobb角、疼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促进伤椎高度恢复,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80例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排痰难度,焦虑、抑郁程度,护理满意度、疼痛、护理质量、环境评分。结果观察组排痰难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两指标评分均有所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疼痛、护理质量、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缓解其术后疼痛,降低排痰难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52例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颈椎前路减压三个间隙短节段钢板内固定和一个间隙自锁融合器融合术,对照组使用后路椎管形成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VAS颈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两组VAS颈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术前均有一定降低,并且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其VAS颈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对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前路手术治理效果更加理想,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及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选为研究目标,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骨段滑移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95.9%、81.6%,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2.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对比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102例在我院进行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对比组(n=49)和探究组(n=53),对比组患者所用固定治疗方式为跨伤椎固定,探究组患者所用固定治疗方式为经伤椎固定。结果治疗后探究组患者后凸Cobb角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288,P=0.0323),伤椎压缩率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83,P=0.0409)。2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59,P=0.0002),2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67,P=0.1843)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明显较跨伤椎固定治疗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