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壁画艺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上至秦汉时期的画像砖与画像石,下至元、明、清的道观寺院壁画,在两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山东武梁祠的汉代画像石、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寺壁画、新疆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陕西唐代的陵墓壁画、山西元代的永乐宫与北京明代的法海寺重彩手绘贴金壁画等数不胜数的艺术瑰宝。但由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原因,
简介:当代西方学术知识从20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一种“空间转向”趋势,在这种趋势中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传统的空间观念,颠覆了传统空间观念中空间的从属性和同质性,空间成为事物存在的本体纬度,充满了异质性。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是参与这种“空间转向”的重要组成。在当代空间视野下:文学空间自身就是现实空间的重要组成;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量的呈现最终借助于对文本的多次、多重阐释;文学阐释和研究本身成为文学空间介入现实、批判现实的一种空间结构。
简介:摘要翻开人类文化史,我们可以看到雕塑艺术史中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雕塑是人类文化进步的物质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而浮雕作为雕塑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其介于雕塑与绘画之间的独特塑造方法,广泛应用于室内空间中的装饰。
简介:一、引言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在死后其诗歌声望与日俱增。很多批评家把布莱克列为英国文学史上与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和华兹华斯齐名的最伟大的六位诗人之一。诗人叶芝和T.S.艾略特以及思想家弗莱都受到布莱克诗歌的吸引并且深受其影响。王佐良也指出"从思想、神话、象征、艺术和韵律等手段去挖掘布莱克的诗歌是无穷尽的,
简介:列维纳斯和布朗肖分别以哲学和文学的方式发掘和阐述了法国当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ilya”。列维纳斯将“ilya”当作一种与海德格尔的“存在”相对的“无世界之实存”.布朗肖则将其视为与浪漫主义丰饶的“夜”相对的“另一种夜”.将其视为一种“外部”,并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两种方式对其进行了阐释和创造。在这些层面,布朗肖的“ilya”与列维纳斯的阐述几乎是一致的,然而,在将“ilya”文学空间的价值定位于“中性”的时候.二者却产生了分歧。布朗肖希望文学停留在这种价值的中性和不可规定性上,列维纳斯则坚持文学还需要以伦理的方式迈向他者。
简介:如果以1948年波伏娃的《第二性》在《现代》杂志上的连载为标志,女性主义介入知识生产已经有60个年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以要求投票权为主要目标的女性参政运动不同,波伏娃的《第二性》第一次从人类学、生理学、心理学、文学和历史等等方面检视了女性作为“第二性”的形成。
简介:中国古典戏曲——也即中国传统戏剧,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古希腊戏剧与印度梵剧成熟早但却后继乏陈,而中国传统戏剧自公元10世纪成熟至今,始终活跃在中国文化舞台,
简介:在当今世界,似乎所有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人们都在做着发财致富的大梦,市场就像是一座金矿,都市就像是一个金窟,那些百万富翁的故事,那些色彩缤纷的广告,汽车、别墅、二奶、夜总会,编织成一些人的梦想.金钱成为了生活的价值标准,大款成为了一些人生活的目标,傍大款成为了知识精英的思想.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90年代女性写作家族叙事中所体现出的"空间文化"主题。女性在进行时间跨度相当大的叙事时,颠覆了传统意义的宏大叙事的写作方式,以一种新的形态出现在文坛上,主要原因在于文本确立了"空间文化"的主题。
简介:一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作为中、西方两大绘画体系中以描写自然山川景色为主体的艺术样式,虽具有类同性,但在空间语境上,却反映着各自的美学准则。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感型是虚境;西方风景画的空间感型为实境。一个朝广延空间展开,一个朝纵深空间拓展。语境不同,正...
简介:欲使我国有关流散及流散文学的研究不流为对西方批评话语的追随性的机械注释,需结合海外华人华文文学身份探索的具体问题拓展阐释空间。而这可从三个维度着手:从历史的维度认识百年中国移民潮与西方势力全球扩展因而侵入、改变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同步关系;从社会结构的维度认识海外华人社会非同质化的多元构成;从审美的维度研究海外文学的特殊母题和处理这些母题的美学架构。
简介: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和舱0作与评论》杂志社去年在北京大学理科五号楼438多功能厅联合开展了以“电影《我的诗篇》暨‘底层’的诗性、诗情与影像的开阔空间”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主持,来自荷兰莱顿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艺术学院等国内外著名专家、纪录电影((我的诗篇》导演秦晓宇、著名导演宁敬武、陈家坪等8人齐聚北大,围绕纪录电影((我的诗篇》展开了一场关于“‘底层’的诗性、诗情与影像的开阔空间”的深人研讨。
简介:清华大学的中国文学系,早在1929年春季就由朱自清始开“中国新文学研究”的课程。据1929~1930年度《清华大学一览》中《大学本科学程一览》中的中文系教师名录所示:
简介:对日本人来说,上海是一座具有深刻意义的城市。从西方列强强迫日本开国的江户末期到明治维新推行日本式现代化(日语里被称为近代化)的时代,为数众多的日本知识分子来到上海,亲眼目睹了在上海这座城市里正在展开的“现代化空间”及其引起的社会连锁反应。日本知识分子对这些连锁反应的看法,既显示了从外国人的角度去看待上海“现代化空间”这一活动的特质,也反映了日本和上海各自具有的现代性的本质,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和文化冲突。本文通过分析刘建辉《魔都上海——日本知识分子的“近代”体验》,论述上海“现代化空间”给日本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
北京地铁壁画与中国当代壁画艺术发展趋势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空间理论与文学观念
论浮雕艺术的魅力——浮雕艺术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
并置的艺术——威廉·布莱克诗集《天真和经验之歌》的空间蒙太奇叙事
il y a与文学空间:布朗肖和列维纳斯的文论互动
当性别遭遇空间:女性主义地理学的洞见和吊诡
虚拟戏剧空间设计:当中国传统戏剧遇上虚拟现实技术
“疼是活着的证明”——韩国音乐剧《地铁一号线》的评论
她们的“时间”——论90年代女性“家族叙事”中的“空间文化”主题
虚实之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语境的审美特征
流散文学与身份研究——兼论海外华人华文文学阐释空间的拓展
“底层”的诗性、诗情与影像的开阔空间——纪录电影《我的诗篇》研讨会综述
现代大学的新文学空间——以二三十年代大学中文系的师资与课程为视点
“近代化”过程中的日本人看到的上海“现代化空间”——从刘建辉著《魔都上海——日本知识分子的“近代”体验》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