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  钢琴伴奏是一门系统完整的学科专业,还是其他音乐表演专业的附属物?长期以来,国内外音乐界对此均无定论.尤其是在我国音乐院校系统,从事钢琴伴奏的人员常被视为"另册".很显然,这是一种既不客观,又不合理的现象.在这种偏见的影响下,钢琴伴奏在音乐学科专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至今不能得到正式的确认.那么,我们如果把钢琴伴奏作为音乐学科体系中一个正式的专业是否合理,这就有待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以论证.……

  • 标签: 体系构建 学科专业体系 钢琴伴奏学科专业
  • 简介:文章以明代音乐图谱文献及相关传统音乐遗存为基础,从音乐实践角度探讨当时工尺谱唱名体系的应用特点。通过对相关乐器音位及雅乐与俗乐曲谱的分析梳理,认为完善自宋代的以“合”为调首配黄钟的固定工尺唱名体系,在明代仍见施用;同时,以“尺”为调首的工尺唱名系统,则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始终贯穿于明代俗乐发展之中。明代俗乐实践中所用工尺唱名的主体,是以“正宫调(五字调)调名系统”为基础的固定唱名。工尺谱在发展历程中对不同唱名及调名体系的选择,是以其相应的主流乐器机制和音乐实践需要为基础和支撑的。

  • 标签: 工尺谱 工尺七调 固定调唱名 首调唱名 古谱解读 明代音乐
  • 简介:课程设置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之所在,也是突出特色教育的根本之所在、更是塑造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之所在。本文试图通过近年来对高等戏曲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某些层面的学习和思考,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尽笔者思考和实践范围内的能力,做一定层面的探索和解析。

  • 标签: 戏曲高等教育 戏曲音乐学 学科设置 课程集群
  • 简介:学校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音乐教师。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再好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案都不可能实施,因此师资的培养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德国的音乐教育水平之所以在世界上领先,与其一直以来高标准、严要求的师资培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本文试从中德两国在学校音乐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中的目标定位、学制划分、课程设置培养体系、对音乐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形式以及音乐教育实习几方面进行比较,希望能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所启发。

  • 标签: 学校音乐教育 师资培养体系 中德 音乐教师 教师队伍 教育思想
  • 简介:基于音乐作品审美品格及其接受者的多层次性,音乐作品评价标准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历史概念而无论古今中外。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艺术作品评价标准,亦经历了从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三化”标准到“三性统一”标准等的数度变迁。而在当代音乐审美实践中出现的“题材标准”、“国际标准”、“国粹标准”、“市场标准”乃至“人际标准”,均反映出音乐评价标准的种种乱象。为此,从音乐审美的基本规律出发,将于润洋提出之“三维结合”由学术研究方法论向音乐批评标准论拓展,当能为建构具有国际视野、时代气象和中国特色的音乐评价体系提供理论资源,开启创新思路。

  • 标签: 音乐作品 评价体系 音乐评论 “三维结合”方法论
  • 简介:<正>(一)对和声民族风格的探索,是已经延续了数代人的事业。从肖友梅、赵元任、黄自等中国多声部艺术音乐写作的早期实践,到建国以来,特别是“文革”之后创作繁荣、音乐技法急剧扩展的今天,人们在和声问题上的体验是多方面的。在探索者的队伍中,有的人曾偏重于欧洲和声技法“民族化”的试验,有的人则尝试“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和声体系。两种意见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它们只不过是同一实践中不同侧面的认识反映而已。

  • 标签: 调式半音 现代民族 和声技法 民族风格 艺术音乐 早期实践
  • 简介:兴德米特是本世纪有代表性的作曲大师,也是一位有重大贡献的音乐理论家。经他精心研究而创立的作曲技术理论体系,在现代音乐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虽然早在40年代末就由谭小麟先生将其引入教学,尔后几十年,由于历史的原因,该理论在我国音乐教育领域是基本上被埋没了。直到80年代初,罗忠鎔将兴氏的《作曲技法》译成中文出版,才使它重新被人们注意。多年来,我院作曲系副教授于苏贤对兴氏体系进行了潜心研究,自1989年起,为学生两次开设选修课,受到大家的欢迎。本文由选修课讲稿改写而成。作者在深入浅出地阐释这一理论体系的同时,也溶进了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将有助于读者对兴氏体系的理解与掌握。全文由六部分组成,本刊分上、下篇连载。

