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稳压汤联合金水宝胶囊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检测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t—C)等含量,并检测肾动脉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β2-MG、Cyst—C、RI和PI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减轻肾功能损害,改善肾内血液动力学。
简介: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分析寒凝与非寒凝因素所致的痛经人群的红外热图表达,以及与正常人群的红外热图差异。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其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各30例,设同年龄段的正常健康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用红外热成像扫描,分别测定上肢、下肢、盆腔、神阙、督脉和任脉6个区域热值,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痛经组盆腔、神阙、上肢、下肢区域热值明显偏低,任脉区域热值略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热图表达仅上肢区域热值有明显差异,寒凝证候组低于非寒凝证候组。③寒凝证候组中病程越长的患者测温区的温值越低。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上肢、下肢、盆腔、神阙及任脉的红外热图热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且越接近肢体末端,差异越明显。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在热图表达上差异不明显。
简介:目的探讨红曲复方制剂治疗痰浊血瘀型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为血脂异常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就诊的140例痰浊血瘀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血脂异常程度进行分层,统计分析服用中药1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前改善;总胆固醇(TC)边缘升高组以及升高组下降幅度分别为(11.59±12.26)%、(22.44±11.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边缘升高组以及升高组下降幅度分别为(18.78±15.26)%、(27.12±15.73)%;甘油三酯(TG)升高组下降幅度为(22.63±27.9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组治疗后较前上升。结论红曲复方制剂可改善中医证候,降低TC、LDL-C、TG,升高HDL-C。
简介:作者简介孙素红(1976-),汉,河南省郏县,硕士学位,主治医师,讲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原发高血压患者病例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00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法一样,对照组口服降压西药(依那普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仁二陈汤,治疗1月后观察血压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降血压疗效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简介: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我院在2010年6月~2013年9月期间,一共收治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多中心、随机、平行等方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患者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患者加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及总结。结果试验组(60例):显效30例,占50.0%;有效28例,占46.7%;无效2例,占3.3%;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60例):显效28例,占46.7%;有效18例,占30.0%;无效14例,占23.3%;治疗有效率为76.7%。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没有出现明显性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