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从符号学理论和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入手,分析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在短篇小说《坟》中采用的时空体形式以及女性成长叙事。该小说描述的是九岁的米兰达和哥哥在家族坟地探宝埋兔的一段童年往事,见证米兰达成长的只有两段时间,两个场景。通过两个时间段、二十年的时间跨度和时间向度的“过去性”,叙事主体勾勒了人物的符号自我建立过程;通过两个关联场景的塑造和空间转换,叙事主体展现了人物在空间位移过程中所体现的成长的空间性。作者通过独特的时空体试图传达的正是女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生存意义的探寻和自我身份的认知。
简介:曾思艺教授等著《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理论与创作》是一部融思想内涵与审美意蕴于一体的佳作。它结合多种批评方法全面梳理了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理论,并对唯美主义诗歌创作进行了回归艺术本体的分析解读,兼顾了文学的“自律性”与“他律性”,实现了文学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结合。同时,该著还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探究了俄国唯美主义的文学关系,论述了其继承发展与影响接受。该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的著作,对完善俄国文学发展史、文艺理论史和美学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简介:俄罗斯著名作家阿斯塔菲耶夫在1992至1994.年间发表了一本“关于士兵的长篇小说”。小说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鬼坑》和第二部《滩头阵地》分剐于1992年和1994年发表于《新世界》杂志10-12期。作者因此于1997年被授予俄罗斯国家奖金。作者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重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局部情景。作品无论是在人物形象、主题还是在思想内容方面都作了大胆突破,对战争进行了“另外一种描写”。这部讲述“自己的战争”的小说发表后在批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简介:道德认知不能仅停留于知识层面。它最终应该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品质,升华为学生的一种精神,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的道德认识却难以实现这一升华。因此,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必须融入现代教育理念,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兴趣为先导,以内需为动力,以实践为载体,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写作探索、亲身经历中自主地去发掘,自主地去构建科学的道德认知,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创设扎实的基础。
简介:人类的语言丰富多彩,千变万化。语言在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自身的特点。其中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特点,就是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一部分词汇,除了自己本身的概念以外,还有其联想义,或者叫伴随义、内涵义,具体地说,一个词所表明的意思,除了指明某一事物或现象外,还可以有其它的意义,这种意义不能直接从字面理解,而要把词和该语言所属的那个民族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才能正确的领会。在具有内涵义的词汇中,数词占了很大的比例。数字的基本作用是计算,通常用来表示某一事物的多少(数量数词),或者用来表示顺序(顺序数词)。但人们使用语言时,往往赋予数字非数量的涵义:它们或象征着吉祥幸运,或预示着大灾大难,或被人们视为能带来财富的前兆,或被人们视为贫困的祸根。因而有些数字得到人们的青睐,另一些数字则遭到人们的厌恶。数词的这种联想义是和人类的文化发展紧密相联的,自远古时代起,就有许多关于数字的神话和传说,并渐渐产生了关于数字的成语、谚语。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中,这种数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所以与文化背景紧密相联的数字内涵义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