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验示范基地,自从1986年实验区创立试点以来,其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普遍得到不同学科学者专家的关注。本文在介绍国内实验区发展概况和国外可持续社区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1986--2009年间实验区研究领域的94篇学术论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将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梳理了各阶段实验区研究的内容、方法及特点,剖析了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研究的可能重点与方向,以期为我国实验区研究获得新的突破提供理论参考。
简介:<正>一、发展概况澳大利亚的高等地理教育仅仅有六十多年的历史。1920年,格里菲思·泰勒在悉尼大学办了澳大利亚的第一个地理系,这以后三十年,一直是独此一家。直到1950年,昆士兰大学才设立了澳大利亚的第二个地理系。此时,它和悉尼大学两系共有教师八名。随后,堪培拉国立大学、新英格兰大学等相继建立了地理系,到1971年,全国已有17个地理系。140名教学人员。这种增加的趋势一直延续到1976年,这一年,在大学中共有终身教师197名,在高等教育学院中有135名,两类学校地理专业在校学生一共12500人。由于地理学发展方向不明,以及就业门路受到限制等原因,1976年以后,澳大利亚高等
简介:面对全球化所营造的激烈竞争环境,199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治理发生了重大转型,普遍从福利型政府向企业型政府转向,大力实施了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在国内、国际环境转变的双重压力下,以土地储备为重点的城市经营和以大事件为载体的城市营销正被中国诸多城市政府所积极采用,因而城市治理表现出显著的企业化倾向。在实施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的过程中,官商利益联盟共同推进了城市的增长,并各自产生了明显的利益寻租行为。文章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透过城市增长机器理论的视角,剖析了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的形成机制和利益格局,并以南京市土地储备和奥体新城建设的案例,揭示了其所导致的经济、社会与空间负效应。文章认为,城市内生竞争力的提高必须摈弃营销型增长策略的功利模式,推进城市政府从单一目标的“增长型政府”向综合目标的“发展型政府”的转变。
简介: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产业,发达国家的旅游管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也有100多年历史。本文以世界著名高等学校旅游管理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国际经验为参照,以我国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管理教育与学科建设的需要为导向,依据上海财经大学将努力创建成具有“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特色的一流大学的目标,提出了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教育与学科发展的设想。由于上海财经大学是上海市第一个设立旅游管理博士点的院校,因此,这一设想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简介:<正>旅游业作为中国目前所致力于发展的支柱型第三产业,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如何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增强旅游企业的实力,拓展旅游的市场,扩大旅游的收入等一系列课题正在深入调查和研究之中。然而,事以人为本。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还是人才问题,而人才源于教育,忽略了教育无疑是舍本逐末。旅游高等教育作为培养旅游业管理人才的摇蓝,其办学的思想方法与宗旨同旅游业发展需求的节拍是否和谐无疑是关键所在。在此,笔者仅针对当前旅游业的高等教育现状提出几点思考。一、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旅游业高等教育所走过的历程。中国旅游业从50年代起步至70年代末的20多年中,无一所专门培养高等旅游人才的院校,因为旅游在那个年代根本没被看作为一种产业。直至70年代末改革伊始,中国才开创了第一所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从80年代中叶起,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开始逐渐与高校联手合作,开办了旅游专业。9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高校的旅游专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竞相登场,谁也不甘落后,截止1996年底,全国共有166所高等院校开办旅游专业,在校大学生达25822人,本科生所占比重达到了35.5%,有14所高等院校培养旅游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