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1966年"巴斯音乐节"(TheBathFestival)上,印度著名西塔尔演奏家维·香卡(RaviShankar)与世界小提琴大师耶胡迪·梅纽因(yehudimenuhin)合作,共同表演的西塔尔与小提琴二重奏《斯瓦·卡卡利》(Swara-Kakali)在西方乐坛上引起极大反响。同年,他们共同录制了第一张唱片《东方相遇西方之一》(WestMeetsEastNo.1),二重奏作品《斯瓦·卡卡利》被收录到该唱片中。本文是想借助于音乐学、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印度古典音乐家维·香卡艺术实践中将印度与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笔者通过对该作品的记谱②、音乐本体分析,总结印度与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相互交融的特征以及对印度传统器乐音乐格结构的阐释。

  • 标签: 西塔尔 拉格 传统音乐 二重奏 印西交融音乐
  • 简介: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98陈美北京、上海之行演奏会,在我国乐坛掀起了轩然大波。使很多人(记者)看了后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云云:陈美是“最大的玩家”“不知陈美就是落伍”、“真正的神童”、“她拥有的就像莫扎特和门德尔松一样”、“90年代流行乐坛的偶像”、“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世界纪录的创造者”、“惊世之才”、“集提琴、身体、音乐三种音乐语言

  • 标签: 小提琴 音乐语言 音乐爱好者 门德尔松 世界纪录 莫扎特
  • 简介:手风琴曲《斯布哈》是一首俄罗斯民族乐曲改编而成,以手风琴特有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的和声效果、鲜明对比的节奏形式来表现该乐曲独特的魅力。乐曲由主题、变奏、再现构成,共计361小节,总体速度较快。本文将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演奏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 标签: 手风琴 俄罗斯 音乐分析
  • 简介:<正>场戏,俗称“场玩艺儿”、“蹦蹦戏”等.是旧时“蹦蹦”(今称二人转——广义说)多种演出形式中一种初具戏曲形态的民间小戏形式.广泛流传于东北地区,深受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欢迎.场戏的艺术特征,用艺人的话说是:“是戏又不全是戏的戏”.“是戏”是说场戏已从说唱艺术中脱颖而出,已初步形成了戏曲的基本特点;“又不全是戏的戏”,是说与京评大戏比,仍然残留着浓重的(特别在音乐上)说唱艺术的特点,因此,在音乐上,场戏具有较为独特的个性.场戏唱腔,虽个别曲牌已呈现向板式变化体发

  • 标签: 拉场戏 发展手法 基本曲调 曲牌 板式变化体 东北地区
  • 简介:1974年5月18日这个周末,在《公告牌》(billboard)杂志的“百大热门曲”榜单位列第三的是马文·汉利许(MarvinHamlisch)一首朗朗上口的作品,改编自一首叫做《艺人》(TheEntertainer)的老曲子。它轻轻松松地就使埃尔顿·约翰(EltonJohn)、保罗·麦卡特尼(PaulMcCartney)和麦克·欧菲尔德(MikeOldfield)的打榜歌曲黯然失色。

  • 标签: 斯科特 《艺人》 公告牌 歌曲
  • 简介:民乐三重奏《大起》根据板胡独奏曲《大起》编曲而成,是为二胡、琵琶、筝三件丝弦乐器而编创的。在写法上重视运用民族乐器的演奏法,力图发挥三件乐器不同的演奏技法在重奏中的音响组合特点

  • 标签: 民乐 演奏技法 民族乐器 独奏曲 演奏法 音乐学院
  • 简介:本文从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查图斯特如是说》的主题与动机材料运用、小标题的内容表现与结构关系、以及单章基础上套曲化的整体结构布局等技术手法入手,结合特殊的调性构思来研究其主要的技术语言,探求其艺术表现之美。

  • 标签: 交响诗 单章套曲化 核心调性组 音乐与哲学
  • 简介:“流行音乐也不错,但我从来没想过要成为其中一员……我觉得自己与流行音乐界有种隔阂感。”“当你每晚昕的都是自己的,而非其他人的音乐时,很难有什么灵感。”“音乐就是音乐,音乐的类型没有那么重要……”——诺·琼斯

