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课程改革的深化阶段,将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即出发点由主义转向问题、摆动点由激进转向渐进、支撑点由政府转向学校、测评点由形式转向质量.这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此阶段的突出特点,特别是初期由政府所主导的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将转向以地方学校为主体的变革性实践阶段,凸显的是一种持续稳定、由局部到整体的改革理路,意味着引导性境况的呈现.而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本特点在于引导性,有别于西方的认知性传统,根源由于秉持“性善”而塑造的“道”(导)的核心理念,其根本遵旨在于通过引导而达成转化与提升.因此,无论是文化自觉与价值认同,还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性,引导性传统对于指导当前的课程改革无疑具有契合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性善为本的价值认知、引导性的制度变迁、通权达变的实践策略、和合创生的根本目的.总之,用中国的智慧解决中国课程改革的问题,进而实现学校教育创新是根本出路.
简介:我国的中、小学学制,几经变迁。有的人认为12年太长,引进了十年制;有的人认为10年不够,提出了“五、四、三制”。实践表明,确有少数学生,10年就可达到高中教学大纲的全面要求。据连续6年统计,湖南省南县一中,以不多于10年的时间读完高中、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就在200人以上。也确有不少学生,读了12年,拖得筋疲力尽也还达不到最低标准,丧失了进取心。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各种主、客观原因必然导致同龄人学习成绩的巨大差异。为了在现有条件下,全面提高普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在学制上进行“程控设计”,对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年级形成“自动调整系统”,使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