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税收-会计收益差异即税法和会计上对于“收益”的不同规定。税法上的收益为应纳税所得额。它可以采用直接计算法,也可以采用间接计算法,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是间接计算的方法。应纳税所得额是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出来的,它是计算课税数额的基础。而会计上的收益是指会计利润。会计利润作为会计报表中的重要数据,是内外部使用者作出决策的依据。
简介:本文构建了反映各区域不同产业产值变动与国家、区域自身以及其他区域碳强度动态关系的数理模型.研究我国各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全局和局部动态累积碳减排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各区域第一产业产值增加降低碳强度的作用稍大于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发展对GDP的贡献要小于其对CO2排放量的影响:从即期效应看.西南区域第一产业产值增加和第二产业产值减少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较大,南部沿海第三产业产值变动碳减排效应也较大,此区域对全国碳减排目标实现区域有较大动态累积作用:京津区域为短期内产业结构变动碳减排潜力较大的区域,从累积效果看,西南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碳减排潜力较大。东部沿海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碳排放易受其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利影响.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准则经历了以国情为基础,不断借鉴国际会计准则,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过程。而且由于市场环境、计量基础、会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收益会计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全面收益观的国际背景下,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探讨中国收益会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简介:本文建立一个两国模型,研究存在运输成本和收益递增场合贸易的模式与利得分配,探讨成本递减作为贸易保护理由的条件,拓广Ethier(1982a)的分析。模型中制成品的生产可选用现代技术或传统技术,前者带来规模收益递增。基本结论是:模型参数及初始条件决定贸易均衡的类型以及贸易利益的得失。若收益递增越强、运输成本越低、制成品支出份额越高或相对经济规模越大则越容易形成专业化的生产与贸易格局,且专业化的格局类似于李嘉图模式(无运输成本、收益不变)的分析,即各国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收益递增产品的一方总是从贸易中获利,另一方可能获利也可能受损。建议政府大力扶持收益递增产业,积极推动工艺创新。