  • 标签: 爵士音乐家 流行音乐 琼斯 爵士乐 其他人 始皇
  • 简介:2009年1月10—11日,由弗明戈舞剧的创始者,西班牙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国宝级弗明戈编舞大师拉法叶·亚吉于1992年推出的经典弗明戈舞剧《卡门》,在上海大剧院首度为上海观众献演。

  • 标签: 上海大剧院 《卡门》 舞剧 全本 西班牙 拉法
  • 简介:<正>卜楞寺(以下简称寺)是我国著名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寺位于大夏河上游,在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卜楞是藏语“章”的变音,其意为“佛宫”,乃嘉木样活佛(以下简称嘉佛)之住所。寺的根本施主是青海和硕特部黄河南首旗蒙古亲王(即青海黄河南亲王)和硕特部蒙古系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其先祖系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布图哈萨

  • 标签: 拉卜楞寺 乐谱 和硕特部 甘南藏族自治州 藏传佛教 黄河
  • 简介:赫玛尼诺夫自幼年开始,就经常与祖父一起弹奏许多作曲家四手联弹的钢琴音乐.他的祖父阿卡克立·赫玛尼诺夫(ArkaclyRachmaninov),曾经跟随由爱尔兰移居俄罗斯的著名钢琴家约翰·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学习.菲尔德是克列门蒂(Clementi,1752-1832)的高徒,在传播及推广"克莱门蒂钢琴演奏体系"方面是极有功绩的.氏的祖父虽然不是专业钢琴演奏者,但所受的是欧洲传统音乐教育,这对氏的初期音乐训练,确实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音乐 作曲家 钢琴家 弹奏 祖父
  • 简介:<正>“多层结构”是近现代和声技法中最富于变化的一种。这里的“层”可以由一个声部(包括八度重复或装饰性重复),也可以由节奏相同或近似的几个声部组成。由几个声部组成的层,通常它们的音高比较接近,除八度重复外,一般常密集在一个八度之内。纵向各层次之间如构成统一的和弦(指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下同)及和声进行,那么,它不属于“多层结构”;只有当纵向各层次之间存在着“冲突”,有时不能构成统一的和弦及和声进行时,才属于“多

  • 标签: 多层结构 声部 模进 七和弦 自然音 持续音
  • 简介:“节奏”,在中国民族音乐,是“节制音乐的进行”的意思。文章述说的是(唐)宋时“拍板”以“节奏”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情形。“拍板为‘乐句’,言‘句乐’也”,意思是“按文句分音乐(为乐句)”,即“拍句乐”。“拍句乐”首先是“均拍”。“均”即“韵”,“均拍”是(大)韵处的“拍”。“均拍”在的字出口之后──歌者“停声待拍”,拍板者在歌者“声尽而下”拍。“停声待拍”时出现的“空”休止处即“眼”。拍板拍于眼即为“拍眼”。大韵(大住)处的“均拍”及句断(大顿)处的“拍”为“官拍”,故慢曲为十六官拍。韵段内的小韵(小住)及文句摊破后出现的句断处的拍为“艳拍”。

  • 标签: 节奏 拍板 乐句 均拍 停声待拍 拍眼
  • 简介:(2)无D组和弦的功能性进行。这是指由ST或变ST组成和弦组的模进。由于这种进行对调性的明确远不如含D组的DT、SD,所以,相对地更富于色彩性一些。例12包含几个不同和弦组的模进(以向上小三或增二度为主),先是K→b3DD-7(前面几个小节的原型未列出),然后是DD-7→K及含D组的#ii-7→K→V9,以后和弦组变得比较自由而接近于“线性思维”;最后回到主调E大调的功能性进行,构成长大的、低音半音上行的离调变音体系(这段变音体系共16小节,因篇幅关系这里只摘录了开始的5小节)。(3)一般色彩性进行及简单的色彩序列。在拉氏作品中,有时以一般色彩性进行及简单的色彩序列作为模进的和弦组,其中主要是色彩性交替、大小七或大三类和弦的连续进行以及少数双插入。例13(1)是以加装饰的大小七和弦连续进行为和弦组(两小节为一组),连续向上大二度模进(第5—6小节是变化模进),构成低音半音上行、高音隐伏平滑下行的变音体系。这里色彩对比较强的是在和弦组内部,根音成半音及大三度关系的大小七和弦之间,而组与

