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应用水飞蓟宾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酒精肝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应用茵陈五苓散加减的方式,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中医症状,提高酒精肝治疗总有效率,增强肝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调肝理脾汤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疳气型疳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6例疳气型疳证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调肝理脾汤配合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赖氨基酸口服液和甘草锌颗粒,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肝理脾汤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疳气型疳证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于脾肾阳虚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中应用苓逆汤(经方五苓散、四逆汤之合方)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选取脾肾阳虚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苓逆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成药五苓散治疗,3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一疗程,对两组患者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有增加,但观察组评分增加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苓逆汤治疗脾肾阳虚型膝关节滑膜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6年5月所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给予脾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方式,进而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征变化。结果给予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有效率高达97.50%,医护人员随访六个月之后,复发1例,复发率是1.25%。经过手术,患者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的水平均明显优于施行手术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具备良好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的表现原因,对比临床参考文献和其他观点信息,得出有效结论。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搜集整理有关于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血小板增多变化的参考文献,对符合对比研究的病案展开分析,确定术后血小板增多的原因,以及治疗技术的根本性影响。结果符合研究标准共6篇参考文献,201例病例,均采用不同种类抗血小板黏附、聚集的抗凝治疗,行脾切除术后1周、2周血小板上升,3周、4周后血小板逐渐呈下降变化,总治疗有效率为95.34%。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服务优势体现在高效、安全上,围绕术后血小板增多的Meta分析研究结果对创伤性脾破裂医疗工作有前瞻性理论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虚弱证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100例患有胃溃疡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药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4.0%,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胃虚弱证胃溃疡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的症状改善较好,促进胃溃疡创面的愈合,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脾局部感染或脾外伤导致脓肿患者行脾切除术治疗的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例行脾切除术治疗的的入院患者,对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左上腹l形切口,分离脾脏,分析临床手术资料,结果分析手术治疗前后20例患者后进行评估,入院前临床左肩部放射痛评估值为28.85±2.35,治疗后评估值为19.75±2.35,治疗后较治疗前评估值显著降低,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显著,通过患者均经过手术康复出院,采用脾切除术,20例手术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迹象,术后7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回访20例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手术切口平正、美观。结论通过脾切除术治疗脾脓肿或脾破裂的方法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加重,手术治愈率98%,术后回访患者效果满意,用适于基层医院,临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1对照组和41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占19.5%;对照组发生术后并发症23例,占56.1%,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患者满意,总满意率73.1%;观察组19例患者满意,总满意率46.3%,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满意度高,促进病情好转,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溃疡脾胃虚弱证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诊所2015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2例胃溃疡脾胃虚弱证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2.7%,有差异性(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27.3%,对照组复发率为45.5%,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溃疡脾胃虚弱证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溃疡症状,减轻患者的充血和水肿情况,降低治疗后复发率,安全有效,可广泛性应用在临床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行寿胎丸联合补中益气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方法即口服黄体酮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寿胎丸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先兆流产症状缓解与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行寿胎丸联合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流产症状,促进临床治疗质量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脾破裂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当脾脏受损破裂时,则可因并发严重的腹腔感染而威胁生命;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合理的处理是降低腹部损伤病人死亡的关键。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脾脏是腹部脏器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发生率几乎占各种腹部损伤的40%左右。它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的后方,尽管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护,但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以真性破裂多见,约占85%。根据不同的病因,脾破裂分成两大类(1)外伤性破裂,占绝大多数,都有明确的外伤史,裂伤部位以脾脏的外侧凸面为多,也可在内侧脾门处,主要取决于暴力作用的方向和部位;(2)自发性破裂,极少见,且主要发生在病理性肿大(门静脉高压症、血吸虫病、淋巴瘤等)的脾脏;如仔细追询病史,多数仍有一定的诱因,如剧烈咳嗽、打喷嚏或突然改变体位等。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部分切除术与全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全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部分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实行部分切除临床效果优于全脾切除,不仅保留了部分脾脏的正常功能,且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对患者预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