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采集血液样本,观察组血液标本为溶血标本,此时可将该批血液标本放于冰箱中,将温度调至-40℃,经过20min后再将其取出,放置于温水中,使其迅速融化。对照组血液标本则只需置于常温下,经过1h后应用上述离心法对血清进行分离,观察。结果两组血液检验结果对比两组血糖、谷丙转氨酶、总蛋白、总胆固醇、白蛋白、谷草转氨酶、钠离子、总胆红素、钾离子以及碱性磷酸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尿酸、甘油三酯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讨论溶血会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故在采集标本时要严格遵循规范,预防溶血,提高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溶血 血液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 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 。 方法: 从我院健康体检部门中进行体检的人员中选取 86 例进行统计学数据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进行溶血处理)和对照组(不进行溶血处理),均为 43 例,对比血液检验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液样本生化检验结果同对照组患者相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溶血现象会直接影响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因此,工作人员在化验血液的时候应严格按照标准采集血液、提取和存放。

  • 标签: 溶血现象 血液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大学生颈椎发病率增高,通过调查大学生颈椎亚健康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影响颈椎亚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的预防和教育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了解,认识和分析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现状,从而达到预防和改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随机在学校选择1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发放调查问卷。结果:大学生颈椎亚健康问题普遍存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出现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关键原因。

  • 标签: []颈椎 亚健康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血液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取静脉血5mL。对照组采用室温自然分离法和标准离心法进行血液检测,观察组采用人工溶血法和标准离心法进行血液分离。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体检者丙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钾离子、谷草转氨酶以及总胆固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溶血现象 血液检验 规范操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溶血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方法从2021 11月至2022年6月,选取100名健康人进行体检。所有患者均接受5mL静脉血采集。他们被放入两个试管中,并分为两组。100份试管血样在室温下自然分离,正常离心作为对照组。100份试管血样本作为研究组进行溶血和正常离心。对两组患者验血后相关血液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样中AST、ALT、LDH、CHOL和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溶血 血液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门诊患者病情危急现象的成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并通过实例验证对策的有效性,以提高门诊危急病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 收集某二甲医院门诊科室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的危急病情案例866例,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就诊过程、救治结果等。结果 2020年至2023年门诊患者发生病情危急现象数逐年上升,年平均值为290例,第四季度发生例数最多(282例);发生例数在前三位的科室为神经内科302、心内科283例、消化科177例,累计占总发生例数的87.99%;发生例数最多的年龄段为59-78岁。结论 ①门诊患者病情危急现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②通过数据分析和专家咨询,提出的改进对策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降低危急病情的发生率,提高救治效率。③实施改进对策需要持续监控和调整,以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④患者的满意度和就医体验是衡量改进效果的重要指标,应作为持续改进的重点。

  • 标签: 门诊患者 病情危急现象 对策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根据我院最近一年收治的 60例术后出现发热现象的创伤骨科患者病历资料,对发热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经验性总结归纳。结果显示,手术切口引起的感染热,手术输血产生的反应热,服药引起的药物热,术前禁食水导致的脱水热为主要的发热类型和原因。其中尤以留置导尿管和切口引流管以及便秘引起的发热最为常见。针对性采取避免术后便秘、改善切口引流和导尿管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

  • 标签: 创伤骨科 术后发热 现象分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患者对护士的要求也随着越来越高,个性化的要求也不断增多。但护士面临客观方面的职业环境、主管方面的自身家庭角色的调整、职业能力匹配度等原因容易造成职业怠倦现象。针对护士出现职业怠倦现象可从畅通护士关爱机制、提升护士身心能力、合理规划自身职业发展等方面来消解职业怠倦,进而达到医患关系的和谐相处,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水平的目标。

  • 标签: 护士 职业怠倦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社区护士应具备的能力。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在北京市某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社区护士、社区护理管理者、社区医生、及社区居民共23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社区护士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综合护理知识和技能,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综合评估分析能力,防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能力,教育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结论社区护士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我国目前社区护士能力尚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需通过加强完善社区护理教育体系等措施,提高社区护士能力。

