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并探讨其护理效果。方法从2012年10月~2013年1月内我院骨外科接收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抽取10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开展专项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护理效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对比开展护理前后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得到的结果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8例患者中有98例(90.74%)患者基本痊愈,8例(7.41%)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2例(1.85%)患者骨折部位愈合后畸形,上述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与护理前相比,病情明显恢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康复率,降低术后肢体功能障碍与畸形发生的概率,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中应用有效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将这些患者根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标准护理程序,而观察组在标准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和满意度来评估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6.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13%,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的愈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实施积极的急救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是护理人员应当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领域。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22年11月~2023年4月,选定在我院就诊治疗的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观察目标,抽选出6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和对照组(石膏外固定),每组各3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统计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其关节各项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选择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疗效好,安全性高,有助于快速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值得临床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取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7例,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并发症率。结果两组干预前疼痛与生活质量分值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分值高,研究组骨不连、关节僵硬与创伤性关节炎的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其术后疼痛感,提高预后效果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率,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骨滑移技术用于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的48例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Ilizarov骨滑移技术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48例患者骨折最终愈合,截骨平均截骨长度(4.67±2.03)cm,平均骨搬运速度(14.34±1.78)d/cm。术后7例针道感染,经过切开引流及更换固定针,均治愈,无继发性骨感染发生。其中4例外规定针松动,及时更换外固定针。结论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采用Ilizarov骨滑移技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管状骨骨折治疗中予以髓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50例四肢管状骨骨折患者为样本病例,样本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08.8~2014.10期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髓内固定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Ⅰ期或Ⅱ期愈合(骨不连、复杂性骨折、陈旧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再次骨折、关节僵硬、骨不连、骨畸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病例并不存在。结论在四肢管状骨骨折治疗中予以髓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安全性高、创伤性小、恢复时间短、可较好的固定和复位,尽早实现功能锻炼,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2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致伤原因、骨折部位、手术方式以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结果致病原因当中以机械伤、车祸伤为主,骨不连类型主要是以萎缩型、肥大型为主,占比相对于其他类型有明显优势,数据差异突出,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滑膜型、肥大型、萎缩型患者均采用LCP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对于感染型患者采用局部切口、彻底切除死骨与感染病灶。20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结论四肢陈旧性骨折的临床治疗必须根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保障手术方式的合理性以及治疗时效性,术后应当根据患者情况尽早开展系统康复训练,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接骨散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7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复位和手术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手术和复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接骨散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71.4%,p<0.05,差异统计学显著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71.4%,p<0.05,差异统计学显著。结论使用接骨散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四肢长骨骨纤维性结构不良(FDB)影像学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四肢长骨FDB患儿的临床资料.32例患儿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14(9.2±3.1)岁.其中32例行X线检查,30例行CT平扫及3D重建,14例行MRI平扫.在X线、CT及MR图像上观察FDB病灶的形状、位置、边界,有无合并病理性骨折等,并将影像学表现与病理描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2例患儿共35个病灶,其中单骨型27例,病灶累及股骨15例,胫骨7例,腓骨1例,肱骨2例,尺骨2例;多骨型4例中,病灶累及同侧股骨和胫腓骨2例、左股骨和枕骨1例、尺骨和桡骨1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1例,病灶累及右股骨、髂骨、耻骨.1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骨折部位:股骨近段7例、中段1例,胫骨2例,肱骨中段1例.术后病理学显示正常的骨髓组织被异常增生的纤维组织替代.影像学呈磨砂玻璃样改变时,病理表现以成熟坚韧的纤维组织为主;影像学呈囊状膨胀透亮改变时,病理表现以生长活跃的纤维组织为主,伴间质黏液样变性、囊性改变;影像学呈丝瓜瓤样改变时,其病理表现多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及新生骨小梁分布混杂.结论儿童四肢长骨FDB,好发于股骨及胫骨,影像学表现以囊状膨胀性改变和磨玻璃样改变为主要特征,病理特征为正常的骨髓组织被大量的纤维组织替代.不同特征的影像学改变有其相对应的病理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