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打喉头式”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将其与传统直插式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法进行比较,对其各自优劣进行评估,为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直插式”光棒气管插管组(D组)、“打喉头式”光棒气管插管组(W组)。常规全麻诱导后别采用“直插式”光棒气管插管法和“打喉头式”光棒气管插管法,记录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口唇损伤、牙齿脱落、术后声嘶、咽痛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气管插管成功。W组首次插管成功率要高于D组,W组的插管时间也较D组明显减少,术后咽痛等并发症W组亦少于D组。结论采用“打喉头式”光棒气管插管法将明显减少插管所需时间、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减少插管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对小儿腹泻患者采用思密达联合金双歧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小儿腹泻患者172例,采用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在保持基础治疗的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思密达联合金双歧的方式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思密达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思密达联合金双歧的方式进行治疗之后,其总有效率为93.0%,而在对对照组患者运用思密达进行治疗之后,其总有效率为74.4%。两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采用思密达联合金双歧的方式对小儿腹泻患者实施治疗,其治疗过程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出血运用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份到10月份收治的产后出血的患者12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产后出血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宫缩素联合子宫按摩;观察组患者给予宫缩素,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产后2小时以及24小时的出血量情况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有效率93.9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有效率78.33%,经比较,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出血运用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出血量显著减少,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治疗胸椎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1例胸椎结核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对患者术后12至24个月的随访中显示,患者病症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96%,所有植骨均呈现骨性融合,疗效突出。此外,手术结束后患者Cobbs角在0至14.7度,平均约为6.7度,与术前相比存在突出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进行胸椎结核治疗,不仅效果突出,且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酸染色联合金胺O荧光染色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86例确诊治疗的结核病患者,收集其痰液制作标本,采用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和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测所有标本中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情况,统计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联合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敏感度为69.59%,特异度为80.77%,准确度为72.50%,单独痰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敏感度为58.11%,特异度为61.54%,准确度为59.0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联合抗酸染色可有效提高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可作为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腔炎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2015年9月-2016年7月期间接收的6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64例患者均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均给予左氧氟沙星单药治疗方案,联合组32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金刚藤胶囊治疗方案,综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情况。结果本研究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联合组3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金刚藤胶囊,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且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临床随机分组,护理A组30例和护理B组50例。结果护理B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疼痛、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护理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