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3~3/4″MFE地层测试器已在全国各油田推广应用多年,但5~1/2″套管跨隔测试所占比例较小,有些油田甚至不搞跨隔测试,而通过打水泥塞或下电缆桥塞来上返试油。经现场实践和分析,江斯顿5~1/2″套管跨接封隔器有销钉(P/N30444)剪力偏小、旁通密封圈(P/N30306)和两端90°胶筒(P/N30328)几何形状也不合理,心轴(P/N30442)的上端(细脖子)偏细等缺点,使5~1/2″套管跨隔测试管柱很难下到底,往往一座封就得起出工具。即使勉强下到底,由于旁通密封圈甚至90°胶筒在多次座封后已被拉破而导致测试失败。

  • 标签: 封隔器 跨接 胶筒 座封 地层测试器 桥塞
  • 简介:根据压裂缝井试井理论,采用试井分析方法对庄5井压前压后试井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压裂施工工艺及压后压降曲线分析,评价了庄5井压裂层段的压裂效果,得到了造成该井压裂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压裂液对地层造成了一定伤害;压后裂缝半长短,说明地层没有完全压开;地层物性变差;地层存在出水现象等,为该井的合理开发和制定下步增产措施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压裂井 试井解释 原因分析 效果评价
  • 简介:地层测试技术是采取井下开关井的方式录取地层的动态资料,因此与其它方法相比更容易取到反映人工裂缝特征的早期资料。对于搞清裂缝增产的机理、准确评价压裂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永1—5非压裂前后的三次地层测试评价为例,分析了压裂前后测试层的压力动态,计算了小型压裂和加砂压裂后的裂缝参数,并通过压裂后产量的理论预测与压后本井的宴际生产动态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利用地层测试技术评价水力压裂效果的可靠性。

  • 标签: 地层测试 人工裂缝 裂缝参数 动态资料 小型压裂 压力动态
  • 简介:运用试井分析方法,综合动、静态资料,对ZH2井探边测试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确定了储层渗流特征及参数,落实了油藏边界性质及距离,为勘探、开发布井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 标签: 断块油藏 探边测试 综合评价 边界
  • 简介:通过系统试井了解张海5断块的产能,确定了油井产能方程、采油指数、米采油指数及最大产量,确定合理工作制度;压力恢复测试确定了油藏渗流参数、了解了油藏边界情况,为该断块开发方案的制定及调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标签: 测试资料 产能 储层 评价 应用
  • 简介:随着勘探开发领域的生产范围不断提高,深井和超深井的地层测试工作成了我们测试工作人员攻克的技术难关。最近我们华北测试公司测试队在冀中地区苏4—6井进行了5″卡瓦单封隔器测试作业,在井深、高温,高压力情况下。工具下井5次,成功率和优质率均达100%。这在我公司成立以来所测试井中是首创纪录。这口难度较高的原占机试油井。用3DH—F320占机进行试油,试油5个层次,纯测试施工时间只用了16天,平均

  • 标签: 超深井 封隔器胶筒 优质率 冀中地区 卡瓦 地层测试
  • 简介:海上油气田由于受到储量规模及采油成本的制约,并不可能针对每口探井都进行DST测试。通过采用区域资料类比、电缆地层测试两种方法对储层进行产能预测,能够取得较为准确的比采油指数,对储层进行快速有效的产能评价。研究表明:区域资料类比法综合考虑了所在区域静态资料的丰富性、稳定性及适应性,而电缆地层测试法则采用了"瞬时""动态"的生产资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佐证,可以确定未测试储层的产能情况。

  • 标签: 产能评价 预测 区域图版 类比 电缆地层测试
  • 简介:牙哈2—3凝析气田采用循环注气部分保压方式开发,历年的压力监测资料表明压力解释结果异常,采气井压力恢复测试的地层压力普遍高于注气井压降试井的地层压力,给动态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现场测试资料分析,总结出地层压力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多井干扰,对其进行校正以得出较为可靠的地层压力。解决了几年来该气田测试地层压力异常的疑惑。

  • 标签: 牙哈凝析气田 地层压力 异常 分析
  • 简介:渤中34-2/4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属于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采用普通射孔作业时,聚能射孔弹射孔后形成射孔压实带,严重影响油井产能。结合该油田储层特点,采用外置式复合射孔技术对低孔、低渗地层进行补孔增产作业。该技术是一种新型复合火药射孔技术,由起爆、传爆、聚能射孔、气体压裂、井下做功数据实时采集系统,以及地面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具有动态超正压破缝的特点,施工作业前采用模拟技术软件优化射孔方案,施工过程中采用井下高速压力计实时监测压力变化,施工后采用三维声波测试仪检测施工效果。在BZ34-2/4-B7井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对低孔、低渗储层改造效果显著,日产液由2~4m3提高到28m3,且作业简单,安全可靠,可为海上同类储层的开采提供借鉴。

  • 标签: 渤中油田 低孔低渗储层 储层改造 外置式复合射孔 超正压破缝 实时监测
  • 简介:INTERPRET/2(1.2)现代试井软件是美国SSI公司最新试井软件。该软件内容丰富,功能强大,包括了从试井设计到试井解释的所有内容,1992年,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试油处组织大庆、胜利、新疆三个油田的试油单位分别引进了一套。

