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包皮环切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做包皮环切术的患者(60例)当分析的对象,总结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护理措施。结果在此次研究患者中,1例患者阴茎皮肤坏死,其概率是1.67%;1例患者阴囊皮肤溃疡,其概率是1.67%;1例成人患者切口感染,其概率是1.67%;2例小儿患儿切口感染,其概率是3.33%;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总例数是5例,总发生率是8.33%。结论包皮环切术患者的切口愈合不良同手术操作、切口护理水平、患者自我防护等密切相关,在围手术期要做好院内的消毒工作以及确保无菌操作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针对医院感染发生原因给予患者护理可预防、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制作一种简易、稳定的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通过行为学测试动物的运动功能,为临床研究提供适宜的模型。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选取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半切损伤组,于手术后第1、7、14、21、28d这五个时间点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和斜板试验标准进行大鼠肢体功能检测,同时采用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结构变化。结果通过尼氏染色发现脊髓内部的灰质和白质已经出现变性坏死。术后半切损伤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试验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并且术后各项功能稳定、可靠,可以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相关机制研究及药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10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观察组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冲洗膀胱的时间与留置导管的时间等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尿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的过程中,运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一定程度上促进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极大节省手术治疗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留置导管的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泌尿系统功能恢复的较快等,值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全切术前不同阴道准备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子宫全切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4例,I组患者术前行碘伏冲洗,Ⅱ组患者术前行碘伏擦洗,Ⅲ组换术前先行阴道上药,然后再行碘伏擦洗,并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三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三组患者阴道准备后白带杂菌及白细胞阳性率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47±2.25)d,Ⅱ组为(10.24±2.05)d,Ⅲ组为(8.14±1.75)d,Ⅲ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I组、Ⅱ组(P<0.05),三组患者的白细胞异常率、体温异常率及阴道残端感染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前先行阴道上药,再行碘伏擦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冷刀锥切治疗的效果及术后高危型HPV的消退情况。方法对2007-2010年在本院诊断为14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治疗,对患者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个月治愈率为95.9%,术后持续存在率2.7%,术后1年复发率2.0%,2-4年无复发。术前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6、12、24个月清除率分别为84.1%、92.1%、96.4%。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一种重要诊断及治疗方法,术后高危型HPV大部分消退,但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前两年需密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