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建立科学的国境卫生检疫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系统,保护出入境人员的身体健康,维护预防接种的信誉.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织组(WHO)及有关卫生组织和国家关于免疫接种安全性监测的原则和方法,结合我国国境卫生检疫预防接种工作实际,对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AEFI)的定义、分类、报告、调查和纠正应答步骤进行了描述.结果通过研究形成我国国境卫生检疫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系统的初步模式.结论国境卫生检疫预防接种工作不仅开展了法定的业务,而且已涉及到出入境及社会领域的预防接种服务,因此,建立和完善国境卫生检疫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系统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简介:目的:探讨麻醉与脑电意识监测系统监测不同深度麻醉对老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深度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为常规麻醉深度1级(D1),对照组为常规麻醉深度2级(D2),比较两组患者于不同麻醉深度下麻醉诱导前(t0),器官插管前(t1)、插管后(t2),气腹前(t3)、气腹后(t4),手术结束(t5)及拔管(t6)等各时期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对比两组患者相应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对照组t2、t4~t6时间点时心率明显增快,与观察组比较有差异(t=4.132,t=4.345,t=4.253,t=5.326;P〈0.05);对照组MAP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比较有差异(t=5.433,t=4.985,t=5.032,t=5.163;P〈0.05);观察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x2=5.323,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肠癌根治术中将患者延髓孤束核(NTS)维持在常规麻醉深度2级(D_2)水平可有效减少患者POCD发生情况,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的稳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对吉林市应用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以来的传染病疫情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996-2005年吉林市在传染病疫情管理中应用不同软件系统,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突发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相应变化情况。结果吉林市应用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后,相对使用不同疫情软件时期,及时性指标中诊断至报告时间、报告到审核时间及月分析资料生成时间均显著缩短;准确性指标中传染病报告的漏报率、错报率、迟报率、报表统计错误率均有所下降;突发传染病疫情发生至报告的时间及检疫病例的报告时间显著缩短。结论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的应用提高了传染病突发疫情的报告质量,保证了疫情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简介:针对国内医疗机构普遍采用的纸质ADR(AdverseDrugReaction)报告逐级上报的方式存在时效性差、收集及监管效率低下、报告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医院药品安全性监管的工作流程,设计了适合大型医疗机构的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系统,重点讨论了该系统的架构设计、功能设计以及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与医院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的对接,提高ADR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形成系统性的监测工作模式,建立了由基层医务人员与医院监测中心组成的两级药品安全性网络监管平台。该系统的设计可以为其他大型三甲医院开展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提供借鉴参考,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
简介:基于浙江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监测工作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技术,设计并建立综合性的慢病监测网络直报管理系统,以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计算机网络作用,提高监测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共享性。浙江省采用B/S架构,辅以C/S数据采集的J2EE技术,建立了集生命登记、慢性病病例报告与生存随访、伤害医院监测等几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医疗卫生单位网络直报、社区随访管理、疾控审核动态监督等网络化管理功能,解决了医院HIS系统数据对接、慢性病异地管理的技术难题。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科学合理,已在浙江省所有县区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广泛使用,极大推动了本省慢性病监测工作的覆盖面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基于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联合多维干预措施对于降低感染漏报率的作用。方法 2022年4月-2023年3月开展,本院在进行医院感染漏报管理过程中将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联合多维干措施预进行运用,评估管理效果。结果 对比管理前后各半年时间内医院感染漏报发生率以及相关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后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 在进行医院感染漏报管理过程中将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联合多维干预措施,能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