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病理节律的调整作用。方法:20例CFS患者与2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对照,CFS患者采用电针肾俞、足三里进行治疗。应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受试者进行24h核心体温、心率、血压、唾液皮质醇和褪黑素的动态检测。结果:余弦法分析发现,健康组和CFS组治疗后各项指标都具有昼夜节律(P〈0.05);CFS组治疗前舒张压昼夜节律消失(P〉0.05),其余指标具有昼夜节律(P〈0.05),但CFS组治疗前昼夜节律振幅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核心体温、心率、血压和褪黑素峰值相位后移而皮质醇峰值相位超前;电针治疗后,CFS组振幅明显提高,峰值相位接近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CFS存在昼夜节律紊乱现象,电针对其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简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世界医学教育乃至于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理清思路,进一步探索高等中医药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一、积极探索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突出办学特色自1956年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创办以来,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遵循高等教育普遍规律及医学教育规律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更在探索自身特殊规律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积累了经验。但是,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历史与其他科类相比毕竟还不长,对教育规律特别是自身特殊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还有待深化,50多年的教育实践有许多经验教训需要进一步总结,特别是对高等中医药教育褒贬不一的评价必须继续引起业界的足够重视和反思。中医药学是中医药教育的学科基础,对中医药学科发展自身规律的认识影响并主导着对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自身规律的认识,伴随着对中医药学自身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高等中医药教育自身规律的认识必将迈上新的台阶。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医药教育是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传承和创...
简介:中医养生以"治未病"为主旨,渊源深远,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升华,已经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系统,具有全科医疗的本质。中医养治手段丰富,疗效确切,但由于现有的中医养治手段尚未整合形成系统,无法统筹安排,无法体现中医养治的优势,制约了中医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东直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整合多种中医养治手段,结合中医健康状态评估,借助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建立了"四时七养"中医养治平台。依据春夏秋冬"四时",施行"心养、气养、动养、居养、术养、食养、药养",进行个体化、全方位、多角度的中医动态养生调护,实现了医院、社区、居家一体化的中医养治,避免了"重治疗,轻预防;重实践,轻理论;重生理,轻心理;重结果,轻过程;重外管,轻自理;重警示,轻自觉"的不足。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中药学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中药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了中药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连续统一的中药学教育体系;中药学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有了明显提高;高等中药院校及其在校生数量有了长足的发展;中药学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学条件逐步改善;中药学教育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中药人才。这支队伍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医药卫生服务需求,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中药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中药学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事业改革的需要仍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招生规模扩张过快据2005年的统计,全国有58所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设置中医药院、系或专业,268所中等西医药学校开设中医药专业,187所中等非医药学校开设中医药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同时西医院校发展中医药教育和非医药院校设置中医药专业不断增加。中医药院校各类在校生(含留学生、在职培训等)及非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在校生共计55万余人。近年来办学规模的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