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夏垫活动断层为首都圈重要的断层之一。本文用土壤中气氡测量法在齐心庄和东柳河屯区段进行了野外现场勘测,揭示了研究区土壤氡的地球化学异常,绘制出研究区的氡浓度等值线图,分析了该区段活动断层的上下盘、空间位置及断层走向,并探讨了研究区断裂带的规模及活动性。综合分析认为,断裂带规模较大和断层活动性较强的齐心庄处的夏垫活动断层应为今后地震监测的重点。

  • 标签: 夏垫 土壤氡 活动断层
  • 简介:福建龙海流会-漳浦将军澳断裂展布于九龙江口以南沿海,地质构造上属于长乐—诏安断裂带南段,是我国东南沿海晚第三纪玄武岩喷发的地区之一。本文分析了龙海流会-漳浦将军澳断裂从晚第三纪-第四纪晚更新世多次的玄武岩喷发及活动特征,探讨了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分析了地质旅游综合开发的潜在优势。研究结果表明:龙海流会-漳浦将军澳断裂是晚第三纪-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N2-Q3)玄武岩循其多次喷发,晚更新世(Q3)活动明显,属晚更新世活动断裂;该断裂附近今后仍有可能发生5级左右地震,应加强地震监测;本区玄武岩火山口及名胜古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努力使其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行业。

  • 标签: 龙海-漳浦沿海 断裂活动 地震
  • 简介:通过对内蒙古东部中等地震的有序分布、中等地震密集增强、地震从集、空区和条带及显著地震及中强地震迁移背景方面的演化特征研究,分析认为,阿巴嘎旗及邻区、扎兰屯-牙克石、呼伦贝尔-兴安盟-锡盟-通辽交界地区将是未来中强地震的可能区域。通过对2003年8月-2006年3月间发生在东部的中强地震沿大兴安岭对迁特征研究,综合认为,内蒙古东部已成为东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

  • 标签: 内蒙古东部地区 有序分布 地震丛集 地震活动 演化特征
  • 简介:通过对广西及邻区(以下简称研究区)地震活动的背景,包括研究区地震活动特征、断裂带的分布、主压应力轴方向与强震发生的主体地区、地震活动时空扫描异常特点、强震发生的时间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该地区存在发生中强震的可能。并对2004年广东阳江4.9级、2005年云南文山5.3级、2005年广西平果4.4级地震前的异常进行了分析,说明研究区地震活动特征显著。同时获得了区域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主要异常指标,对今后地震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地震活动性参数 异常特征 地震预报
  • 简介: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和探测资料对万全断裂的几何结构和构造活动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是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的组成断裂之一,由南、北两段斜列组成,呈北东-北北东走向展布,为正断层,长约15km;断裂在第四纪期间持续活动,控制着附近地区的构造演化和地貌发育:西北侧中生代地层抬升,形成低山丘陵;东南侧地块下降,接受第四纪堆积,构成山间盆地;晚更新世以来单条断层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大于0.03—0.3mm/a。

  • 标签: 万全断裂 几何结构 构造活动
  • 简介:本文研究范围属东南沿海地震带西南端,历史上曾发生过琼州7.5级大地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北部湾发生过6.1级和6.2级地震。至今,在研究区内,尤其是在北部湾、海南陵水东面海域和东方近海,小震活动仍然频繁。本文在收集研究区内地震目录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特征及与其相关的地质构造特点。对未来地震活动的总体趋势给出了初步评价。

  • 标签: 地震活动 空间分布 时间序列 地震活动趋势
  • 简介:<正>一、地震活动概况1997年闽台地区及其邻近海域地震活动实况表明,福建及其沿海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经短暂的平静又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发生了永安5月31日Ms5.2级地震。这次地震是1968年华安5.2级地震以来我省内陆地区最强的一次有感地震,也是华南地区今年最突出的地震事件。