  • 标签: 试井 INTERPRET/2 软件安装 勘探局 软件内容 水平井
  • 简介:针对富含CO2气井,区别于烃类气井,把偏差因子研究作为CO2气井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研究表明,不同CO2含量、不同压力和温度,对偏差因子都有一定影响。应用烃类气井相关压力、温度分布模型加以偏差因子等参数的修正进行计算,由于计算压力、温度以及偏差因子的相关参数是耦合关系,采用了迭代算法,研究了不同含量CO2下压力、偏差因子等参数沿井筒变化规律。

  • 标签: CO2气井 偏差因子 压力 迭代算法
  • 简介:目前常用的一点法产能公式在预测具体气藏无阻流量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计算结果与二项式结果偏差较大。基于锦州20-2异常高压凝析气田丰富的系统试井资料,对一点法产能公式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体现该气藏地质油藏特征的产能公式。实例计算表明,新产能公式简便易行,计算结果可靠。

  • 标签: 异常高压 凝析气藏 产能公式 无阻流量 单点测试
  • 简介:我们提供了一种在松散2D网格上模拟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方法。该算法以弹性波方程的速度——应力公式为基础,因此利用一种交错排列网格法。不像有限单元或频谱单元法,这种方法也能处理柔性松散网格,我们利用显函数微分算子计算每一时间步的空间导数。

  • 标签: 数值模拟 2D网格 交错排列网格法 地震波传播 显示微分算子 松散网格
  • 简介:针对含H2S气井中,H2S对测试工具腐蚀严重情况,分析了H2S等腐蚀介质与地层水共同形成的腐蚀环境对测试工具的腐蚀机理,以及温度、H2S浓度与金属腐蚀速率的关系,提出了合理的对策.

  • 标签: 气井 地层水 腐蚀介质 腐蚀机理 腐蚀特性 测试工具
  • 简介:针对双探2井的储层特点和试油需求,设计了分段酸化—测试—完井一体化管柱,一趟管柱可实现分段酸化、获取井下资料,封堵保护储层,更换管柱完井投产。满足双探2井试油测试需求,降低了井控风险,有效解决了试油测试后严重井漏及产层损害问题,为试油获产后的完井投产做好准。对于易漏探井的试油测试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双探2井 一体化管柱 分段酸化 完井 测试
  • 简介: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适当选择和实施二氧化碳(CO2)储存项目具有长期安全性。然而,CO2从地层泄漏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例如,在废弃井中注入的C02有可能泄漏进入上覆地下含水层。在CO2泄漏事件中,操作者应谨慎、快速地进行补救措施。迄今为止,CO2泄漏修复计划侧重于使用泄漏井的封堵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需要圈闭或去除含水层中泄漏的CO2。鉴于保护饮用水资源和满足相关许可证要求的重要性,本项研究对一系列假定泄漏情况的多种修复方案进行了分析。本文考虑了3种特定修复目标,即降低含水层中可移动CO2数量、降低含水层中CO2总量以及降低液相CO2浓度。首先,利用多相流模拟器TOUGH2评估控制地下水含水层中泄漏的CO2范围和形状的过程与参数;其次,通过系统模拟来鉴定控制CO2提取的多相流动过程与相特性,例如浮力诱导流、毛细管捕集以及CO2溶解和离溶作用。随后,对比了不同修复方案的效果,包括:(1)通过垂直和水平抽水井去除气相和液相CO2;(2)注入水以溶解气相CO2并增大毛细管捕集力;(3)结合多井注入与提取方案。基于本项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多种有关不同修复方案效果的结论。首先,如有必要,通过固定和/或提取可有效修复地下水含水层中泄漏的CO2;其次,对于未形成重力舌区域内的小范围CO2羽而言,通过处于CO2羽中部的单独垂直井在数年内可去除所有CO2。在形成大范围重力舌的情况下(在盖层下圈闭的薄层、大范围CO2羽),去除CO2羽水平井更加有效,虽然这可能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实际上,在这些情况下,注入水并快速固定和溶解CO2羽可在短期内生成更有效的圈闭。但最有效修复大范围CO2羽的方案包括结合连续和/或同时多井注入和抽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圈闭和修复大�

  • 标签: 地下水 修复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
  • 简介:用跨孔以及地面-井下电阻率层析成像(ERT)、监测深度约650米咸水含水层中二氧化碳(CO2)迁移的可行性调查在Ketzin(德国)附近的CO2SINK实验场地进行。永久性的垂直电阻率排列(VERA)由45根电极组成(15根在注入井Ketzin201内,两口观测井Ktzi200和Ktzi202内各15根),成功地放置在约590-740米(电极距约10米)深度范围的绝缘套管上。该Ketzin的三口井排列成垂直三角形,孔间距50和100米。第一个合成模拟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注入引起大约200%的电阻率增加(与大部分二氧化碳50%的饱和度相对应),这同实验室的研究比较一致。场地资料的有限差分反演在井孔之间提供了与储层模拟研究一致的电阻率三维分布。为了扩大跨孔测量提供的有限观测面积,另外布置了地面-井下测量。从地面到井下的电阻率实验推导出一个东南-西北方向的主要二氧化碳的迁移。第一个跨孔时延成果指出,Ketzin电极排列设置的分辨率和覆盖范围足以解决期望的关于该电极排列在特征长度尺寸上的电阻率变化。有可能测量到大的电阻率变化,但是,在当前的地质情况下,用垂直电阻率排列还不能解决二氧化碳羽状流的详细资料。

  • 标签: 电阻率层析成像(ERT) 地电监测 二氧化碳储存 野外数据 埋设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