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针极肌电图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的传导速度以及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测定,小指展肌、拇短展肌、肱二头肌、股直肌和胫前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72.6%,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率为57.8%,F波潜伏期的异常率为85.9%,结论:肌电图的测定可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可发现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传导速度 F波 针极肌电图
  • 简介:目的:寻找电生理指标中对肘管综合征尤其是早期肘管综合征诊断中最敏感和可靠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对50例52侧经临床及电生理诊断为肘管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电生理检测的指标有: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小指腕尺神经感觉电位、前臂段及肘段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针电极肌电图测定。结果: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的阳性率达到98%,是所有检测指标中最敏感的。结论: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是早期诊断肘管综合征最敏感可靠的指标。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电生理指标 阳性率
  • 简介: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在我国,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健康观念相对滞后,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发。本文就急性冠脉综合征人群背景因素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背景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性心律失常时兔心内膜MAP的变化,试图揭示其抗心肌缺血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在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分别记录、检测各项观察指标,作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在心律失常前后,对照组平均心率均低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后,振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二组自身心律失常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最大上升速度,高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丹参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APD90均低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心律失常前,丹参组APD90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心律失常后,对照组蛾高于丹参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能提高心内膜心肌耐受缺血的能力,起到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效应,这可能是丹参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电生理基础。

  • 标签: 丹参 室性心律失常 心内膜 MAP
  • 简介: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压负荷,血压昼夜节律和心率变异性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伴有左肥厚的高血压患者31例(Ⅰ组),不伴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33例(Ⅱ组),选择年龄与患者可比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Ⅲ组),进行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分析24小时血压负荷,血压昼夜节律及24小时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结果:(1)血压负荷,血压昼夜节律:Ⅰ、Ⅱ组24小时血压负荷,日间血压及夜间血压显著高于Ⅲ组,Ⅰ组与Ⅱ组间血压负荷有显著差异;Ⅰ与Ⅱ组非构型血压显著高于Ⅲ组,Ⅰ与Ⅱ组二者间的非构型高血压出现率有显著差异.(2)心率变异性:Ⅰ、Ⅱ组心率变异性各参数显著低于Ⅲ组,Ⅰ与Ⅱ组间心率变异性也有显著差异.(3)四个指标的相关性:Ⅰ组HRV与24小时血压负荷,非构型出现率及左肥厚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左肥厚患者昼夜节律消失,血压负荷增加,心率变异性降低.副交感神经调节功能减弱可能与上述变化有关.高血压治疗中应注意改变心率变异性,恢复血压昼夜节律,减少血压负荷.

  • 标签: 高血压病 血压负荷 血压昼节律 心率变异性 左室肥厚
  • 简介:目的: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1—2级合并左心室肥厚的60例患者,分为补阳还五汤合温胆汤和开博通组30例,对照组开博通组30例,治疗6个月。运用超声心动图(UCG)、测血压和临床观察等手段,观察上述治疗对临床症状改善、血压下降、左肥厚的逆转和左舒张功能的疗效与作用。结果:中西药疗法能有效地使血压下降,总有效率93.33%,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轻靶器官的损害;能有效地减少室间隔及左后壁厚度,使心室腔径缩小,左重量指数下降;随着左肥厚的逆转,左舒张功能明显改善,SV与CO显著增加且与LVMI的下降呈正相关;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通过中西药结合辨证治疗能改善与高血压病有关的各种血液动力学和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达到降压、逆转左肥厚、改善左功能的作用。