  • 标签: 变音体系 拉赫玛尼诺夫 色彩性 曲式结构 变和弦 功能性替代
  • 简介:<正>序幕六十岁的雕刻工开始写回忆录。一生中历尽沧桑,制成品浩瀚,但失去的东西也不少,不过他从未失去他的乐观开朗的性格。四十年来的往事历历在目。第一幕第一场秋高气爽。布尔贡吉亚丘陵地带的景色。在克拉姆斯城郊区,姑娘们在葡萄园里干活,传来她们的清脆歌

  • 标签: 四十年 葡萄园 雕刻 拉姆 巴列 城郊区
  • 简介:<正>李斯特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一开始就集中在和声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是和声的“色彩解放”,表现在广泛地使用和声色彩,从而丰富了传统的和声体系。这很自然使人联想起德克洛瓦,他对色彩的革新与李斯特的和声手法有着深刻内在的共同性。从色彩一词的完整意义讲,这两位艺术家都是真正的色彩画家,他们都赞赏色调鲜明的浪漫主义艺术。德克洛瓦实现了绘画的色彩“解放”,使色彩摆脱了从属的地位,他的关于对比、中间色彩和反映学说都是预示了莫奈,马奈,德诺阿的色彩的新发现。李斯特在充分利用前辈浪漫主义音乐家特别是舒伯特的经验基础上,将和声组合的色彩描写推进了一大步,在这方面开拓了许多新天地。甚至象瓦格纳、德彪西这样在和声方面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师也是沿着李斯特开辟的道路前进的。

  • 标签: 李斯特 浪漫主义音乐 和声色彩 和声手法 和弦结构 练习曲
  • 简介:<正>格里高利圣咏《末日经》中“愤怒的日子”Diesirae(或“上帝的审判日”)的音调始终萦绕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中,这一被语义化的象征着“死亡”的主题,出现在其早期作品《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期作品交响诗《死亡岛》、《第三钢琴协奏曲》、《钟声合唱》,晚期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三交响曲》及绝笔之作《交响舞曲》中。当评论家们为这苍凉的“死亡”主题而凄然、战栗时,人们便不由自主地认定赫玛尼诺夫是“恐惧和悲惨的歌唱者”①,“悲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音乐学院 死亡 钢琴协奏曲 主题 交响曲
  • 简介:莱奥什·雅纳切克(LeosJanacek),继斯美塔那、德沃夏克之后又一位重要的捷克作曲家。他是大器晚成者,早期作品并不成功,直到四十岁创作了第三部歌剧《耶奴发》才开始声名鹊起,之后创作的灵感从未枯竭。他作有两首弦乐四重奏,其中《第二弦乐四重奏“私信”》作于1928年,他逝世的前半年,是他最后一首室内乐。作品原标题为“情书”,乐章间尽是雅纳切克对比他小三十八岁的卡米斯托斯洛娃的情感。

  • 标签: 雅纳切克 弦乐四重奏 早期作品 《耶奴发》 斯美塔那 德沃夏克
  • 简介:听说乌克兰有一句谚语:"乌克兰离上帝太远,离俄罗斯却太近!"纵观乌克兰的千年历史,差不多(或者说主要)就是一部与俄罗斯之间错综复杂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史和恩怨史。自十九世纪以来,由于乌克兰在政治和经济上一直处于从属于俄罗斯的"弱势"地位,

  • 标签: 乌克兰人 维茨 拉赫玛尼诺夫 民间歌曲 谢尔盖 普罗科菲耶夫
  • 简介:音乐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我国的中小学不能长期处在简谱教育的低水平上,要在简谱教育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实行五线谱教育.这不仅对调动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水准和推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各个学校在贯彻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中提出的普及五线谱教育所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之一,就是缺少适合我国国情的简单、实

  • 标签: 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师 文化水准 中华民族音乐 促进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