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整理历史文献中有关天山北麓东部地区18世纪中后期相关记载,发现1757—1774历史文献记载了巴里坤作物物候和霜雪事件,根据物候学原理,确认1757—1774巴里坤存在有温度升高现象。并根据同时期历史文献中乌鲁木齐冷暖感应记载,认为1757—1774温度升高发生在整个天山北麓地区。结合已有的树木年轮研究成果,并根据当时的人文社会背景进行分析,进而从更宏大时空尺度上认识此次温度升高历史文献记载中具体内涵,认为历史文献记载1757—1774温度升高相对于18世纪10—20代,而非30-50代。根据历史文献重建温度变化,必须结合文献形成历史背景,因为同时期的人文社会背景,会影响到历史文献记载可靠性。

  • 标签: 温度变化 历史文献 树木年轮 天山北麓 18世纪
  • 简介:南四湖华北地区最大淡水湖泊,其形成演化与黄河泛滥、开挖运河、蓄水济运和泄洪保运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对南四湖沉积物环境指标,如岩性、沉积速率、沉积物磁化、总有机碳、总氮及碳氮比(C/N)和色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62kaBP前,南四湖南部徽山湖和北部独山湖沉积物各环境指标同步变化.0.62kaBP后,南四湖南北环境分异。3000来该地区古环境变化经历下列过程:2.45kaBP前有河流沉积环境特点:色素指标为零,C/N比值高达60~80等;2.45ka~1.3kaBP,2.45kaBP前后色素指标迅速上升,表明为还原环境.叶绿素及其衍生物、总类胡萝卜素保存较好C/N比值下降,内源有机质增加.频率磁化升高,沉积细颗粒成分增加,为南四湖形成发展时期;1.3ka-0.62kaBP,CD,TC大幅度下降,而颤藻黄素、蓝藻叶黄素变化不大,藻类繁盛,表明这期水体较稳定;0.62kaBP后,独山湖更多地接受入湖河流带来碎屑物质,沉积速率加快,环境指标更具有河流环境特点.而微山湖仍受黄泛影响,更具有湖相特点。上述南四湖南北沉积差异,将为分析研究南四湖演化历史,确定该地区黄泛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判别3000来该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和对湖泊发展影响提供依据。

  • 标签: 沉积差异 环境指标 南四湖 岩性 沉积速率
  • 简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地质学类期刊排名中,《古地理学报》排到了第18化,特向各位作者、评审专家、读者通报,并对大家多年来支持表示感谢!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 地质学
  • 简介:利用DGY孔沉积物岩性、粒度及孢粉分析资料,探讨了太湖平原碟形洼地沉积物记录8000以来植被演化、气候波动,流域地貌环境演变及其对海平面波动响应。孢粉记录表明:本区距今8000~5000木本植被由以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为主变为落叶阔叶乔木和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气候由温和略干转为暖热湿润;距今5000~4000森林退缩,气候温和偏干;距今4000左右出现低温事件;距今4000~3000木本植被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气候温暖湿润;距今3000以来木本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气候总体温暖湿润,有波动变凉干趋势。岩性、粒度及孢粉记录综合显示本区距今8000~5000发育湖相泥质粉砂,反映流域环境开放、与海连通;距今5000~4000发育淡水沼泽,未受海水作用,反映水域缩小、流域环境封闭;距今4000~3000水域扩大,并出现海水倒灌,反映内低外高碟形洼地已经形成;距今3000以来,发育湖沼平原,发生数次海水倒灌,反映碟形洼地地貌步发育。

  • 标签: 太湖流域 孢粉 古气候 水域变化 地貌演变
  • 简介: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三峡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牙形石U—Th—Ph同位素年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地层中牙形石^209Pb/^232Th放射年龄为269±44Ma,^207Pb/^235U放射年龄为256±39Ma,接近二叠系茅口组生物地层年龄。^206Pb/^238U年龄为196±6Ma,虽然准确度较高,但与前人推测地层年龄相比偏低。此外,作者对牙形石稀土元素(REE)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且发现牙形石REE组成和Ce异常与古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有相关性,可以指示古海水信息。