  • 标签: 高血压病 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功能 中西药结合 临床观察
  • 简介: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50例不同心功能级别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收缩功能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结果:DCM全组及各组EF、FS均明显下降,其中心功能Ⅲ、Ⅳ级组相差非常显著;心功能Ⅱ级组SV、CO、CI略增高;Ⅲ级组SV下降,CO、CI正常;Ⅳ级组SV、CO、CI均下降明显,相差显著。提示:DCM心功能Ⅱ、Ⅲ级时心肌收缩力下降,但心脏代偿功能好,心排量正常;Ⅳ级时心肌纤维收缩无力,心排严重不足,处于失代偿状态。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收缩功能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分析皮质电脑监测下手术治疗颅内结构性损害伴癫痫(EP)发作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四川智能公司ECoG监测仪,术前、术中、术后将8根银球状电极,按单双数分成两组,置于暴露的脑域上或用条状及网络状硅橡胶电极,将电极放置在手术野皮质表面,将每个脑回逐个仔细探测,记录,寻找EP放电灶,然后将不同部位的痢波仔细比较,确定原发灶和继发灶,标明记号,显微镜下将病变切除后再行ECoG检查,寻找致病灶。痢灶切除首先从痢波最明显处开始,如此反复,直至于术野内棘波等病灶清除为止。结果:32例患者,ECoG监测均有痢样放电,其中棘波、棘一慢综合波22例,尖一慢综合波6例,棘波、尖波混合放电4例,阳性率100%。术后,患者抽搐倒地等症状28例消失,4例偶有发作,但持续时间较前明显缩短,1~2min缓解,逐渐自行恢复如常。全部病例生活均能自理,28例患者能重返自己的工作、学习岗位及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结论:ECoG术前、术中、术后监测定位是进一步确定痫灶和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颅内结构性损害 癫痫 皮质电图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肌电图(EMG)和CT与手术探查结果之间的下位关系。列角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EMG、CT检查,然后实施手术探查。结果:EMG检查结果与手术发现结果的符合率为83.3%,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答合率为93.3%。EMG检查与CT扫描之间的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MG是从神经电生理角度反映神经根受压的功能状态,CT则是从形态学上反映腰椎间盘

  • 标签: 肌电图 CT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肾神经后,肾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过程中旁核电活动的变化,了解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时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②去肾神经组:分离并剪断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Paxinos,CharlesWatson),用微电极全程记录各组肾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旁核放电活动。结果:保留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旁核电活动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旁核放电活动逐渐增强(P〈0.05)。去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时旁核放电未出现快速性变化。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旁核放电进行性增加,与保留肾神经组比较,去神经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各观察时间点旁核放电均显著性增强(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可引起旁核放电活动增强;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旁核放电活动的快速性变化与肾神经有关;肾神经具有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时旁核紧张性的作用。

  • 标签: 肾脏 缺血 缺血-再灌注 肾神经 室旁核
  • 简介:目的:观察常规NCV检测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的敏感性。方法:对48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NCV检测,同时每例患者还进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检测。结果:在常规NCV检查中,SCV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CV,而MCV检查中末端潜伏期的异常率又高于其它指标,右手重于左手。但与腕部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两项指标相比,后者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NCV检查。结论:正中神经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检测,对早期腕管综合征敏感度高,且方便、经济、无痛,能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应被广泛应用。

  • 标签: 腕部节段检测 正中-尺神经潜伏时差 腕管综合征
  • 简介:目的:观察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体表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从而提高左主干病变的早期诊断,降低左主干病变患者临床病死率。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左主干病变组113例(LM组),前降支病变组99例(LAD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CAG)作为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病变的金标准。采用美国GEMAC-5000同步12导心电图机分别记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胸痛发作状态和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以十二导联心电图≥6个导联ST段异常、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两种改变作为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标准。结果:LM和LAD组心电图异常ST段≥6个导联指标的发生率分别为87.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电图异常ST段≥6个导联是左主干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OR=7.01,95%CI=1.22~12.63,P〈0.05)。两组患者胸痛发作状态下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的发生率分别为98.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发作时,十二导联心电图≥6个导联ST段异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高度提示左主干病变。

  • 标签: 心电图 左主干病变 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抬高 ST段压低
  • 简介:目的:探讨肌电图(EMG)、神经电图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的特点。方法:对31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124条、感觉神经93条及128块肌肉进行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期;F波的出现率、潜伏期、波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一过性离散(TD)测定。结果:每例均有3条以上神经受累;远端潜伏期延长58%;MCV减慢70%;SCV减慢50%;F波异常率73%;TD异常55%。EMG出现自发电位占32%。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远端,近端损害,感觉运动均受累,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特点。EMG、神经电图的无创性,简便及可重复性使其成为GBS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 标签: 脱髓鞘性神经病 EMG 神经电图
  • 简介:目的:⑴探讨近视眼手术前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幅值及潜时变化特征;⑵探讨近视眼手术前后P-VEP、F-ERG、P-ERG联合预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重庆大学医电仪器公司产AVS-1000视觉电生理仪。对近视眼病例采用分组测量,术前均测F-ERG、P-VEP,部分病例增测P-ERG,术后均测P-VEP、F-ERG。结果:⑴眼术前P-VEP的AP100降低,LP100延长;术后AP100升高,LP100缩短

