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研究政府、社会公众以及地方地震工作部门日常地震防灾与震后应急处置过程中对地震相关业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架构、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等设计,完成了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综合查询系统的设计研究。

  • 标签: 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 一体化综合查询系统
  • 简介:目前钻孔应变观测一般为水平应变,使用无限岩石平板中的钻孔应力集中模型,可反演出水平应力场分布及变化.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上垂向应力测量,就可反演出三维应力场分布.本文介绍的RZB型深井宽频带地形变综合观测系统的垂向应变测量单元,外钢筒为波纹管结构,并通过螺旋刻丝、热处理等技术,其垂向等效弹性模量比耦合水泥低一个数量级,同时垂向应变钢筒的水平向等效弹性模量高于垂向弹性模量一个数量级.垂向应变探头的力学结构可以被形象地看成是一个螺旋柱形弹簧,其轴向极易产生弹性形变,而水平向的硬度却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因此可在竖井中较为准确地测量轴向应变.

  • 标签: 垂向应变 钻孔应变 三维应力 深井宽频带地形变综合观测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福建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一应急指挥系统的硬件构成,运作及其特点,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 标签: 闽南示范区 应急指挥中心 硬件系统
  • 简介:为地震地下水前兆观测技术实现数字化和综合化这一发展目标,性能先进的数字化观测仪器和功能优良的综合观测平台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基本方面。本文在分析已有综合观测体系模式的基础上,应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新一代综合观测模式,给出了单井综合观测平台结构设计。该平台在与地下水各测项的数字化观测仪器对接后,可实现静水位、水化学和水温三者均处在理想观测状态条件下的自动化单井综合观测

  • 标签: 地下水前兆 数字化观测 单井综合观测
  • 简介:对滇西实验场1992年以来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选取应震效果通过R信度检验(对应Ms≥5.0级地震)的8条单项前兆指标.综合考虑单项前兆指标虚报率和漏报率对指标信度的影响,对单项前兆指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处理,减少了虚报和漏报的次数,预测效果明显提高.利用分级预警模式分别建立了中期(T≤6个月)和短临(T≤3个月)预测模型.综合预测方案还提供了地点判定原则和震级估算原则.最终提供地震短临预测三要素.运用本综合预测方案对2011年腾冲5级双震、2013年洱源5级双震和德钦两次5级地震作用了较为成功的短临预测.

  • 标签: 综合预测方案 分级预警 中短临预测 实践运用
  • 简介:九江—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在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38秒发生5.7级地震,震中位于九江—瑞昌市之间(北纬29.7°,东经115.7°)。这是华南地震区近几十年发生的最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1.8万间,人员死亡13人和20多亿元经济损失,引人瞩目。由于这次地震是发生在江西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的九江地区,令人颇为意外。与此相似,福建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1992和1997年也在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内陆的龙岩连城、永安小陶发生了5级地震,是否意味着在这一地震活动时期,华南地震区的陆域破坏性地震往往首先在历史上少震、弱震地区出现,或者存在发生新生性地震的趋势。所以,我们在从事地震预测预报之时,不仅要以史为鉴,关注破坏性地震的重复性,还应重视现代地震活动新的特点,从整体上审视华南地区板内破坏性发展趋势。本报告是在福建省地震局领导大力支持和资助下,由福建省地震局老科协工作者协会组织的各个学科主要会员承担的专项研究课题所取得的成果。该课题自2006年初确定,主要通过收集闽赣两省前人资料和九江—瑞昌地震科考及有关成果基础上,于2006年6月到九江、瑞昌等地地震现场考察之后,经室内分析、计算与综合研究后,根据各个不同学科的侧重点,各自独立编写8篇专题研究报告。

  • 标签: 华南地震区 综合研究 活动时期 现场考察 前人资料 室内分析
  • 简介:为提高大型复杂结构体系的计算效率,在深入分析约束模态综合法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非比例阻尼体系中约束模态综合法对阻尼矩阵的处理方法,并探讨了如何缩减对接界面自由度的问题。同时,通过算例详细说明了该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中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在利用约束模态综合法求解非比例阻尼体系的动力问题时,文中所采用的阻尼矩阵的处理方法是有效的,与有限元直接法相比具有很好的精度。对于地基土-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问题而言,缩减对接界面自由度的约束模态综合法可达到很好的计算精度,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计算效率,为大型复杂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方便。