  • 标签: 三峡地区 二叠系 牙形石 LA—ICP—MS U-Th—Pb定年 古海水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0710出版2007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06影响因子为1.311,全国1723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居第53位。兹将该总排序表前500名中地学和石油类部分期刊序次和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科技期刊 影响因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排序表 石油类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011出版《2010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09影响因子为1.508,全国1946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中居第35位。兹将总排序表中影响因子前500名中地学和石油类部分期刊序次和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影响因子 科技期刊 排序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石油类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0410出版《2004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古地理学报》2003影响因子为0.978,全国1576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居第72位。兹将该总排序表前400名中地学和石油类部分期刊序次与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全国科技期刊 古地理 因子全国
  • 简介: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典型古土壤风成砂剖面的释光(OSL)年代测定和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分析,重建了区域全新世千尺度气候变化过程。研究表明,除Co、Rb、Sr和Ba以外12种微量元素所反映气候变化规律较显著,其含量变化曲线上峰值段对应于古土壤层而谷值段对应于风成砂层,这现象可作为气候暖湿、冷干波动标志;区域金新世气候变化可分为以下阶段:11.8—10.0ka气候寒冷干燥,10.0~9.2ka气候逐渐趋于暖湿,9.2~4.6ka气候相对冷干,4.6~0.7ka气候相对暖湿,0.7ka以来气候明显寒冷干燥;区域全新世气候变化中存在8次寒冷事件,与青藏高原和北大西洋揭示寒冷期具有明显对应关系,表明共和盆地千尺度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致性。

  • 标签: 共和盆地 风成沉积 微量元素 气候变化 寒冷事件
  • 简介:基于对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碎屑岩分析化验资料,结合该区古水系与古地貌特征,从岩样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与ZTR指数及地震剖面反射特征等方面,对古近系沙河街组段下亚段(沙下亚段)沉积物源方向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蠡县斜坡古近系沙下亚段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斜坡西南部和北部,其中西南部物源区主要位于太行山隆起,沉积物分别由古大沙河经由斜坡南部及古唐河越过高阳低凸起运移进入斜坡,主要物源;北部物源主要来自牛驼镇低凸起,次要物源。西南部物源与北部物源交汇于蠡县斜坡东部西柳地区。

  • 标签: 蠡县斜坡 古近系沙河街组 古水系与古地貌 重矿物组合 沉积物源分析
  • 简介:私人日记重建历史时期高分辨降水量序列重要信息源。根据清代姚济所著《己酉被水纪闻》中记录上海(松江)18496下旬至7中旬逐日天气记录,辅以《清代长江流域西南国际河流洪涝档案史料》中记载,确定了上海大涝1849入、出梅日期和梅雨期长度以及梅雨量,并重建了上海该年6下旬、7上旬、7中旬以及整个6下旬至7中旬降水量。结果表明:(1)上海1849入梅时间为611日,出梅入伏时间为719日,梅雨持续时间38d,超过现代上海多年梅雨持续时间平均值17d,梅雨期雨量为364.1mm。(2)上海该年6下旬至7中旬总计降雨26d,其中包括3场连续性降雨过程,其中第3场降雨最长连续时间为12d,重建降雨量为318.6mm。与1954、1991、1998等长江中下游大涝年份上海降雨相比,18496下旬至7中旬,无论总降雨持续时间,还是连续降雨日数都是最长;降雨量也是最多,接近常年平均2倍。与1951—1998逐年6下旬至7中旬上海降雨相比,1849总降雨天数仍然最多;连续降雨日数处于第2位,降雨量处于第6位。