  • 标签: 地震活动 台湾地区 中强地震 闽台地区 震害调查 沿海地区
  • 简介:介绍了水库地震台网的布设情况及一些历史地震资料,通过水库台网的资料,比较了蓄水前后地震频次的变化,并对水位值与地震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水位的变化与地震的发生是有关系的。分析了水库地震的基本特点,蓄水后的地震资料对研究水库蓄水诱发地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标签: 地震活动 地震台网 水库诱发地震
  • 简介:一、地震活动概况东甫沿海地震带目前处于二十世纪以来第V个地震活跃幕的后期阶段,地震活动水平呈逐步减弱态势,并向平静期过渡。但受1999年9月ZI日台湾南投7.6级强震群活动区域应力场调整的影响,1999年下半年开始福建及沿海地区地震活动有所增强,相继发生了8月5日惠安海外4.8级地震,福州3.8级震群和水口库区3.2级地震,并于2000年5月27日在漳浦海外发生4.6级地震,这也是本年度福建及沿海地区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二、地震频度和强度据福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2000年福建及沿海地区共发生ML2.0级地震91次,其中2.0—2.9级地震79次,3.0—3.9级地震10次,4.0~4

  • 标签: 地震活动 台湾地区 地震分析预报 东南沿海地区 余震活动 2000年
  • 简介:深井盆地是山西断陷盆地带北段内部一个规模很小的次级盆地,为中更新世以来发育的三角型山间小型盆地。盆地附近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深井盆地南缘断裂为主控边界断裂,控制着盆地的发展演化。本文通过对地形地貌、断裂剖面、地层测年及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了断裂活动时代和活动速率等参数,综合阐述了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深井盆地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期间仍在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断裂具有分段性,西段长约6km,多处可见断裂错断晚更新世地层剖面,属正断倾滑性质;东段表现为盆地与黄土斜坡直接接触,由西向东断裂地貌表现逐渐减弱,未见明显的断裂剖面,止于NW向构造,附近发生的4次4%级地震与该段断裂关系密切。

  • 标签: 深井盆地 活动断裂 第四纪 活动性
  • 简介:本文对海峡25年来地震资料作了系统总结,发现海峡地震具有北弱南强,北稀南密,地震密集区沿两侧滨海断裂带及横向开启褶皱二个方向有规则展布等特征。提出地震受纵向断裂带及横向开启褶皱等控制,海峡中南部的地震主要是南海地块北推作用产生的。

  • 标签: 台湾海峡 滨海断裂带 陆地效应 地震密集区
  • 简介:遥感图像不仅从宏观上展现了活动断裂与其它活动构造的影像全貌,而且直观地揭示了洗断裂的影像信息,为分析断裂的活动状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为识别地震构造与强震的孕育地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而遥感技术方法本身的优势,又使得遥感构造研究具有了视域开阔、信息丰富直观、处理方法多样、易于综合分析、获取成果迅速等特点。从直观上讲,活动断裂遥感影像标志主要有色调、构造形态、断层三角面、地貌及水系等几个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是垂直错动标志。从多方面总结了活动断裂在遥感影像上的表现特征和识别标志,并为今后活动断裂以及地震研究中遥感影像信息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有效方法和途径。

  • 标签: 地震 相关性 遥感影像信息 发震构造 活动断裂
  • 简介:本文通过对福建及其邻近地区五百多年来中强地震序列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震活动存在着明显的节律性,具有在节点上震级最大的特征,从而可预测该区下一次可能发生的中强地震的震级范围。

  • 标签: Fujian SEISMIC SEQUENCE SEISMIC ACTIVE rhythm.
  • 简介:一、地震活动概况1999年福建及其沿海地区地震活动在经历了1998年和今年上半年的相对平静之后,今年下半年地震活动显著增强,相继发生惠安海域48级地震、福州38级震群和水口库区32级震群活动,地震活动继续呈现强弱交替起伏变化的特征,显示该区地震活动仍呈较强态势。东南沿海地震带目前处于二十世纪以来第Ⅴ个地震活跃幕的后期阶段,估计中强地震活跃态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二、地震频度和强度据福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1999年福建及其沿海地区共发生ML≥20级地震132次,其中20≤ML≤29级地震123次;30≤ML≤39级地震16次;40≤ML≤49级地震2次,最大地震为8月5日惠安海域48级地震。台