  • 标签: 近视 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电流图
  • 简介:目的: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肌电图表现,了解肌电图定位与手术相符合程度及手术前后神经根压迫程度的变化。方法:使用日本充电MEB—5404K型肌电一诱发电位仪对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肌电图检查。结果:术前肌电图检查提示的神经根受损部位与手术中所见相符率为94.1%。术后肌电图显示神经根受压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肌电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根受压有定位价值及对术后效果有一定的评价作用。

  • 标签: 肌电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前后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电生理检查对四边孔综合征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3~2010.3期间,临床四边孔综合征患者24例的电生理资料。结果:所检全部患侧腋神经支配肌中均见失神经电位和募集反应减弱。22例CMAP的LAT延长和波幅(AMP)降低、2例未引出CMAP。结论:电生理能对四边孔综合征进行比较准确地术前诊断,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四边孔综合症 电生理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掌到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在早期腕管综合症(CT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体征、症状符合腕管综合症(CTS)患者进行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测.对符合神经电生理腕管诊断正常的患者(即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DML≤4.5)加做环指刺激法、拇指刺激法、掌到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掌刺激法).结果:掌刺激法中的掌-腕SCV低于41.8m/s考虑诊断为轻度CTS.在三种诊断方法中,掌刺激法敏感度为67%(结合样本量大的相关专业文献中得出的统计数据为敏感度高达100%),远高于环指刺激法55%和拇指刺激法36%.结论:CTS患者正中神经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损伤由卡压处开始逐步向神经末梢发展,累及正中神经神经末梢,直至重度CTS,导致SNAP消失.腕-掌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在腕管早期诊断往往非常敏感,掌刺激法中的掌腕SCV低于41.8m/s考虑诊断为轻度CTS,在患者出现CTS症状,但常规法无法鉴别时,可加做掌刺激法作为常规鉴别诊断.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软婴综合症(FloppyInfantsyndrome)是指婴儿出生后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软弱,全身松弛的症候群。可由多种先天或后天疾病引起,脊髓性肌萎缩(SpinalMuscularAtrophy,SMA)便是其中疾病之一。现将近年我院收治的3例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的软婴综合症患者肌电图和病理报告如下。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病理报告 综合症 肌电图 INFANT 后天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床旁超声对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危重患者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对183例心脏术后危重患者行床旁紧急超声检查,评估患者心腔的饱满程度、心肌收缩力、收缩协调性、心包有无积液及血栓压迫、瓣膜活动度、跨瓣膜血流速度等。对于术后出现低氧血症患者行胸腔及肺部超声检查,筛查患者有无胸腔积血、积液、肺不张、气胸等。对于术后出现无法控制的发热患者常规筛查瓣膜有无赘生物。结果:138例患者床旁超声检查后与常规临床判断及治疗决策一致,45例循环波动、低氧血症或少尿患者行超声检查后指导临床作出决定性、挽救性治疗决策。结论:对于心脏围手术期危重症患者及时行床旁重症超声检查可指导临床医生作出决策性治疗方案。

  • 标签: 重症超声 心脏外科 围手术期 危重症
  • 简介:为了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的诊断问题进行再探讨,我们对以临床标准,或以电生理检测标准诊为病窦的124例病人进行了分析,并报道如下以与同道们商榷。资料及方法全组124例,男85例,女39例,年龄37~77岁(平均45岁)。均系心脏电生理进行窦房结功能检测的病人。先经病史,体检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之后,再进行窦

  • 标签: 电生理诊断 病窦 窦房结功能 电生理检测 临床标准 诊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