  • 标签: 日记 1849年 上海 降水重建 梅雨
  • 简介:为了开拓《古地理学报》高学术水平稿源、总结和交流中国白云岩研究现状与成果、促进白云岩研究为油气勘探及开发服务以及白云岩岩石学发展和创新,定于2011910北京召开"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会期1—2天,具体时间及地点将在二号通知上告知。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白云岩 成因 一号通 《古地理学报》 学术水平
  • 简介:在对柴达木盆地里坪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基础上,根据录井岩屑描述、测井相分析和岩心观察,确定该区新近系发育冲积扇、河流泛滥平原、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应用录井和测井资料,编制出了地层厚度、砂岩含量、暗色泥岩含量、红色泥岩含量等值线图等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上千柴沟组狮子沟组4幅沉积相平面图。沉积相总体特征以滨浅湖沉积为主,而在研究区周缘则多发育河流泛滥平原、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这些图件动态地反映出沉积、沉降中心由西向东逐步迁移过程。鸭参3井和落参1井区长期发育三角洲沉积,研究区储集层发育最好区块,也是下步勘探重点地区。该研究对沉积相精细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对研究区油气勘探也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一里坪 沉积相 新近系 滨浅湖 三角洲
  • 简介:20148瑞士日内瓦召开第十九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中,将设立由《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辑委员会主办“古地理学”分会场。拟参加此次大会专家,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日内瓦 沉积学 会场 国际 学分
  • 简介:老爷庙油田位于河北省唐海县老爷庙村,冀东油田主力油田之一.构造位置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堡凹陷西北部.根据分析沉积岩岩石成分和结构特征、泥岩颜色、沉积构造和岩相组合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结合东营组东段沉积时期西南庄断层下降盘倾斜古地形背景以及西南庄和老王庄凸起古物源古地理位置,将老爷庙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东段确定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并划分了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支流间湾微相,并对每类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测井相为基本手段,应用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勾绘了老爷庙油田古近系东段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讨论沉积微相演化.依据东段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结合岩心分析资料,确定水下分流河道主要储层微相,其孔隙度为15%~24%,渗透150×10-3~500×10-3μm2,储层物性较好.分流水道游走摆动、沉积物快速堆积、储层较低分选性和强烈非均质性导致老爷庙油田东段油藏开发效果根本地质因素.恢复东段沉积微相,可以进步弄清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为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 标签: 古近系 老爷庙油田 沉积相 扇三角洲 河北 沉积构造
  • 简介:海平面的变化旋回性沉积作用重要控制因素。克拉通盆地滨海平原沉积背景中,海岸线附近沉积环境受海平面变化影响最为明显,旋回性沉积作用留下证据。而在远离海岸线内陆或滨外较深水地区,海平面的变化般难以引起沉积环境明显变化,因而其旋回性沉积作用不甚明显。反映在旋回数量上,海岸线附近旋回数目比远离海岸线地区旋回数目要多得多。海岸线附近最有利聚煤场所,所以某旋回频率曲线中峰值所在地区即是该时期聚煤中心所在位置。在三级海平面变化范围内,从低位、海侵到高位层序组,旋回峰值区会随着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可以识别聚煤中心迁移规律。本文介绍了海平面变化与聚煤作用关系及旋回频率曲线方法原理基础上,利用旋回频率曲线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幕式聚煤作用,划分了不同级别的聚煤作用幕。识别出了不同时期聚煤作用幕聚煤范围。此外,通过对比不同期次聚煤作用幕,得出了不同期聚煤作用幕聚煤中心迁移规律。依据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划分为3三级复合层序及16四级层序,每个三级复合层序中又分为低位、海侵和高位层序组,在此基础上,进步建立了不同层序组及不同复合层序旋回频率曲线,并根据其峰值位置分析了相应聚煤中心变化。

  • 标签: 旋回频率曲线 幕式聚煤作用 层序地层学 晚二叠世 贵州 西南地区
  • 简介: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Ekl-Es4x)沉积时期发育了规模巨大红层膏盐层沉积。通过对红层膏盐层沉积构造、碎屑颗粒粒度和沉积物垂向叠加样式等分析,表明红层沉积具有水上沉积作用和水下沉积作用共存、重力流沉积作用与牵引流沉积作用并存特征。红层膏盐层盆地不同位置具有明显不同垂向叠加样式。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泥岩颜色分析,结合前人研究表明,红层膏盐层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以干旱为主,呈现干湿频繁交替特征。气候相对潮湿时期,湖盆盐度较低,以沉积砂泥岩为主;气候干旱时期,湖盆盐度高,以沉积膏盐岩为主。红层膏盐层沉积早中期为低水位振荡性湖泊,沉积晚期为高水位振荡性湖泊,两者沉积作用存在较为明显差别。

  • 标签: 红层 膏盐层 沉积模式 古近系 东营凹陷 济阳坳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