  • 标签: 地震活动 台湾地区 中强地震 震群活动 福建沿海地区 1999年
  • 简介:<正>[地震活动概况]我国地震活动自1994年呈现出大陆地区7级强震连发、地震活动水平连续4年保持较高活动水平和增强趋势,1998年则显示出第五个活跃期的中强以上地震活跃状态,6级以上地震频度仍然很高,但释放能量比1997年有明显降低,反映出处在地震活跃期之中相对较弱的活跃状态。东部沿海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也有明显减弱,没有5级地震发生。同样,福建地区地震活动也表现出在经历了1997年相对活跃后的又一次显著减弱态势,显现出地震活动强弱交替起伏变化的特征。

  • 标签: 地震活动 台湾地区 地震活动水平 东部沿海地区 地震频度 1998年
  • 简介:河西务断裂为河西务构造带的东缘断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向北延伸与廊固凹陷内的横向断层(桐柏断裂)小角度相接,向南延伸与牛东断裂相接,为廊固凹陷与武清凹陷的分界断裂,隐伏于冀中凹陷覆盖层之下。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年代样品测试,对河西务断裂的活动性和滑动速率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断裂上断点埋深约150m或以浅,第四系底界面的垂直错距为20—45m,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3mm/a,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1mm/a。

  • 标签: 河西务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活动性
  • 简介:琼北地区的火山活动以裂隙喷溢为主,晚更新世道堂期的射气岩浆喷发形成了众多的低平火山口,全新世雷虎岭期火山口主要分布于石山、永兴一带,沿NW向长流-仙沟断裂带分布。近2年在石山一带的射气岩浆喷发物中揭露出多条大规模的断裂,这些断裂带的单个断面虽然类似于地震活断层,但它们缺少断错地貌和断层方向的稳定性,一些断层组合成弧形。尽管这些断裂断面清晰,断距达4m,仍被认为是伴随火山喷发活动后期塌陷而形成的次级断层。此外,位于非火山岩分布区跨长流-仙沟断裂带的钻孔联合剖面探测表明,该断裂带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不活动。长流-仙沟断裂带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主要表现在作为深部岩浆的上涌通道。

  • 标签: 长流-仙沟断裂带 晚第四纪 火山活动 琼北地区
  • 简介: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前锋地带,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十分强烈,两者关系密切。区内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调查研究表明,它们的规模、性质、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西西-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多为逆冲、逆走滑断层,形成较早;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单条规模相对不大,常集中分布,构成北北东向的剪切拉张断裂构造带,形成较晚,第四纪晚期活动明显。强震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差异运动强烈地带或地段,如块体周边的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7级以L地震主要与断裂构造带中规模较大、全新世强烈活动段、断裂几何构造复杂部位或多组方向断裂交汇密切相关。其中,7.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裂构造带中走滑分量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带上。

  • 标签: 雅鲁藏布大峡谷 构造 地震
  • 简介:利用晋祠泉域岩溶水动态模型,对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的水位动态进行预测,再由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绝对误差来反演含水层的应力值。结果表明,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含水层应力值也持续增高,且与太原体应变压性应变加速、交城断裂南端地裂缝扩展加速以及由太原盆地小震综合机制解反演的区域应力场逆转等现象具有准同步性,它们都是在太原盆地区域应力场发生改变、盆地西部边界交城断裂活动加剧的背景下出现的。太原井水位的快速上升与构造活动增强有关。

  • 标签: 井水位 交城断裂 构造活动 区域应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