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胡芦巴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4个产地胡芦巴的总离子流图整体上相似,12个批次的样本在聚类和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不同的类别,基本实现不同产地胡芦巴的鉴别,不同产地的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含有正己醇、2-甲基-2-烯-1-丁醇、2-甲基-2-丁烯醛、仲丁醇等20种主要成分。另外,样本分布疏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样本的亲缘关系,山西和河北产胡芦巴与四川和安徽产胡芦巴差异较大。结论:本实验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并且能反映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胡芦巴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简介:目的:定性定量分析藤黄中的xanthonc类化合物。方法:应用一种简便快捷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从藤黄药材中鉴定出其中xanthonc类主要成分:isomorellicacid(1),morellicacid(2),isogambogenicacid(3),gambogenicacid(5),isogambogicacid(6),gambogicacid(7)and30-hydroxygambogicacid(4),并进行了有关的定量分析。同时对采自中国及印度不同地区的7份藤黄药材进行了HPLC色谱分析,以上述其中xanthone类化合物为指标成分,对藤黄药材的HPLC色谱特征进行了描述。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能有效地应用到藤黄药材的质量控制中。
简介:目的:采用HPLC测定林下山参、园参及红参中3种主要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采用HPLC建立林下山参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人参皂苷含量测定HPLC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流速1.0mL·min^-1,分析时间100min;指纹图谱HPLC条件:色谱柱为ZorbaxSB+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流速1.0mL·min^-1,分析时间90min。结果:园参、红参和林下山参的人参皂苷Rg1,Rb1)。含量测定值没有显著性差异,-Re的含量测定值有差异,林下山参〉园参〉红参;共标示出林下山参药材指纹图谱中19个共有峰。利用指纹图谱相似度测试软件,以夹角余弦为测度,测得10批林下山参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均在0.90—1.00。结论:人参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测定林下山参的3种皂苷的较好方法;本实验所建立的林下山参药材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为有效控制林下山参药材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简介:对怀菊花的历史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其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开展怀菊花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设计。大量查阅《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图经》等古籍,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怀菊花""历史沿革""标准体系"等为关键词搜索其相关文献,整理归纳,得出怀菊花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现代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情况,初步建立怀菊花从田间生产到炮制应用等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对怀菊花的产地、栽培和炮制进行历史溯源,得出怀菊花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宋代,于明代闻名并蓬勃发展至今。结合当今中药发展的需求初步建立怀菊花种植、生产及炮制技术标准体系。溯本求源,建立怀菊花技术标准体系,有利于促进怀菊花国际化、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