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 174例牙体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材料不同分成 A组(玻璃纤维桩)和 B组(铸造金属桩),对比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修复 1年后, A组的修复成功率 95.0%高于 B组 84.8%, P< 0.05;且 A组患者对患牙修复的满意度高于 B组, P< 0.05;两组修复前、修复 1年后的牙周探诊深度差异不明显, P> 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有利于维持牙周健康,提高修复成功率,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针对增强牙根抗折性能中采用铸造桩表面喷砂进行体外试验的效果;方法:收集 40名患者的第一前磨牙进行治疗,研究牙齿均属于近期拔出,在进行治疗后再距离釉牙骨质界 1.5毫米处进行截冠,将样本牙齿随机划分为两组,进行金属全冠修复及铸造桩核,研究组采用铸造桩粘固并进行表面的喷砂,参照组不采用处理方式。并在电子万能实验机上测试。结果:研究组的牙齿牙根折裂的强度为 3. 114±0. 367k N, 2 ,参照组的牙齿牙根折裂强度为 2. 774±0. 367k N,其差异性符合统计学的标准。结论:为提高患者桩核冠牙根修复的抗折强度,进行铸造桩表面喷砂的效果较为理想,有推广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记忆合金胸部护板(Conkai胸部护板)治疗肋骨骨折的经验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肋骨骨折的病例,其中24例应用记忆合金胸部护板做外固定,为护板组;36例采用传统外固定方法(胸带固定等)。分别纪录2组病患在骨折开始治疗后1、24、48及72小时休息时及咳嗽时的视觉疼痛指数[Visualanaloguescale,VAS]、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板组减轻胸痛的效应从治疗后一小时开始显现,患者主诉胸痛明显好转,休息时和强制性咳嗽时的VAS较对照组下降;肺部并发症降低30%。两组间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记忆合金胸部护板对于不需手术的肋骨骨折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明显降低疼痛因而增加呼吸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是一种新式的、简单有效的治疗肋骨骨折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我校附属医院口腔科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一年间所接收的残根残冠修复患者87例共10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不同修复材料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共51例59颗患牙,采用玻璃纤维桩修复;对照组共36例患者41颗患牙,采用铸造金属桩修复,对两组患者修复后成功率及失败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牙成功率(94.92%)远高于对照组(82.93%),且观察组失败原因均为桩松动或脱落,对照组失败原因为桩松动或脱落、牙龈红肿、着色以及牙根劈裂。结论对残根残冠患者采取玻璃纤维桩修复能够有效提高其成功率,降低牙龈红肿、着色以及牙根劈裂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评价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CAC)在胃肠吻合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CAC或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行胃肠吻合的4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吻合器的不同分为CAC组(227例)和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186例)。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吻合时间、术中吻合口出血情况、术后与吻合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切口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CAC的排出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结果CAC组胃肠吻合时间为(8.3±2.5)min,短于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的(18.7±3.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P〈0.05)。CAC组和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患者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1.32,3.11,P〉0.05)。CAC组患者均无术中吻合口出血,而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患者术中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为3.23%(6/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P〈0.05)。CAC组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0.88%(2/227),与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的1.08%(2/1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CAC组与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炎发生率分别为0(0/227)、11.01%(25/227)和2.15%(4/186)、21.50%(40/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8.49,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CAC组患者的吻合夹均于术后12—26d排出体外。结论应用CAC完成胃肠吻合,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简介:采用本研究组原创的原位合成短流程专利技术,结合制备方案和工艺参数优化,研制出了具有高度WC特征晶面取向分布的WC-Co硬质合金块体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方法对所制备的硬质合金材料的物相组成、取向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同时对WC特征晶面取向分布形成机理从粉末物相组成和烧结过程参数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WC晶粒呈现明显的板状晶,硬质合金块体在垂直于烧结压力方向上具有WC晶粒基面(0001)择优取向分布,在平行于烧结压力方向上,基面面积分布比例明显减少,相应的出现了WC晶粒柱面(10-10)的择优取向分布。粉末中缺碳相含量和烧结过程中辅助压力的大小对最终制备的合金块体WC晶粒的取向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碳相在烧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碳化形成板状WC晶粒并在压力的作用下趋于基面垂直于压力方向分布为块体中WC特征晶面取向分布的主要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