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院现患率实际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为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11年4月20日全院住院病人进行现患率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46%;感染例次为4.46%;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6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6%,治疗用药占69%;其中一联药物使用率70%,预防用药22%;治疗+预防用药8%。治疗用药病原菌送检率为16%;大肠诶希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占有相当比例。结论加强高危科室和易感人群的目标监测,提高标本的送检率,降低医院感染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上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42例患者SAP并发ARDS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21例,参照组21例,参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低于参照组,其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采用充分液体复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进行治疗,不仅可有效减少输液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还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管理法在妇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接收的40名来妇科进行实习的学生进行带教,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带教,观察组采用PDCA管理法进行带教,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基础知识得分86.5±2.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45±2.21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管理法在妇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对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因而值得临床进行借鉴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6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26例伴恶心、呕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结果由胃肠道疾病原因引发恶心、呕吐患者占比64.71%;由腹膜、胰腺及胆囊疾病原因引发的恶心、呕吐患者占比为28.68%;由神经系统疾病原因引发恶心、呕吐患者占比2.94%;由药物刺激原因引发恶心、呕吐患者占比2.21%;由其他原因引发恶心、呕吐患者占比1.47%。与胃肠道疾病原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常规检查综合评估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并根据原因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帮助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减轻其痛苦体验。
简介:摘要目的使实习护士从实习阶段建立主动参与病人就医感受的管理,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门诊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率。方法入科前安排实习护士全程跟随患者,通过对患者就医中8个环节进行体验,使实习护士切实感受病人就医过程的真实体会,达到强化主动服务和关注病人需求的理念和要求。结果参与体验计划的实习护士普遍认为在明确实习目标、候诊病人管理、环境熟悉、主动关注病人需求、保护病人隐私方面均有明显的帮助。结论基于改善患者就医感受的门诊护理实习计划的调整,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助于提高实习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增加护患沟通能力,提高病人满意率及医院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