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状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我院收治的尿毒症并伴有皮肤瘙痒症状的 44 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22 人。对照组每周 3 次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每周 2 次常规血液透析,剩余的 1 次使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都设置为两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的临床表现,甲状旁腺激素( PTH )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后的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后 PTH 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实验组患者中血液 PTH 明显下降,皮肤瘙痒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治疗起到作用, ( P< 0.05), 并且无患者表示出不适等症状。 结论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有害无益,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甲状旁腺素,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血液灌流 尿毒症 皮肤瘙痒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搔痒的疗效。方法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16例尿毒症皮肤搔痒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0例皮肤搔痒症状完全消失,5例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有效率约94%。结论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操作技巧和抗凝剂的应用、保持血路通畅、观察静脉压和跨脉压变化、注意副作用及出血倾向是保证治疗有效的关键。

  • 标签: 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皮肤搔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200例遗传性代谢疾病高危儿童的干血滤纸片进行串联质谱分析比较。结果确诊患有有机酸血症的儿童患者有64例(占5.3%),其中甲基丙二酸尿症(MMA)26例,丙酸血症(PA)11例,生物素酶缺乏症5例,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10例;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2例,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HMG)2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T)3例,异戊酸血症(IVA)1例,戊二酸血症()GA-I3例,戊二酸血症GA-II1例。结论串联质谱技术在诊断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早期干预与预防遗传性代谢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串联质谱 有机酸 酰基肉碱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尿毒症皮肤重度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瘙痒情况以及焦虑心理评分(SAS评分)、抑郁心理评分(SD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不大,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后实验组的瘙痒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效果显著,可以患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血液灌流串 血液透析 尿毒症皮肤瘙痒
  • 简介:摘要本文用GC-MS-MS技术方法从中毒者呕吐物、胃内容物、血液等检材中检出万灵的有效成分灭多威。检材处理方法取呕吐物、胃内容物、血液等检材,用乙腈提取,萃取液水浴中浓缩,直接进样或固相萃取净化后GC-MS-MS分析和质谱图解析。

  • 标签: GC-MS-MS技术 万灵 灭多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串联血液灌流(HP)治疗在尿毒症皮肤瘙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治疗中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方法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串联组40例,采用透析器与灌流器(HA130)串联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每周治疗2~3次。串联组先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2小时后取下血液灌流器再单纯血液透析2小时,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变化。结果HD串联HP治疗后40例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均得以减轻,但是单纯血液透析组皮肤瘙痒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HD串联HP治疗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有效,要提高HD串联HP治疗水平,护士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善于总结经验,减少HD+HP治疗时不良反应及护理问题的发生。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用石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杭州市余杭区276名体检人员进行血铅检测实验,实验表明,血铅浓度处于相对安全水平的人数所占比例达到总人数58.7%,35.1%的人血铅浓度在100~199μg/L之间,说明受轻微的铅影响;其余为200μg/L以上,属于铅中度中毒。加标回收实验表明回收率均在88%-109%,结果均令人满意。通过对基体改进剂的比较,确定添加磷酸二氢按作为基体改进剂,以消除干扰,效果明显。

  • 标签: 石墨炉 血铅 超标
  • 简介:摘要用二氯甲烷对各类食品中的N-二甲基亚硝胺进行提取,利用气质联用仪采用选择离子法(SIM)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本检测方法前处理简单快捷,易于操作,线性相关系数可达0.9999;线性范围宽,可达0-500ug/m;方法重现性良好,其RSD仅0.92%;回收率可达70%以上,其RSD为0.43%;灵敏度高,检测限小于1ng/m,满足食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的残留含量的测定要求。

  • 标签: N- 二甲基亚硝胺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啤酒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抗凝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比使用不同抗凝药物,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及血液透析过程中灌流凝血情况。结果:实验组凝血指标及灌流凝血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性。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抗凝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 低分子肝素 抗凝 应用和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中预见性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8月至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预见性干预。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为96.67%(58/40),对照组为76.67%(46/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见性干预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的患者护理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较高,且能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提前性预见各种不良反应并做出干预,以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提升患者生活水平,值得参考。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预见性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作者采取丁二酮肟-三氯甲烷-盐酸络合体系萃取食品,经湿法消化后,再用石墨法测定Ni吸光度,求出食品中Ni的含量。本法可排除食品中共存元素对Ni测定的干扰,较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低,重现性好(CV=1.95%),回收率达86~99%,适用性广、准确、快速。

  • 标签: 原子吸收石墨炉法 分光光度法 食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安全与头皮留置针在脑梗塞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安全留置针及头皮留置针观察比较2组留置针的操作时间及置管成功率。结果头皮留置针平均操作时间为3.84min,安全留置针平均操作时间为1.92min,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头皮留置针1次置管成功率为32.79%;安全留置针1次置管成功率为98.31%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在脑梗塞患者静脉穿刺中安全留置针优于头皮留置针。

  • 标签: 头皮式留置针 安全型留置针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HMC-36移动高频医用X射线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该设备存在无法正常识别骨科手术治疗部位透视图像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主要对HMC-36移动高频医用X射线机的影像故障进行了分析与维修,为手术医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支持。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类似设备的故障分析和解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HMC-36型 高频医用X射线机 影像故障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检测食品中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atersAcquityUPLCBEHC18色谱柱(1.7μm,50mm×2.1mm)、乙腈一0.1%氨水流动相、柱温35℃、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样品以乙腈一水为提取溶剂,经C-18固体萃取吸附剂除去基质干扰,取10μl注入UPLC-MS/MS。结果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在5~2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在85.9%~109.8%,所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2.34%~5.20%之间。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经济,结果准确可靠,可为食品中4种真菌毒素检测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 标签: 食品 真菌毒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反应监测
  • 简介:采用石墨原子吸收法检测食用盐中微量砷,前处理简便、检测精度高、成本低、易于普及,是我国食用盐安全、有效的微量检测方法。

  • 标签: 食盐 微量检测
  • 简介:采用微波进行样品消化,减少了消化过程中元素的损失。利用石墨原子吸收法对陇南茶叶中镉钴的含量进行测定。1000mg·L^-1pd(CD2和1%的Vc溶液5μL作为基体改进剂,经氘灯校正背景,测定钻和镉含量,回收率分别在98.1%~106.5%和97.2%-102.6%之间,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5%和5.1%,检出限分别为0.50ngmL^-1和1.60ngmL^-1,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稳定、准确等优点,适于茶叶中镉钴的分析测定。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 陇南茶叶
  • 简介:本文报道了用石墨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的微量镉的方法.采用高压釜硝酸消化,用磷酸氢二铵(NH4)2HPO4作基体改进剂,使用涂锆石墨管改进其性能[1],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灵敏度.本法优点是:试剂用量少,可把本底值及污染降低至最小,提高灰化温度,降低背景吸收干扰,减少镉的挥发损失,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方法回收率在93~107%之间,RSD小于10%.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测定 食品 微量镉
  • 简介:[摘 要]  镉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常见重金属,我国饮用水中镉的限量标准为0.005mg/L,本文对原子吸收火焰法与石墨原子吸收法对水样中的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原子吸收火焰法比石墨法测定速度快、干扰小,适于较高含量镉的分析;石墨法更适用于低含量镉测定。

  • 标签: []  火焰原子吸收 石墨炉原子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