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1-2022.12间我院收治的90例肾内科疾病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5例,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比两组的血尿消失时间、血液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血尿消失时间和血液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发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治疗肾内科疾病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于医院接受治疗的肾内科疾病患者中选择80例进行观察分析,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主要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得到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则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肾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得到相对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拥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可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近年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备受推崇的药物,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还具有抗心衰、抗高血压、保护心脑血管、保护肾功能等良好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应用于高危人群可防止发生心脏病,又能在器质性心脏病中应用,以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12月-2023年5月间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取随机双盲的原则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加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评价。结果: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42%,组间差异显著(P<0.05);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2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角色转化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的95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产科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两组产妇角色转化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护理第3天、第7天的角色转化评分(73.56±0.56)分、(78.56±0.8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12±0.13)分、(63.15±0.38)分(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产科一体化能有效地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促进产妇角色转化,值得妇产科借鉴并推广。
简介:摘要介绍2例大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护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大血管疾病中,有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加强护理观察,重视患者主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雾化吸入加体位转换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2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儿再予以体位转换护理。检测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并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统计所用患儿肺部湿啰音及发热消失时间并行组间比较。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均上升,研究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患儿高,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2)治疗期间观察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发热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患儿均短(P<0.05);(3)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雾化吸入治疗加体位转换护理更利于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氧饱和度提升,明显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整体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脑血管疾病预防和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1-2023.12期间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98例,对照组(49例,进行常规预防管理)和观察组(49例,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预防管理),对比两组预防管理后的血压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脑血管疾病预防和管理中应用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新发心房颤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58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替米沙坦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和心脏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为6.90%,对照组为10.3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功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均可有效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疗效相当,对于新发心房颤动的预防疗效确切,两种药品均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