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隧道式PICC置管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PICC置管的患者40例,为进一步观察隧道式置管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PICC置管的方式,乙组患者采用隧道式PICC置管,观察不同置管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隧道式PICC置管的乙组患者,其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渗血程度以及导管位移发生率均低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隧道式PICC置管的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现象的产生,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简介:“隧道法”腹腔镜脾切断流手术利用腹腔镜下易于建立隧道的特点,通过自然的解剖间隙,建立多条隧道,安全切除脾脏并进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取头高脚低平卧位、左侧垫高30°、五孔法。首先打开胃结肠韧带,分离结扎脾动脉,建立胰尾后隧道控制脾脏动静脉;经脾蒂上缘间隙建立脾后隧道并结扎脾蒂,切割闭合器整体离断脾蒂;结扎离断胃短血管及脾膈韧带,切除脾脏。柬带悬吊胃底,离断胃后血管,显露左侧膈肌脚;离断贲门前方被膜,显露右侧膈肌脚;经“胃蒂”上缘间隙离断“胃蒂”;建立食管下段后隧道,逐结扎食管穿支及高位食管支,同时保留食管旁静脉,完成选择性断流。“隧道法”腹腔镜脾切断流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并且简便安全,易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隧道式经股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两种不同穿刺切口方式的对比研究。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接收入院治疗的20例隧道式经股静脉留置PICC导管穿刺切口方式的患者,依据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12例),对照组(8例),其中干预组患者采用先切口后穿刺,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先穿刺后切口的方式,对比不同穿刺切口方式在一次性隧道入口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操作痛苦评分和操作出血量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干预组患者在一次性隧道入口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NRS评分、操作出血量评分等数据上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符合统计学标准(P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44例患者采用STER治疗,II组44例患者采用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I组病变切除时间为(46.41±3.09)min,长于II组的(18.82±2.03)min,钛夹缝合时间为(3.47±0.26)min,短于II组的(8.03±1.16)min,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采用STER治疗,创面缝合时间短于ESE,切除病变时间较长,但是总体手术时间相当。
简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①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59.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2例,肾病综合征2例,高血压肾病1例,糖尿病并发多囊性肾病2例。15例中发生导管功能不良9例,除外导管在皮下隧道扭转,远端头部错位,贴壁等造成术后即刻或早期功能丧失,本组病例中导管使用2~6月后渐出现功能不良,为60%,远较一般统计数据高;②留置方法部位,所有患者插管部位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其次为左侧颈内静脉。应用Seldinger技术,并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导管尖部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的连接水平或上方。常规建立皮下隧道,涤纶套距导管皮肤出口约2~3cm。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最佳方式方法对8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结果术前视力〈0.1者70例,0.1~0.3者16例,术后视力〈0.1者15例,0.1~0.5者37例,〉0.5者34例:术前眼压最高60mmHg以上,最低24mmHg,术后75眼压降至正常范围,10例术后经局部滴药水后降至正常。1例出现恶性青光眼。所有术眼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与虹膜炎,术后随访半年~2年,10例视力下降,4例眼压升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良好方法。
简介:自1996年至2003年,我院对56例直肠肛管癌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采用腹膜外斜隧道式结肠造口,无1例发生造口旁疝.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贲门失迟缓症患者采用内镜下食管隧道法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例贲门失迟缓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其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术中1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现象,术后1例患者出现隔下游离气体,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术后进行常规的止血、抑酸以及抗感染等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贲门失迟缓症患者采用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术前、术中及术后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