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郭文景的音乐常常是阴沉、狂暴和神秘的,渗透出像他的出生地重庆那般乌云覆盖、阴森森的气氛.他的乐队作品和戏剧作品以吃人者、神秘的山崖悬棺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为题材.
简介:生活的风风雨雨常常不经意地吹走了一些重要的史料,给历史学留下许多困惑。南宋一代琴家郭沔及其创立的浙派琴学,经数百年而不衰。然而,郭沔的生卒年和《潇湘水云》的创作年代,至今仍不甚清楚。近年来,笔者收集宋元文集、笔记及各种相关零星史料,排比分析,似觉问题已经浮出水面。故不揣浅陋,撰成小文,以待海内方家的批评指正。
简介:<正>自改革开放以来,郭汉城先生继续坚持着他建国之初就显现出来的理论研究密切联系戏曲艺术实际的扎实学风,对"推陈出新"以及戏曲现代化、戏曲化等课题仍进行不断的深入探讨,同时又以更大
简介:当代作曲家郭文景教授从事音乐创作20多年,作品约100多部。“山”、“戏”、“神”、“传奇”构成他整个作品的四大主题。《小提琴协奏曲——土韵》是他百部音乐作品中,惟一采用西方十二音序列手法创作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十二音序列自由组合;民间音乐素材灵活运用;音乐语言、音乐风格独具个性;四个乐章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既强烈对比,又高度统一。其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令人耳目一新。
简介: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学》杂志社(2016年10月14日)
简介:百岁老人郭汉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和他的战友、戏曲理论大家张庚先生一起,为戏曲艺术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以学者与学术领导者双重身份,培养并带领着“前海学派”的戏曲理论家们,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潜心治学,奉献了《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等当代戏曲研究的标志性巨著。
简介:《竹枝词》是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一部经典的民族室内乐作品。本文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多种组织模式下的纵向音响构成做简要分析,从音程、和弦、和音、音响布局四个主要方面,对所涉及的具体音响结构及其运用做了分析、说明,进而把握作品在纵向音响构成方面的总体特点。希望藉此熟知作曲家的创作理念、音乐语言及创作风格。
简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学》杂志社主办的“郭乃安先生追思会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于2016年10月14号在北京召开。郭先生的同事、朋友、学生及众多青年学人,齐聚一堂,缅怀先生,共同追忆先生的生平往事,总结先生为中国音乐学术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简介:<正>翻阅《郭汉城文集》,在厚厚的四卷、上百万的文字中,我感受着汉城老对中国戏曲艺术的一片赤诚,感受着他对党的文艺事业的一片忠诚和一个学者执着求知、严谨治学的坦诚!
简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能够在自己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把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所特有的优势,而能够在完全无私地奉献,在奉献中默默延续自己的艺术生命,更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品格。正是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想起执教于中国儿童中心、北京爱乐之星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的小提琴老师郭国庆。
简介:
简介:找回“状态”:当代歌剧的戏剧支点─—评郭文景独幕歌剧《狂人日记》居其宏,王安国“郭文景这个名字,在新时期我国乐坛上颇为引人注目。在所谓“崛起的一群”中,他的作品才华横溢,个性鲜明,韵律隽永,耐人寻味,得巴山蜀水之灵秀雄浑,采华夏古国之人文气息,用西方...
简介:中国的传统声乐理论资源丰富,这些珍贵的声乐演唱理论和经验不仅对古代声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推动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以郭兰英为代表的老一辈歌唱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继承和发展传统在今天仍然可行,传统声乐理论的现实意义应当唤起当代民族声乐者们的更多关注。
简介:<正>从1985年留校任教至今,郭英德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台上已走过26个春秋。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中国古代戏曲一直是郭先生讲授的重要内容之一,无数的本科生和博、硕士研究生,中文系的学生乃至理科院系的学生,都曾聆听过郭先生的戏曲课程;从《元明清戏曲研究》到《中国古典名剧赏析》,
简介:2016年7月13日-1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张家口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张家口市文联承办的“前海学派与中国戏曲——郭汉城先生对中国戏曲的贡献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五会议室隆重举行。
简介:2013年5月18—21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会议针对音乐分析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以及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两个主题进行。川音作曲系作曲技术理论教研室主任郭龙教授以及扈滨副教授、陈国威副教授、魏晓兰副教授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电子音乐系系主任、音乐分析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胡晓教授担任了此次盛会的论文评审。
简介:清末的基督教传教士在引进和推广盲残疾人职业培训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在盲人技能培训及就业问题上多有贡献。针对盲人耳聪的特点,一些传教士注重对盲人音乐技能的培训,因而推动了早期残疾人的音乐教育。但学界对于他们的工作却鲜有研究。本文以中国盲童安格妮丝.郭士立、苏格兰圣经公会牧师穆瑞为例,对基督教传教士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盲人音乐教育上所做的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
郭文景(上)——一幅作曲家的肖像
郭沔的生卒年与《潇湘水云》的创作年代
新探索 新突破——学习郭汉城先生戏曲程式理论的体会
评郭文景的《小提琴协奏曲——土韵》
郭乃安先生追思会暨学术思想研讨会
点点淡渍皆华章——百岁老人郭汉城剧作漫议
谈郭文景《竹枝词》多种组织模式下的纵向音响构成
郭乃安先生追思会暨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霜蘸笔 漫挥毫 咬定青山不放松——郭汉城戏曲理论学习心得漫记
小琴童眼中的好老师——记中国儿童中心小提琴老师郭国庆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郭士星为本刊题词
找回“状态”:当代歌剧的戏剧支点─—评郭文景独幕歌剧《狂人日记》
传统声乐理论的现实意义与郭兰英的成功经验
殷殷求索意 谦谦君子风——郭英德先生与他的中国古代戏曲研究
“前海学派”与中国戏曲——郭汉城先生对中国戏曲的贡献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曲系郭龙教授等老师参加“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
基督教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的盲人音乐教育——以安格妮丝·郭士立、穆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