  • 标签: 非比例阻尼体系 地震响应分析 约束模态综合法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对接界面 缩减
  • 简介:本文叙述了地震活动的综合概率预报方法,并对宁夏及青海地区(35°00’-41°00’N,100°00’-107°40’E)197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资料进行了统计计算,对1992年-1993年该区地震活动进行了综合预报效能检验。并据此对该区1994年-1995年的地震趋势做了估计。

  • 标签: 统计指标 综合概率 预报效能
  • 简介:本文以对营前特大桥桥位区的砂土液化的综合评判为例子,提出砂土液化必须运用定值准则的概念与方法并结合各种宏观液化势判定手段进行综合评判,文中还针对水下孔的水位取值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综合评判 宏观液化势 定值准则 水位
  • 简介: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危及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性事故灾害时有发生,尽管各有关部门的抢救队伍在实施抢险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各抢险救援力量专业单一、分散行动,形成不了合力,难以及时有效处置重大或特大突发性、综合性、大面积的城市事故灾害,特别是像地震以及的美国的911那样突发性事故。我们目前开展的震害预测与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只是针对地震的,而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因此要应对城市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城市有必要建立一种应急机制或综合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数字城市”的思想,通过一个通信系统与信息系统集成的平台,统一协调公安、消防、急救、交警、公共事业、民防、地震等政府部门,为市民提供快速、及时的各种救助和相应的服务。统一报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联合行动,从而有效地减少损失。

  • 标签: 数字城市 应急管理 模型
  • 简介:本文总结莆田市地震学会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必须注意加强管理、加强组织建设,处理好学会与挂靠单位的关系,会员与所在单位的关系,注意保护和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开展多样化活动,及时表彰先进。

  • 标签: 地震学会 组织管理 学会自身
  • 简介:纵观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总是与各种灾害相伴相随。从某种意义来说,灾害是促使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人类不断应对各种灾害的过程,也是社会发展的过程。面对各种灾害,人类从被动接受,到积极防御,再到法制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因此体现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 标签: 社会管理 防震减灾 人类社会发展 法治 强化 法制管理
  • 简介: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是“数字福建”的一个组成内容。该文结合福建省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与防震减灾数值模型的集成方法,论述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结构、内容、功能和组织方式,分析了地震风险评估、建筑物易损性评价、生命与财产损失估算、救援与救灾管理调度等模型的集成方法,设计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

  • 标签: 防震减灾 信息系统 设计
  • 简介:为了能较好地满足台网编目室日常工作的需要,我们开发了数字台网地震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满足了编目室日常编报工作的需要,实现了对地震信息的数据库管理,为用户提供了在矢量电子地图上进行任意多边形地震信息查询的功能。

  • 标签: 地震信息 数据库 矢量电子地图
  • 简介: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主要是为突发性破坏地震发生后快速提供应急指挥服务的信息系统。同时,还可以为城市灾害和紧急事件提供技术支持。一般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用户构成。本文简单介绍了福建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根据"数字城市"的思路和方法,设计了的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的基本管理模型和架构,为设计开发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及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地震 应急指挥 数字城市 信息系统
  • 简介:主要从青海省数字强震动台网建设、台站分布、日常工作等进行介绍,并详细阐述了对强震动台网技术系统进行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更新改造工作,对台网产出的效能做出评价。

  • 标签: 强震动 地震台网 青海省
  • 简介:本文经过对宏观前兆信息的报送、管理等有关事项的考察和分析,确立了宏观前兆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功能。并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宏观前兆信息的在线添加和系统的在线管理。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以人机交互式的客户端程序,实现对宏观前兆信息的在线添加、管理、查询和统计等功能。

  • 标签: 宏观前兆信息 在线管理
  • 简介:档案达标检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专业性很强的地震档案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档案管理 检查 作用
  • 简介:地震以其突发性和巨大破坏性给人类生存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我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比较活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富裕,社会文明进一步提高,更加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安全的生存空间。为此,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高地震应急反应综合能力,使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至最小,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是由政府统一领导指挥、地震部门综合协调,以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专业地震灾害救援队为主,联合各灾种管理部门和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其他救援力量,实施地震应急救援,相互支援、分工协作的综合应急救援协调系统。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快速、有序、高效、恰当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建立社会动员机制,有效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减少地震损失,是该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我省“十一五”期间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主要工作内容。

  • 标签: 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预案 社会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