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测抗核抗体对复发性流产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复发性流产病人30例为对象,将其列为试验组;选出同期入院接受临床检测的正常孕妇20例为参照组;两组受试者均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水平,评比两组抗体检测结果,并探究抗核抗体与复发性流产病人流产次数、流产孕周的关联性。结果试验组病人的抗核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参照组(χ2=20.576,P=0.000)。试验组病人中,流产孕周小于12周者与流产孕周大于12周者的抗核抗体水平对照无显著差异(χ2=0.370,P=0.542);流产次数为2次者与流产次数大于2次者的抗核抗体水平对照无显著差异(χ2=0.008,P=0.924)。结论抗核抗体水平和复发性流产存在着密切关联性,检测该抗体能为复发性流产的病因诊断、免疫治疗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 标签: 临床检测 复发性流产 抗核抗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快速末梢血糖检测、传统静脉血糖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11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快速末梢血糖检测、传统静脉血糖检测,并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7.65±0.59)mmol/L,略低于观察组的(7.67±0.61)mmol/L;对照组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0.14±0.28)mmol/L,略低于观察组(10.16±0.31)mmol/L,但是两组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快速末梢血糖检测、传统静脉血糖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结果无显著差异,因此快速末梢血糖检测可从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的静脉血糖检测

  • 标签: 传统静脉血糖检测 快速末梢血糖检测 糖尿病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体外细胞株增殖抑制的药物筛选方法,该方法使用了绿色荧光蛋白(GFP),既简单又省时可靠。我们的实验数据显示,使用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果比MTT测定法更加一致可靠。我们的数据还证实了新的检测方法在细胞生长曲线的灵敏度和精度、抗癌药物的抑制作用、剂量反应。

  • 标签: 体外细胞株 药物筛选 EGFP MT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早期感染检测诊断中不同HIV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中心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1500例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HIV试剂盒进行检测,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对HIV感染窗口期检出时间是否提前。结果1500例血清样本中5例阳性,阳性率0.33%。观察组2与观察组1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误诊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的特异度高于观察组1(P<0.05),误诊率低于观察组1(P<0.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的检测窗口期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前了3.2天、5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四代HIV抗体试剂检测盒有着较高灵敏度、特异度,且能够达到100%,且可提前HIV感染窗口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HIV 抗体检测方法 早期感染 意义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西药,化学名字2-苯甲酸,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功效。阿司匹林最早记录在《中国药典》二部,对于感冒、发热、肌肉痛或压痛等疾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临床风湿及类风湿病的一线药物。但是,阿司匹林属于是西药,长期使用容易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能作用于幽门导致幽门痉挛,并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会对胃等器官产生刺激,增加胃肠道出血发生率。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阿司匹林出血了不同的剂型,如肠溶片、泡腾片等,使得临床上对于阿司匹林的测定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因此,加强阿司匹林测定方法和检测能为临床患者选择合适的阿司匹林剂型提供依据。

  • 标签: 阿司匹林 效果观察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并对离心时间,标本放置时间及溶血与未溶血标本所能影响的的检验结果分别进行观察,并同时对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提示离心则需要时间,放置时间不能过长,溶血标本不能做凝血项目的检测,要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 标签: 凝血检测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介绍HCG,对HCG检测的临床意义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HCG检测的有效应用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 标签: HCG检测 临床意义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为对当前我国医院中影响血凝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0-2013年门诊和住院部共100例患者进行血凝实验,并在血凝检测出来,结果中有可疑的患者,对主管医生以及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和回访。结果经过调查,发现影响血凝检测结果的主要原因中有样本的采集以及样本的处理、以及检验师已经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检验步骤的规范性。结论为了能够对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保证,因此在进行检测时,就必须要对在检验环节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环节进行控制。

  • 标签: 血凝检测结果 影响因素 因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梅毒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普遍存在的性病之一,它主要是由梅毒螺旋体亚种(TP)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快速、灵敏和特异性高的梅毒检测方法在不断的完善中。本文从血清检测方法、病原体直接检测方法及PCR检测方法三个方面来阐述梅毒检测方法的进展,并且侧重对PCR检测方法进行了论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沙门氏菌是影响食品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标准检测方法、显色培养基法、免疫学法等。本文主要对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及发展前景进行概述。

  • 标签: 沙门氏菌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胎盘绒毛膜合体滋养层的孕育才会产生完整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被滋养层过渡型细胞以及合体细胞生成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一种糖蛋白激素,孕酮的生物活性非常相似(LH),和两对角色的LH/HCG在细胞膜上的受体。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几乎是胎盘的独特产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临床应用是从孕妇尿中提取制成,在产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合体细胞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12月期间于我院儿科就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其中细菌感染患儿60例作为A组,病毒感染患儿60例作为B组,并选取非感染儿童60例作为C组,对三组儿童予以PCT含量检测。结果A组PCT水平明显高于B、C两组,P<0.05,B组PCT水平高于C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A组重症感染患儿PCT水平明显高于A组局部感染患儿及B组病毒感染患儿,局部感染患儿PCT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A组PCT阳性率90%,B组PCT阳性率23.3%,C组PCT阳性率6.7%,三组对比,P<0.05。结论通过对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可有效判断儿科感染性疾病,有效鉴别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儿科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在输血传播过程中的检测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检测。结果46患者中18例抗HCV阳性,26无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检出阳性。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前进行相关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丙型肝炎 输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患者的垂体组织在MRI上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100例的MRI资料,甄测垂体与瘤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术后的影像学改变。结果无功能型腺瘤与垂体位置多为平侧关系,生长激素型腺瘤与垂体组织多为垂直上下关系,部分病例术后垂体组织恢复不够满意,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垂体腺瘤患者中,生长激素型腺瘤者垂体组织位于肿瘤上方者较多;无功能型垂体腺瘤者,垂体组织位于肿瘤侧方者较多。

  • 标签: 垂体腺瘤 垂体 磁共振成象
  • 简介:摘要人们对微生物毒素引发的食品污染问题越来越关注,目前,在世界食品安全当中,因微生物污染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是最突出的问题。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有着重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技术也有了大的发展,现文章对微生物检测技术做简单的阐述。

  • 标签: 食品安全 微生物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分娩前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为预防在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火出血导致的急性DIC以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对减少产科意外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东华医院住院部产前区孕妇标本60例为观察组,健康非妊娠妇女60例作为照组。采用日本SysmexCA6000自动血凝仪对上述两组标本进行凝血四项,即PT、APTT、FIB及TT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PT、APTT、FIB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指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及对于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诊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产前孕妇 凝血功能四项 凝血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HBV(乙肝病毒)-DNA与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原)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分别纳入198份HBsAg有反应性标本(s/co≥1),作为A组,105份HBsAg灰区可疑标本(0.8≤s/co<1),作为B组,990份HBsAg无反应性标本(s/co<0.8),做为C组;对三组标本进行FQ-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将A组阴性标本和B、C组阳性标本再进行HBV-M(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5项检测。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A、B、C三组经FQ-PCR检测HBV-DNA有反应性标本分别为108例(54.55%)、34例(32.38%)、5例(0.51%)。结论为提高输血安全,应首先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对样本进行筛查,去除有反应性血液标本后再对无反应性血液标本进行FQ-PCRHBV-DNA核酸检测,最终排除有反应性血液。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肝病毒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