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可动式胯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部创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69例肘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给予试验组可动式胯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3个月,试验组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可动式胯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部创伤,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于我院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7.78%,且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以上数据经统计学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效果优于外固定支架,且安全系数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所收取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患,分为对照组20例(采取跨伤椎固定治疗)和观察组20例(采取经伤椎固定治疗)两组,观察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且观察组病患的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较低,安全性高,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用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明显的帮助病患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创伤小,减压、复位及植骨操作简便,内固定可靠,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固定在治疗跖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98例跖骨骨折患者。50例行克氏针固定治疗(对照组),48例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足踝治疗优良率、骨折愈合及负重行走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足踝治疗的优良率81.2%,高于对照组的40.0%。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完全负重行走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法在跖骨骨折的治疗中,综合疗效优于克氏针固定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气分析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检测电解质的测定结果是否存在差异,以供学者参考使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采集动脉血,随机分为两份,一份采用肝素抗凝,一份不给予抗凝。分别使用血气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电解质测定。比较两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使用血气分析仪得出的电解质结果中的钾、钠和氯值均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血气分析仪使用的检测标本需要进行肝素抗凝,因此与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需要医生给予合理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跨伤椎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伤椎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平均值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①两组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观察组ASIA分级改善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术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优于跨伤椎固定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尿沉渣分析仪联合尿干化学分析仪在检查尿液红细胞时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近三月来住院的病人600例,收集他们的尿液标本各一份,总共600份,每份尿液标本充分摇匀后再平均分为四份,其中一份用显微镜检测作为判断该实验的准确性标准,剩余三份分别送去进行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和两种联合使用去检查尿液中的红细胞。结果把显微镜检测的尿液中红细胞的指标作为参考标准,对比后可知,两种仪器的准确率都挺高,但是较两种仪器联合使用准确率略低,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沉渣分析法和尿干化学分析仪法对红细胞的检测准确率都较高,但是远不如两种检测方法结合时高,因此在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时,应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才可以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纯内固定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单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伤椎凸角(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脊柱功能情况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Cobb角(10.23±2.05°)显著低于对照组(15.98±2.36°),伤椎前高压缩比(94.03±6.17%)、脊柱功能评分(16.02±4.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43±7.82%、12.13±2.24分),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17.65%),组间差异P<0.05。结论脊柱骨折后在内固定术基础上增加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预防矫正角度丢失,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脊柱功能,临床应用效果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延长加压外固定与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胫骨创伤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延长加压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胫骨创伤性骨缺损患者采用延长加压外固定与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均能促进其骨性愈合,但延长加压外固定治疗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术后并发症低,因此可优先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娩镇痛中导乐仪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100名,将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GT-4A导乐仪镇痛法,对照组不接受分娩镇痛。分析两组分娩活跃期的疼痛程度,比较剖宫产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为(326.59±94.26)min,比对照组的(396.74±97.25)min短,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4.0%,比对照组的16.0%低,P<0.05。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导乐仪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可显著减轻其疼痛程度,降低剖宫产率,促进产程进展,建议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对闭合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式在关节损伤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对患者分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所用以及VAS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7.78%vs80.00,P<0.05),不良反应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44%vs17.78%,P<0.05)。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式均是治疗关节损伤的有效途径,比较而言,闭合复位内固定安全性更高,患者并发症更少、疼痛感更低,且术后恢复时间更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月-2017年1月,研究对象42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其中对照组给予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试验组则给予经伤椎固定治疗,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经10个月的随访调查显示,试验组患者的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较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显著,可以有效维持椎体高度,促进腰椎的生理性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固定方式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2年3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分析观察对象,依照患者病情及治疗意愿分别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甲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乙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乙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明显大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两组疼痛情况显示,乙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甲组,P<0.05。结论在针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治疗上,与采用石膏外固定相比,对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后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一种理想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