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宁夏固原口子组砂岩是中国古近纪内陆古环境研究的重要载体。通过岩性、沉积构造、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和粒度分布特征研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古近系口子组砂岩由3个成因段构成:段Ⅰ为河流相沉积;段Ⅱ,即砂岩主体,为典型风成砂岩,沉积环境为风成沙丘和丘间地;段Ⅲ,初步推断其为湖相沉积。结合中国古近纪气候背景、研究区域地形条件及古风向,推断口子组砂岩主体风成沉积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沙漠沉积。

  • 标签: 固原 寺口子组 风成砂岩 古近纪 沙漠沉积
  • 简介: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及大量钻井、露头和岩心资料,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延安组9油层组(Y9)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认为9油层组主要为河流沉积,是10油层组的继承与发展,发育有辫状河、辫状型曲流河和网状河3种类型的河流。Y9^3油层是辫状河发育的油层,Y9^2油层在继承Y9^3油层河流的基础上发育辫状型曲流河,Y9^1油层则是在前两期逐渐填平补齐之后,在准平原条件下发育的网状河沉积。华池地区9油层组发育辫状河-辫状型曲流河和网状河两种河流沉积模式。

  • 标签: 辫状河 辫状型曲流河 网状河 沉积相 河流演化 延9油层组
  • 简介:通过比对四川广元上剖面二叠系栖霞组碳同位素值变化,探讨了该区烃源岩发育的古生态环境。由于二叠纪高CO2浓度背景使得古海洋海水中相对富集13C,因此二叠纪海相沉积的四川广元上剖面栖霞组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均为正值。广元上剖面从栖霞组底部向上碳酸盐岩碳同位素逐渐正偏,显示从栖霞组底部沉积时期开始海平面逐渐上升,向相对缺氧沉积环境过渡。栖霞组中部古海洋生产力增高,使得总有机碳同位素正偏。受总有机碳同位素波动的影响,碳同位素分馏值(∈TOC)在整个栖霞组波动频繁。根据平衡状态下碳循环有机碳埋藏分数模型,计算了整个栖霞组有机碳埋藏分数,结果显示有机碳埋藏分数(forg)在整个栖霞组都较高,符合二叠纪的碳埋藏在整个显生宙处于最高阶段的地质背景。栖霞组中部高TOC含量层位对应forg逐渐增高,反映forg与有机碳沉积的保存环境密切相关,说明利用古海洋生产力和forg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指示原始碳埋藏量的变化。

  • 标签: 碳酸盐岩碳同位素 总有机质碳同位素 有机碳埋藏 二叠系 栖霞组
  • 简介:中国具备良好的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如何正确识别并合理评价海相烃源岩是中国海相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作者尝试利用多个微量元素分别作为古生产力和古氧相的综合替代指标,来进行有效烃源岩评价。研究中利用四川广元上剖面二叠系中Mo,U,V,Cu,Ni,Zn6个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计算得到对应两组元素过剩值:Moxs,Uxs,Vxs和Cuxs,Nixs,Znxs;对这两组元素过剩值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两个系数——古生产力替代指标综合系数(简称古生产力系数)和古氧相替代指标综合系数(简称古氧相系数),用以恢复海相烃源岩的古生产力和古氧相条件;将该系数与上剖面残余有机碳测试结果(TOC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依此确定古生产力和古氧相条件的定量等级划分。最终,根据该划分标准来判断上剖面烃源岩的品质。利用古生产力和古氧相的综合替代指标方法可为海相烃源岩评价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 标签: 海相烃源岩 古生产力 古氧相 微量元素 综合替代指标 评价体系
  • 简介: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宁东2、3井区8油层滚动勘探开发现状和需要,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油气地质学和地质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从沉积微相特征分析和储集层特征等基础地质研究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三维地震、测井、岩心和露头等资料,采用相控建模方法,建立了该地区侏罗系延安组8油层组三维储集层地质模型。建模结果分析表明,麻黄山西区块8油层组三维储集层模型与实际砂体展布和物性特征吻合较好,实现了储集层地质特征的定量化和可视化。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麻黄山西区块 侏罗系延8油层组 三维储集层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