  • 标签: 社区护士 能力需求 现象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方法在我院检验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进行血液检验的人群中,抽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通过静脉采集10ml血液,每个研究对象的血液装入两个消毒试管中,每个5ml,其中一个血液样本标记为对照组,另一个为观察组。以此类推,每组有60例血液样本,且组间无差异。在对照组血液样本中予以室温自然分离和规范离心,在观察组血液样本中进行人工溶血并规范离心。然后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结果在两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中,对照组血液样本的AST、ALT、LDH以及K+的检测值明显低于观察组,其组间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检查结果中的BUN、UA、TG、Cr和GLU检验值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当血液样本中发生溶血现象时,会对血液检验的结果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检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好血液样本采集和储存工作,从而有效提高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血液检验
  • 简介:目的了解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表皮干细胞(ESC)的分化和分布情况,初步探讨扩张皮肤组织的相关生长机制。方法取15例行Ⅱ期头、颈部皮肤扩张术患者扩张后(平均注水期45d)皮肤标本及正常皮肤标本,按取材部位分为:(1)头部近扩张器中心组:取与扩张器中轴线垂直距离为3cm处的扩张后头皮;(2)头部扩张器侧壁组:取与扩张器中轴线垂直距离为5-7cm的扩张后头皮;(3)颈部扩张皮肤组;(4)未扩张头皮对照组;(5)未扩张颈部皮肤对照组。各组皮肤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角蛋白19(CK19)阳性细胞的分化及分布特征。结果与2个未扩张对照组比较,HE染色可见各扩张组表皮层凹凸不平且相对增厚,皱褶明显,细胞层次增多;细胞呈密集分布,以靠近基底层最为显著,但排列欠整齐,极性过度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扩张组基底层CK19阳性细胞的连续性基本存在,基底层个别部位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呈复层排列;基底层之外亦有少量成团或散在分布的CK19阳性细胞。2个未扩张对照组未见上述现象。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后,ESC在修复过程中增殖和分化加强,并出现异位分布。

  • 标签: 皮肤 扩张术 表皮干细胞 创面修复
  • 简介:羊膜“植皮”是指羊膜覆盖皮肤缺损的新旧创面,不需植皮,而促使伤口愈合,1989年以来,本院外科先后以羊膜“植皮”法治疗皮肤撕脱挫裂伤、狗咬伤、皮肤Ⅱ~Ⅲ度烧伤、小腿溃疡及乳癌手术后皮肤缺损伤口等19例,均有较好的疗效,即不需植皮,创面愈合,新生皮肤与原皮肤组织包、质相近。本人把对羊膜“植皮”长期换药过程的观察并参考有关资料,就创面现象与临床意义汇集浅谈如下。1红热与肿痛红热、肿痛是炎症的表现,羊膜做为生物性的异物刺激,必然加重机体和创面的炎症反应。但在羊膜“植皮”过程中,红热及肿痛的过程是红热反应一般在羊膜覆盖后4~6h出现,创面周围皮肤发热发红,且有局部以至全身的瘙痒,(类似过敏反应)。2

  • 标签: 羊膜覆盖 临床意义 创面愈合 伤口愈合 皮肤缺损 分泌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0例健康体检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血液标本仅作为参照,观察组则给予人工溶血处理,抽血进行生化检验,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 血液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进行临床生化检验患者为研究样本,患者均于2020年6月-2021年5月就诊,将实施常规检验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进行人工溶血处理后实施临床生化检验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谷丙转氨酶、 葡萄糖、谷草转氨酶、 钾、 总蛋白、总胆红素等相关检验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溶血现象 检验项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患者检验结果的干扰影响。方法:选取42例生化检验患者,将采集的患者血液样本分成两组,将溶血处理样本作为溶血组,不做溶血处理的样本作为非溶血组,后对患者进行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非溶血组阳性率低于溶血组,两组血液生化检验各项指标均差异明显(P<0.05)。结论:生化检验样本发生溶血后,其检验结果与未发生溶血状态的样本检验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检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改善患者血液生化样本检验质量,需严格控制样本质量,确保其检验的准确性,值得重视。

  • 标签: 生化检验 溶血现象 干扰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溶血现象对疾控中心血液检验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到疾控中心接受健康检查人员180例,根据其检测方法的区别命名为对照组(室温自然分离与规范离心)与观察组(人工溶血且规范离心分离),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检验情况。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钾离子(K+)、总胆固醇(CHO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等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而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肌酐(Cr)等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一旦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的情况,对检验结果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疾控中心需要重视血液标本采集工作且加强存储,确保血液检测结果精确性明显提高。

  • 标签: 疾控中心 血液检验 溶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