  • 标签: 兴德米特 作曲理论 《作曲技法》 现代音乐 和弦连接 调性
  • 简介:传教士按照西方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在中国建立教会学校,作为教会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教育除了更好地服务于宗教之外,还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有四个方面:促进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将传教士与中国大众联系在一起;冲击中国传统音乐;培养音乐领域的人材。

  • 标签: 教会学校 音乐教育 价值
  • 简介:全方位演出路数的革新是从著名老生谭鑫培先生开始的.老谭先生集自己四十年艰苦坎坷的舞台演出经验“善于学习、勇于创造、基功深厚、全面发展”(弓旧王庚生先生对谭鑫培先生的评价),他以“云遮月嗓音”“掌握了用气、发音的最科学方法,所以能宽能狭、能收能放、刚柔相济、操纵自如”(引自梅兰芳的评价),以声甜腔美为特长,又十分注意曲情的表达,结合运用细致的表情、手势、眼神和丰富优美的舞蹈动

  • 标签: 表演体系 舞蹈身段 谭鑫培 戏曲表演艺术 王庚生 云遮月
  • 简介:我国目前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其中文化产业因其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与较为广泛的受众面,已得到各类企业的广泛重视,而传统文化凭借蓬勃的生命力与经久不衰的历史底蕴,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传统绘画色彩体系是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特质最直接的表达,对此,本文将当下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方式拓展到传统绘画色彩体系中来,结合历史遗留的传统绘画名作,从而为后期更深入的探索传统绘画色彩体系起到垫脚石的作用。

  • 标签: 传统绘画色彩体系 当代语境 应用
  • 简介: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深入融合,大量新作品不断地涌现,演奏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不断向世人展示出古筝演奏艺术卓越的发展前景。反思古筝专业的教学工作,有待提高和完善的环节还有很多,表现最显著的问题便是演奏法的完善和技术能力的提高,这项工作需要以科学规范的系统训练来实现。

  • 标签: 古筝教学 训练体系 练习曲 东西方文化 演奏艺术 演奏技术
  • 简介:声乐课程是高师院校教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随着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高师音乐课程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当前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以小组课、个体课、集体课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形成了不同学校在该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的多样化,差异化。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高师声乐教学,提升该课程整体的教学水平,有必要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课程体系。本文就如何构建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并从声乐课程教学理念、集体课程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实践等角度进行深入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构建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的关键在于认清其重要意义,并抓住其建设的根本规律,进而不断改善课程体系的科学性、高效性。

  • 标签: 高师声乐教学 集体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
  • 简介:《未完成音乐美学》是我国第一部在系统化、体系化方面卓有创建的音乐美学著作。其主要学术思想是:事实先于逻辑,强调历史、逻辑、工艺学三者的有机统一。既有宏观的高度抽象,又有微观的具体分析,把高度的理论抽象建立在具体实践现象分析的基础之上,给出了逻辑之所以存在的事实依据。在历史与逻辑之间,找到了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中介途径——即解读音乐语言的技术分析能力,也即工艺学的技术手段。该著作必将对我国音乐美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在汲取现代西方哲学美学研究的理论成果,甄别其局限和不足方面,在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音乐美学理论方面,将起到理论的奠基和现实的引领作用。

  • 标签: 茅原 音乐美学 历史与逻辑 音乐技术分析 现象与本质
  • 简介:<正>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俄罗斯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以及序列写作时期。本文从技术理论的角度,在研究作曲家俄罗斯时期主要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斯特拉文斯基调式—程式和声体系的理论构想。这一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1.调式写作;2.程式写作;3.调式—程式综合写作。揭示这三类写作的内在联系、总结其本质特征、对这一体系进行全面的技法研究,是本

