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方薰洗对接受手功能训练的手外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比 2017年 1月~ 2018年 11月在我科接受手功能训练的 80例手外伤术后患者及接受活血通络方薰洗配合手功能训练的 84例手外伤术后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手指总活动度( TAM)的改善及手部肿胀消退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指总活动度( TAM)及手部肿胀均有改善,而观察组(接受活血通络方薰洗配合手功能训练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仅接受手功能训练的) (P<0. 05 ),两组疗效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活血通络洗剂对手外伤患者功能恢复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简便易行。
简介:目的探讨手舟骨骨折的原因、机制,为减少手舟骨骨折的发生提供预防措施。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11月,临床收集手舟骨骨折病例16例,详细询问并记录病史,结合X片、CT表现,从物理力学的角度分析受伤机制。结果16例均为腕过伸位着地受伤;5例为军事训练(单双杠、倒功)中受伤,其中1例受伤时上臂呈后伸位,4例呈前屈位;8例为打球时受伤,其中2例受伤时上臂呈后伸位,6例呈前屈位;3例为高处坠落(2-6m)时受伤,均为上臂前屈位手掌着地所致。结节部骨折0例,远端(粉碎性骨折)3例,腰部横形骨折10例,斜形骨折3例,纵形骨折0例,近端骨折0例。结论手舟骨骨折主要发病原因为高强度训练、运动及高处坠落时腕关节过伸位手掌着地受伤。受伤时手掌的不同位置及人体的不同运动倾向综合作用,通过不同的损伤机制造成手舟骨不同类型的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末节指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0月于本院实施治疗的60例手末节指骨骨折患者参与实践调查,将其随机纳入常规组与研究组(n=30)。常规组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0%,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为96.67%,数值比较具有显著区别(p<0.05)。常规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5例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不良反应,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末节指骨骨折患者应用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的方式,能够在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基础上,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末节指骨骨折实施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进一步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手末节指骨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纳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和治疗组(采纳注射器针头内固定治疗),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手术效果优良率而言,治疗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4.12%vs.70.59%,=9.584,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治疗组明显低于参照组5.88%vs.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针头内固定方式应用于手末节指骨骨折中的疗效较为显著,可借鉴。
简介:目的探讨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急诊修复方法.方法1999年1月~2002年1月共治疗125例手外伤后伴有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根据术中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了手指掌侧推进皮瓣(21例)、V-Y皮瓣(19例)、双三角皮瓣(37例)、第四掌背动脉皮瓣(2例)、带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9例)、中指尺侧及环指桡侧岛状皮瓣(2例)、前臂逆行岛状皮瓣(3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4例)、足背复合游离皮瓣(2例)、(足母)趾皮甲瓣(1例)、锁骨下皮瓣(16例)、交臂皮瓣(2例)、腹股沟皮瓣(4例)、腹壁皮瓣(3例),进行急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有4例出现感染,皮瓣坏死,行残端修整,其余修复后外形良好,2例腹股沟皮瓣断蒂后皮瓣臃肿,行去脂术后外形良好.结论手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根据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选用恰当的一期急诊修复方法,具有创面可直接覆盖,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手部外形良好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手操作在间接粘接中的优势,以提高托槽粘接操作效率。方法:选取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恒牙期非拔牙矫治患者10例,使用透明硅橡胶制作的转移托盘后采用光固化间接粘接技术进行唇侧托槽的粘接,牙面清洁处理后,护理人员将树脂涂布于托槽底板,由医生将转移托盘转移至患者口中固位后,护理人员进行光固化固定,后取出转移托盘,清除多余粘接剂,粘接结束。结果:10位患者在托槽粘接过程中转移脱落率为0.71%,临床脱落率为1.07%,脱落率很低,椅盘操作时间平均缩短半小时,托槽粘接稳固,患者较为舒适。结论:做好护理的协助能简化托槽粘接程序,令患者更舒适,托槽粘接位置准确,能缩短椅旁操作时间,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