  • 标签: 斯特拉文斯基 俄罗斯 自然大小调式 程式 新古典主义 技术理论
  • 简介: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发现在动物的骨头、竹子或果壳上能吹出声音,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原始人从制作只发单音的无指孔笛类乐器进化发展到制作出带有三、四个指孔的笛类乐器。人们又把植物的茎或叶制成单簧片和双簧片,并放在植物茎制成的管上来发音,从只发单音的无指孔簧片乐器,发展出带有三或四个

  • 标签: 木管乐器 单音 声音 发音 竹子 人类文明
  • 简介:(2)无D组和弦的功能性进行。这是指由ST或变ST组成和弦组的模进。由于这种进行对调性的明确远不如含D组的DT、SD,所以,相对地更富于色彩性一些。例12包含几个不同和弦组的模进(以向上小三或增二度为主),先是K→b3DD-7(前面几个小节的原型未列出),然后是DD-7→K及含D组的#ii-7→K→V9,以后和弦组变得比较自由而接近于“线性思维”;最后回到主调E大调的功能性进行,构成长大的、低音半音上行的离调变音体系(这段变音体系共16小节,因篇幅关系这里只摘录了开始的5小节)。(3)一般色彩性进行及简单的色彩序列。在拉氏作品中,有时以一般色彩性进行及简单的色彩序列作为模进的和弦组,其中主要是色彩性交替、大小七或大三类和弦的连续进行以及少数双插入。例13(1)是以加装饰的大小七和弦连续进行为和弦组(两小节为一组),连续向上大二度模进(第5—6小节是变化模进),构成低音半音上行、高音隐伏平滑下行的变音体系。这里色彩对比较强的是在和弦组内部,根音成半音及大三度关系的大小七和弦之间,而组与

  • 标签: 变音体系 拉赫玛尼诺夫 色彩性 曲式结构 变和弦 功能性替代
  • 简介:西方专业音乐教育是相关院校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长期探索和积累的产物,也是西方人文历史、音乐思维方式等内容在社会文化结构中的综合反映之一。上世纪以来,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以西方模式推进"本土"音乐文化发展之种种努力,在取得相关经验的同时,一定程度存在忽视数千年积淀的传统音乐本体特质、文化传承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当下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以西方模式为标准的观念相对固化,传统音乐相关内容被认为不成体系和不合潮流;传统音乐的挖掘和研究脚步迟滞,其"中土"音乐教育之体系建构不仅困难重重,而且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仍然难以进入主流层面,凡此种种,值得深思和探究。

  • 标签: 中土 西方 音乐教育 阿炳
  • 简介:西方古典曲式学存在有不同体系.作为大学本科的教学,我主张首先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一种体系.如有可能,适当介绍其他体系也有必要.它不仅涉及到学术民主,而且能开拓学生视野,也为学生提供一种进行比较研究的思路.

  • 标签: 曲式体系 分析角度 思维沟通 价值区别
  •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的体系建构,首先要确立所属的基本内容范畴。作为音乐的一般基础理论.中国传统乐理应该做到与普通乐理之间的互补性和与其他传统音乐学科门类的合理分工,在应有的内容上下功夫。在确立了基本范畴之后,需要将这些范畴按照一定的内容关系,搭建起一个完整合理的体系框架,接着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具体的内容,完善其内部各个系统的构建。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推进和学术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一定会逐步消除分歧、统一认识,最终搞出一部真正反映中国传统音乐规律的具有自身体系完整性和科学性、比较合理而完善的基础理论来。

  • 标签: 传统音乐基础理论 体系建构 基本范畴 体系框架 内部系统
  • 简介:<正>关于节拍的基本概念节奏与节拍是两个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分的概念。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的意义很广泛,解释也有许多种,最狭义的解释是指音的长短关系。节拍,是节奏的组织形式,它将节奏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起来,这是节拍的广义概念。从这一概念出发,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总是同时并存,不可分离的。因为不论是多么复杂的节奏,或极不规则的散板节奏,总还是有着一定的组织形式和节奏规律的。但这些规律与组织的原则是不同的,所产生出的节拍形式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 标签: 节拍体系 中国传统音乐 节奏变化 主调音乐 音乐体系 节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